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9 21:02:29

鍵盤敲擊聲在空蕩的工作室里格外清晰,我盯著電腦屏幕上被紅筆圈滿的修改意見,指尖在退格鍵上懸了三秒——客戶堅持要把兒童房的馬卡龍色系改成土黃色,理由是符合業(yè)主父親的審美。咖啡機在角落發(fā)出咕嘟聲,我揉了揉發(fā)疼的太陽穴,玻璃罐里的薄荷糖在落地燈下泛著微光,是助理今天新拆的。

手機在繪圖板旁震動時,我正用觸控筆戳中第27個不合理的插座圖標。陌生號碼跳了三次,我才漫不經(jīng)心接起,聽筒里先是電流雜音,接著飄出一串流暢的鋼琴前奏——是《卡農(nóng)》,降D大調(diào)的版本。

鋼筆從指縫間滑落,在設計稿上洇開一團墨漬。那串音符像十年前埋在心底的刺,此刻正順著電話線爬進神經(jīng)末梢。我聽見自己沙啞的喂,混著窗外突然砸落的雨聲。

林晚。電話那頭的呼吸聲重了半拍,帶著大西洋彼岸的時差感,我回國了。

馬克杯從掌心滑落,滾燙的美式在地毯上暈開深褐色的圓斑。這個聲音曾在圖書館頂樓的琴房里陪我度過無數(shù)個趕作業(yè)的深夜,那時他總說我的速寫本上沾滿薄荷糖碎屑,像撒了把星星。

回憶突然被拽回2015年6月23日。浦東機場T2航站樓,我攥著兩張去燕京的高鐵票,看他的背影在安檢口越變越小。最后一次轉(zhuǎn)身時,他往我手里塞了個鐵盒,沒等我看清就混入人群?;氐匠鲎馕莶虐l(fā)現(xiàn),盒底躺著張便利店收銀條,背面用馬克筆寫著對不起,墨跡被水暈開,像滴在心上的淚。

后來我才知道,那天他沒趕上飛往波士頓的航班。同學說看見他在雨中狂奔回學校,白襯衫全貼在背上,而我守著宿舍座機等了整夜,聽筒里只有斷線的忙音。

地址發(fā)我一下。我撿起地上的鋼筆,筆尖還在滴墨,在修改意見上暈出個扭曲的笑臉。窗外的雷閃照亮了工作室墻上的照片墻,最顯眼的位置是大二寫生時偷拍的他——倚著梧桐樹干啃三明治,陽光穿過葉隙落在睫毛上,像棲著只金色的蝴蝶。

電話掛斷前,他輕聲說了句:還是喜歡喝美式還是換口味了?我望著地毯上的咖啡漬,突然想起那年在琴房,他總把自己的拿鐵推給我,說看不得我皺眉喝黑咖啡的樣子。

手機彈出條短信,是外灘十八號的地址。我摸出包里的薄荷糖鐵盒,磨砂表面還刻著當年用美工刀歪歪扭扭劃的晚字,邊緣早已被歲月磨得發(fā)亮。十年了,這個總說等我畢業(yè)就開工作室的人,終于帶著一身雨水和未解的謎題,重新闖進了我的生活。

窗外的暴雨敲打著玻璃,我盯著鏡子里亂蓬蓬的頭發(fā),突然發(fā)現(xiàn)白襯衫領口沾著片薄荷糖碎屑。原來有些味道,真的會跟著記憶,在時光里潛伏十年,只等某個雨夜,突然漫上舌尖。大學畢業(yè)當天,他在機場留下一張對不起的紙條,從此杳無音信。

第1章 重逢

鍵盤敲擊聲在空蕩的工作室里格外清晰,我盯著電腦屏幕上被紅筆圈滿的修改意見,指尖在退格鍵上懸了三秒——客戶堅持要把兒童房的馬卡龍色系改成土黃色,理由是符合業(yè)主父親的審美??Х葯C在角落發(fā)出咕嘟聲,我揉了揉發(fā)疼的太陽穴,玻璃罐里的薄荷糖在落地燈下泛著微光,是助理今天新拆的。

手機在繪圖板旁震動時,我正用觸控筆戳中第27個不合理的插座圖標。陌生號碼跳了三次,我才漫不經(jīng)心接起,聽筒里先是電流雜音,接著飄出一串流暢的鋼琴前奏——是《卡農(nóng)》,降D大調(diào)的版本。

鋼筆從指縫間滑落,在設計稿上洇開一團墨漬。那串音符像十年前埋在心底的刺,此刻正順著電話線爬進神經(jīng)末梢。我聽見自己沙啞的喂,混著窗外突然砸落的雨聲。

林晚。電話那頭的呼吸聲重了半拍,帶著大西洋彼岸的時差感,我回國了。

馬克杯從掌心滑落,滾燙的美式在地毯上暈開深褐色的圓斑。這個聲音曾在圖書館頂樓的琴房里陪我度過無數(shù)個趕作業(yè)的深夜,那時他總說我的速寫本上沾滿薄荷糖碎屑,像撒了把星星。

回憶突然被拽回2015年6月23日。浦東機場T2航站樓,我攥著兩張去燕京的高鐵票,看他的背影在安檢口越變越小。最后一次轉(zhuǎn)身時,他往我手里塞了個鐵盒,沒等我看清就混入人群?;氐匠鲎馕莶虐l(fā)現(xiàn),盒底躺著張便利店收銀條,背面用馬克筆寫著對不起,墨跡被水暈開,像滴在心上的淚。

后來我才知道,那天他沒趕上飛往波士頓的航班。同學說看見他在雨中狂奔回學校,白襯衫全貼在背上,而我守著宿舍座機等了整夜,聽筒里只有斷線的忙音。

地址發(fā)我一下。我撿起地上的鋼筆,筆尖還在滴墨,在修改意見上暈出個扭曲的笑臉。窗外的雷閃照亮了工作室墻上的照片墻,最顯眼的位置是大二寫生時偷拍的他——倚著梧桐樹干啃三明治,陽光穿過葉隙落在睫毛上,像棲著只金色的蝴蝶。

電話掛斷前,他輕聲說了句:還是喜歡喝美式還是換口味了?我望著地毯上的咖啡漬,突然想起那年在琴房,他總把自己的拿鐵推給我,說看不得我皺眉喝黑咖啡的樣子。

手機彈出條短信,是外灘十八號的地址。我摸出包里的薄荷糖鐵盒,磨砂表面還刻著當年用美工刀歪歪扭扭劃的晚字,邊緣早已被歲月磨得發(fā)亮。十年了,這個總說等我畢業(yè)就開工作室的人,終于帶著一身雨水和未解的謎題,重新闖進了我的生活。

窗外的暴雨敲打著玻璃,我盯著鏡子里亂蓬蓬的頭發(fā),突然發(fā)現(xiàn)白襯衫領口沾著片薄荷糖碎屑。原來有些味道,真的會跟著記憶,在時光里潛伏十年,只等某個雨夜,突然漫上舌尖。大學畢業(yè)當天,他在機場留下一張對不起的紙條,從此杳無音信。

點擊獲取下一章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