2025-05-10 14:06:26

城西當鋪的木門在子時三刻吱開啟,老掌柜看見我頸間的玉佩,二話不說掀開柜臺后的青磚。暗格里的燭臺自動亮起,映出向下的石階上刻著的并蒂蓮——與母親陪嫁的妝匣紋樣分毫不差。

公主,請。謝云舟按住我冰涼的手,他的袖口還沾著沈硯冰的血,這里是先帝為樂安公主修建的避難所,也是墨隱三硯的真正藏處。石階盡頭的石門上,兩條蟠龍環(huán)繞著明心見性四字,正是沈硯冰明心佩的放大版。

密室中央的漢白玉臺上,躺著具穿著官服的骸骨,腰間掛著的正是父親的墨隱古硯。我猛地捂住嘴——骸骨左手無名指戴著的銀戒,刻著硯秋二字,是母親親手為父親刻的婚戒。

這是,假死的父親?我踉蹌著跪倒,指尖劃過骸骨頸間的朱砂痣,與我肘彎的印記一模一樣。謝云舟蹲下身,從石臺上拿起半幅畫卷:咸平十三年秋,沈明修的刺客闖入蘇府前,蘇侍郎已服下假死藥,先帝密令他帶著你和古硯歸隱,卻不想。

他的聲音忽然哽咽,畫卷展開,竟是當年護城河的場景:樂安公主抱著襁褓中的我,被十二名刺客圍殺,謝御史的尸體倒在三步之外,手中還攥著半塊墨隱古硯。我終于明白,為何父親獄中送來的血書沒有尸身,為何沈明修始終查不到我的下落。

硯秋,你肘彎的朱砂痣,是皇室秘藥赤蝶印,遇血則顯,謝云舟解開自己的衣領(lǐng),露出心口的同色印記,我是先帝親封的暗衛(wèi),與你同批服下秘藥,奉命終生護你。他的指尖劃過骸骨手腕的刀傷,這道傷,是沈明修的刺客留下的,蘇侍郎假死后,被沈明修的人挫骨揚灰,唯有我偷回了他的官服和古硯。

淚水砸在漢白玉臺上,我望著父親骸骨腰間的玉佩,忽然想起沈硯冰臨終前說的兄長見過襁褓中的你——原來沈硯清十歲時,曾隨父親入宮,見過尚在襁褓的我,那枚并蒂蓮簪子,根本不是什么定情信物,而是先帝賞賜給樂安公主的生辰禮。

所以,沈明修當年沒有殺我,是因為他需要一個活著的樂安公主之女,來證明當今陛下弒君奪位?我摸著石臺上的血書,父親的筆跡力透紙背:硯秋,墨隱三硯合璧之日,便是你認祖歸宗之時,莫信任何人,除了帶著明心佩的少年。

謝云舟忽然跪下,額頭抵在我膝頭:當年在護城河,我答應(yīng)樂安公主三件事:護你長大、尋回三硯、查明真相。如今三硯已合璧,沈明修的罪證俱在,可我。他抬頭,眼中映著密室的燭火,可我卻愛上了本該用命守護的人。

我猛地起身,腰間柳葉刀噌地出鞘:所以你接近我,從貢院相遇開始,都是奉命行事?包括在破廟替我擋刀,在金鑾殿護我周全,都是因為你是暗衛(wèi),而我是你的任務(wù)?刀刃在他頸側(cè)劃出細血,卻見他笑得凄涼:一開始是,可當你在號舍里對著硯臺掉眼淚時,當你為了查案女扮男裝時,我就知道,這任務(wù),我注定要賠上整顆心。

石臺上的墨隱古硯突然發(fā)出輕鳴,與我頸間玉佩、謝云舟心口的赤蝶印共振。我看見密室石壁上浮現(xiàn)出字:樂安之女,硯秋為銘,得三硯者,得天下心——正是先帝的筆跡。原來,所謂的墨隱三硯,不僅是罪證,更是傳國的信物,得之者可證明皇室血脈,振臂一呼。

謝云舟,我收刀,聲音卻在發(fā)抖,你早就知道我是公主,為何還要讓沈硯冰卷入?為何不一開始就帶我入宮?他站起身,指尖撫過石壁上的先帝畫像:因為沈明修在宮中布滿眼線,更因為,沈硯冰的兄長沈硯清,才是真正該服下赤蝶印的暗衛(wèi)。

我怔住,忽然想起沈硯冰的明心佩裂成兩半時,露出的硯清二字——原來,當年沈硯清墜馬,不是意外,是替我擋了本該刺向我的毒箭。他的死,他的玉佩,都是先帝暗衛(wèi)的傳承,而沈硯冰,不過是替兄長完成未竟的使命。

所以,沈硯冰接近我,既是為了替父贖罪,也是為了完成兄長的遺愿。我摸著石臺上的明心硯,終于明白為何沈明修要扶持我做傀儡,而你,謝云舟,你的明心佩,本屬于沈硯清,對嗎?

他點頭,從懷中掏出沈硯冰留下的信,泛黃的宣紙上是沈硯清的字跡:硯秋,當你看到這封信時,我已隨父去了。當年在御花園,我撿到你的發(fā)簪,便知你是樂安公主之女。這枚‘明心’佩,是先帝給暗衛(wèi)的信物,若我死了,讓硯冰替我護你。

信末暈開的墨點,像極了沈硯冰臨終前的血痕。我忽然想起,每次沈硯冰觸碰我時,總會避開赤蝶印的位置,原來他早就知道,我才是真正該被守護的人,而他,不過是個帶著父兄遺愿的替身。

硯秋,謝云舟忽然握住我冰涼的手,無論你是公主還是蘇硯秋,我對你的心意從未變過。當年在客棧,我看見你對著鏡子卸去男裝,露出長發(fā)的模樣,就知道,我再也不想做什么暗衛(wèi),只想做個能護你笑靨的人。

密室頂突然傳來瓦片輕響,他猛地將我護在身后,卻見老掌柜的頭顱從石階滾落,眼中還帶著驚恐。沈明修的聲音從上方傳來:硯秋,你以為拿到遺詔就能坐穩(wěn)公主之位?當年樂安公主根本沒有生下孩子,你不過是蘇明遠從青樓抱來的。

他的話戛然而止,謝云舟的劍已穿透他的胸口。沈明修低頭,看著自己手中的假玉佩,忽然笑了:對,對不起硯冰,父親錯了,他倒地前,扔出的賬本飄落在我腳邊,上面記載著:咸平十三年十月,購女嬰于揚州瘦西湖,眉間朱砂痣,銀錢三百兩。

我渾身劇震,謝云舟已搶過賬本撕成碎片:硯秋,別信!這是他偽造的,你看——他指向石壁上的光影,先帝畫像的眉間,竟與我同樣位置,有顆朱砂痣,赤蝶印只會出現(xiàn)在皇室血脈身上,沈明修不過是想混淆視聽!

但賬本上的揚州瘦西湖卻像根刺,扎進我心里。母親臨終前,曾對著揚州方向流淚,父親書房的鎮(zhèn)紙,刻著的正是瘦西湖的圖景。難道,我真的不是樂安公主之女?難道,沈明修的陰謀,從一開始就建立在這個謊言上?

謝云舟忽然捧起我的臉,迫使我看向他眼中的自己:硯秋,你記不記得,咸平二十年冬,你在城隍廟求簽,簽文是‘墨隱見心,血脈相連?那支簽,是我親手為你求的,因為我知道,你的血脈,早在先帝的遺詔里,在三硯合璧的光芒里,清清楚楚。

他的拇指擦過我眼角的淚,落在我唇上:別再懷疑,無論是蘇硯秋還是公主,你都是那個讓我心動的女子,是那個在貢院號舍里,用墨香寫下民為貴的女子,是我愿意用一生去守護的女子。

密室的燭火忽然爆起火花,照亮沈明修手中的玉佩——那是半塊刻著硯字的殘硯,正是墨隱三硯的最后一塊。謝云舟將三塊殘硯拼合,古硯終于恢復(fù)完整,硯底浮現(xiàn)出先帝的御筆:吾女硯秋,當承大統(tǒng),明心見性,墨隱天下。

我望著完整的古硯,終于明白,父親為何要讓我女扮男裝赴考,為何要將古硯的秘密藏在科舉案里——他是希望我以士子的身份,憑自己的才學(xué)和勇氣,揭開真相,而非依賴公主的身份。

謝云舟,我握住他染血的手。不管我是不是真的公主,我都要查明真相,為父親,為沈硯冰,為所有因科場案死去的人。他忽然輕笑,指腹劃過我唇畔:好,我們一起查,用這方古硯,用你的才學(xué),用我的暗衛(wèi)令牌,讓所有的陰謀,都在墨香中顯形。

密室的石門突然自動開啟,晨光順著石階照進來,映出謝云舟眼中的堅定。我望著石臺上父親的骸骨,終于知道,他當年不是被貶,而是領(lǐng)了先帝的密令,假死歸隱,卻不想被沈明修識破,落得挫骨揚灰的下場。

揣好完整的墨隱古硯,我跟著謝云舟走出密室,老掌柜的尸體已被暗衛(wèi)收斂。當鋪外的晨霧里,傳來上京百姓的叫賣聲,仿佛昨夜的血案從未發(fā)生。但我知道,有些東西已經(jīng)改變——我不再是那個在墨香里尋找真相的考生,而是一個背負著兩個家族血仇、手握傳國硯的女子。

謝云舟忽然停步,從袖中掏出支烏木簪,簪頭雕著半朵并蒂蓮:這是沈硯冰托老掌柜交給你的,他說,若有來生,想親手為你簪發(fā)。我接過簪子,忽然想起貢院號舍里,他說你簪子歪了的模樣,淚水再次涌出。

晨霧漸漸散去,陽光照亮當鋪匾額上的墨隱二字——原來,這里才是真正的墨隱齋,藏著先帝的遺詔,藏著父親的骸骨,藏著沈硯冰的最后心意。我摸著簪子上的并蒂蓮,忽然明白,有些真相,需要用墨香揭開,而有些愛,卻永遠藏在墨痕深處,永不褪色。

第7章 身世揭秘

城西當鋪的木門在子時三刻吱開啟,老掌柜看見我頸間的玉佩,二話不說掀開柜臺后的青磚。暗格里的燭臺自動亮起,映出向下的石階上刻著的并蒂蓮——與母親陪嫁的妝匣紋樣分毫不差。

公主,請。謝云舟按住我冰涼的手,他的袖口還沾著沈硯冰的血,這里是先帝為樂安公主修建的避難所,也是墨隱三硯的真正藏處。石階盡頭的石門上,兩條蟠龍環(huán)繞著明心見性四字,正是沈硯冰明心佩的放大版。

密室中央的漢白玉臺上,躺著具穿著官服的骸骨,腰間掛著的正是父親的墨隱古硯。我猛地捂住嘴——骸骨左手無名指戴著的銀戒,刻著硯秋二字,是母親親手為父親刻的婚戒。

這是,假死的父親?我踉蹌著跪倒,指尖劃過骸骨頸間的朱砂痣,與我肘彎的印記一模一樣。謝云舟蹲下身,從石臺上拿起半幅畫卷:咸平十三年秋,沈明修的刺客闖入蘇府前,蘇侍郎已服下假死藥,先帝密令他帶著你和古硯歸隱,卻不想。

他的聲音忽然哽咽,畫卷展開,竟是當年護城河的場景:樂安公主抱著襁褓中的我,被十二名刺客圍殺,謝御史的尸體倒在三步之外,手中還攥著半塊墨隱古硯。我終于明白,為何父親獄中送來的血書沒有尸身,為何沈明修始終查不到我的下落。

硯秋,你肘彎的朱砂痣,是皇室秘藥赤蝶印,遇血則顯,謝云舟解開自己的衣領(lǐng),露出心口的同色印記,我是先帝親封的暗衛(wèi),與你同批服下秘藥,奉命終生護你。他的指尖劃過骸骨手腕的刀傷,這道傷,是沈明修的刺客留下的,蘇侍郎假死后,被沈明修的人挫骨揚灰,唯有我偷回了他的官服和古硯。

淚水砸在漢白玉臺上,我望著父親骸骨腰間的玉佩,忽然想起沈硯冰臨終前說的兄長見過襁褓中的你——原來沈硯清十歲時,曾隨父親入宮,見過尚在襁褓的我,那枚并蒂蓮簪子,根本不是什么定情信物,而是先帝賞賜給樂安公主的生辰禮。

所以,沈明修當年沒有殺我,是因為他需要一個活著的樂安公主之女,來證明當今陛下弒君奪位?我摸著石臺上的血書,父親的筆跡力透紙背:硯秋,墨隱三硯合璧之日,便是你認祖歸宗之時,莫信任何人,除了帶著明心佩的少年。

謝云舟忽然跪下,額頭抵在我膝頭:當年在護城河,我答應(yīng)樂安公主三件事:護你長大、尋回三硯、查明真相。如今三硯已合璧,沈明修的罪證俱在,可我。他抬頭,眼中映著密室的燭火,可我卻愛上了本該用命守護的人。

我猛地起身,腰間柳葉刀噌地出鞘:所以你接近我,從貢院相遇開始,都是奉命行事?包括在破廟替我擋刀,在金鑾殿護我周全,都是因為你是暗衛(wèi),而我是你的任務(wù)?刀刃在他頸側(cè)劃出細血,卻見他笑得凄涼:一開始是,可當你在號舍里對著硯臺掉眼淚時,當你為了查案女扮男裝時,我就知道,這任務(wù),我注定要賠上整顆心。

石臺上的墨隱古硯突然發(fā)出輕鳴,與我頸間玉佩、謝云舟心口的赤蝶印共振。我看見密室石壁上浮現(xiàn)出字:樂安之女,硯秋為銘,得三硯者,得天下心——正是先帝的筆跡。原來,所謂的墨隱三硯,不僅是罪證,更是傳國的信物,得之者可證明皇室血脈,振臂一呼。

謝云舟,我收刀,聲音卻在發(fā)抖,你早就知道我是公主,為何還要讓沈硯冰卷入?為何不一開始就帶我入宮?他站起身,指尖撫過石壁上的先帝畫像:因為沈明修在宮中布滿眼線,更因為,沈硯冰的兄長沈硯清,才是真正該服下赤蝶印的暗衛(wèi)。

我怔住,忽然想起沈硯冰的明心佩裂成兩半時,露出的硯清二字——原來,當年沈硯清墜馬,不是意外,是替我擋了本該刺向我的毒箭。他的死,他的玉佩,都是先帝暗衛(wèi)的傳承,而沈硯冰,不過是替兄長完成未竟的使命。

所以,沈硯冰接近我,既是為了替父贖罪,也是為了完成兄長的遺愿。我摸著石臺上的明心硯,終于明白為何沈明修要扶持我做傀儡,而你,謝云舟,你的明心佩,本屬于沈硯清,對嗎?

他點頭,從懷中掏出沈硯冰留下的信,泛黃的宣紙上是沈硯清的字跡:硯秋,當你看到這封信時,我已隨父去了。當年在御花園,我撿到你的發(fā)簪,便知你是樂安公主之女。這枚‘明心’佩,是先帝給暗衛(wèi)的信物,若我死了,讓硯冰替我護你。

信末暈開的墨點,像極了沈硯冰臨終前的血痕。我忽然想起,每次沈硯冰觸碰我時,總會避開赤蝶印的位置,原來他早就知道,我才是真正該被守護的人,而他,不過是個帶著父兄遺愿的替身。

硯秋,謝云舟忽然握住我冰涼的手,無論你是公主還是蘇硯秋,我對你的心意從未變過。當年在客棧,我看見你對著鏡子卸去男裝,露出長發(fā)的模樣,就知道,我再也不想做什么暗衛(wèi),只想做個能護你笑靨的人。

密室頂突然傳來瓦片輕響,他猛地將我護在身后,卻見老掌柜的頭顱從石階滾落,眼中還帶著驚恐。沈明修的聲音從上方傳來:硯秋,你以為拿到遺詔就能坐穩(wěn)公主之位?當年樂安公主根本沒有生下孩子,你不過是蘇明遠從青樓抱來的。

他的話戛然而止,謝云舟的劍已穿透他的胸口。沈明修低頭,看著自己手中的假玉佩,忽然笑了:對,對不起硯冰,父親錯了,他倒地前,扔出的賬本飄落在我腳邊,上面記載著:咸平十三年十月,購女嬰于揚州瘦西湖,眉間朱砂痣,銀錢三百兩。

我渾身劇震,謝云舟已搶過賬本撕成碎片:硯秋,別信!這是他偽造的,你看——他指向石壁上的光影,先帝畫像的眉間,竟與我同樣位置,有顆朱砂痣,赤蝶印只會出現(xiàn)在皇室血脈身上,沈明修不過是想混淆視聽!

但賬本上的揚州瘦西湖卻像根刺,扎進我心里。母親臨終前,曾對著揚州方向流淚,父親書房的鎮(zhèn)紙,刻著的正是瘦西湖的圖景。難道,我真的不是樂安公主之女?難道,沈明修的陰謀,從一開始就建立在這個謊言上?

謝云舟忽然捧起我的臉,迫使我看向他眼中的自己:硯秋,你記不記得,咸平二十年冬,你在城隍廟求簽,簽文是‘墨隱見心,血脈相連?那支簽,是我親手為你求的,因為我知道,你的血脈,早在先帝的遺詔里,在三硯合璧的光芒里,清清楚楚。

他的拇指擦過我眼角的淚,落在我唇上:別再懷疑,無論是蘇硯秋還是公主,你都是那個讓我心動的女子,是那個在貢院號舍里,用墨香寫下民為貴的女子,是我愿意用一生去守護的女子。

密室的燭火忽然爆起火花,照亮沈明修手中的玉佩——那是半塊刻著硯字的殘硯,正是墨隱三硯的最后一塊。謝云舟將三塊殘硯拼合,古硯終于恢復(fù)完整,硯底浮現(xiàn)出先帝的御筆:吾女硯秋,當承大統(tǒng),明心見性,墨隱天下。

我望著完整的古硯,終于明白,父親為何要讓我女扮男裝赴考,為何要將古硯的秘密藏在科舉案里——他是希望我以士子的身份,憑自己的才學(xué)和勇氣,揭開真相,而非依賴公主的身份。

謝云舟,我握住他染血的手。不管我是不是真的公主,我都要查明真相,為父親,為沈硯冰,為所有因科場案死去的人。他忽然輕笑,指腹劃過我唇畔:好,我們一起查,用這方古硯,用你的才學(xué),用我的暗衛(wèi)令牌,讓所有的陰謀,都在墨香中顯形。

密室的石門突然自動開啟,晨光順著石階照進來,映出謝云舟眼中的堅定。我望著石臺上父親的骸骨,終于知道,他當年不是被貶,而是領(lǐng)了先帝的密令,假死歸隱,卻不想被沈明修識破,落得挫骨揚灰的下場。

揣好完整的墨隱古硯,我跟著謝云舟走出密室,老掌柜的尸體已被暗衛(wèi)收斂。當鋪外的晨霧里,傳來上京百姓的叫賣聲,仿佛昨夜的血案從未發(fā)生。但我知道,有些東西已經(jīng)改變——我不再是那個在墨香里尋找真相的考生,而是一個背負著兩個家族血仇、手握傳國硯的女子。

謝云舟忽然停步,從袖中掏出支烏木簪,簪頭雕著半朵并蒂蓮:這是沈硯冰托老掌柜交給你的,他說,若有來生,想親手為你簪發(fā)。我接過簪子,忽然想起貢院號舍里,他說你簪子歪了的模樣,淚水再次涌出。

晨霧漸漸散去,陽光照亮當鋪匾額上的墨隱二字——原來,這里才是真正的墨隱齋,藏著先帝的遺詔,藏著父親的骸骨,藏著沈硯冰的最后心意。我摸著簪子上的并蒂蓮,忽然明白,有些真相,需要用墨香揭開,而有些愛,卻永遠藏在墨痕深處,永不褪色。

點擊獲取下一章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