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之前,他覬覦許久的周嫣然,被陳軒搶走的仇怨,張大福的聲音就更加的陰沉。
“還要將更多的流民,驅(qū)趕到城東,我要讓那些流民,對這個乳臭未干的小兒,都憎恨的牙癢癢!”
野外山間。
陳軒看著這些,散發(fā)著長著綠葉,紫紅色根莖,散發(fā)著特有的土腥味的野菜,和前世的某種相似的野菜,逐漸的重疊。
蕺菜
這是在大寧朝,這種野菜的名字。
他還有一個,更耳熟能詳?shù)拿?,魚腥草!
最開始收錄在唐代醫(yī)學(xué)大家蘇頌,所著的《名醫(yī)別錄》。
一開始的用途,是一味藥材,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唐代之后,由于五代十國的亂世,連年的戰(zhàn)亂,以及天災(zāi)人禍,等各種因素的影響下,良田荒廢,顆粒無收。
填不飽肚子的古代老百姓,不得已以啃魚腥草為生。
由于魚腥草耐寒,比粟這些農(nóng)作物,更加容易種植和生長的特性,割了一茬后,很快長出下一茬,久而久之,就成為古代某些區(qū)域,特有的當(dāng)?shù)爻允场?/p>
劉大龍撅下幾根魚腥草,將上面的泥土搓干凈后,一口吞下。
須臾,又吐了出來,一臉的嫌棄。
“呸!”
“這野菜,難吃得嘞,俺的嘴里,滿嘴的腥味。”
卻見,陳軒摘下一根魚腥草,搓掉泥土后,連帶著葉子,咀嚼吞下,并無不適,劉大龍頓感驚奇:“東家,這蕺菜你吃得進去?”
“有什么吃不下去的,這蕺菜在我的眼里,可是一到獨特的美味。”
“就是可惜,太少了。”
陳軒搖頭道。
“嘿,蕺菜在我們后山城,可不少嘞,野外漫山遍野都是。”
劉大龍的話,讓陳軒眼睛一亮,一掃不久前的低沉之色。
“當(dāng)真?!”
“俺還能誆了東家你嘞?”
在劉大龍的解釋下,陳軒終于明白了緣由。
蕺菜莫說在后山城,就是在大寧朝,那也是被人棄之如敝,連用來養(yǎng)家畜的價值都沒有。
于是,在后山城的野外,生長了幾十年,隨處可見。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陳軒的眼睛,越發(fā)的明亮了,咧嘴笑了起來。
正愁著,如何救濟那些流民,就遇見了蕺菜,這正是,想要瞌睡,就有人送枕頭來了。
這野外隨處可見的蕺菜,不就是,養(yǎng)活著數(shù)以萬計的流民的糧食嗎?
就算是敞開吃,流民們一時半會兒也吃不完!
蕺菜那股特有的土腥味,有人連嘔帶吐,有人適應(yīng)得了,在陳軒的眼中,都不是甚事。
“大寧朝的老百姓,還沒有發(fā)掘出來,這魚腥草正確的吃法。”
“想要壓住那股土腥味,也不是不可以的事。”
東家今天,怕不是得了癲癥。
見一直在發(fā)笑的陳軒,劉大龍搖了搖頭,不明所以。
“劉老,盡可能的多摘取一些蕺菜回去,我有急用。”陳軒說道。
“好勒!”
好在這里,是山賊頭目的山頭,不缺籮筐等日常用品,陳軒將其尋來,短短大半個時辰,就已經(jīng)摘取了兩籮筐的蕺菜。
看著將冒尖的菜葉壓實,沉甸甸的兩大籮筐,陳軒露出了心滿意足的神色。
“兩位爺爺,你們就發(fā)發(fā)善心,可否放我們離開?”
山賊頭目和一眾山賊,眼巴巴的看著陳軒,苦苦哀求。
“你們,還是老老實實的待在這里,用不了多久,就會有官差,前來緝拿你們歸案。”
陳軒非但沒有答應(yīng),反而將他們身上的粗繩,箍得更加的緊實。
這些山賊沒有害人性命,這些終究只是他們的一面之詞!
陳軒不可全信。
與其考慮放不放他們,不如將這個問題,拋給縣府。
耗費了半日的腳程,陳軒回到了小作坊。
一回來,周嫣然和鐵柱就告知了一個,令陳軒心中一沉的消息。
流民越來越多了!
他們對糖水的消耗,遠大于生產(chǎn),短時間無法供應(yīng),有不少人,已經(jīng)在茶棚點鬧了起來。
“這架勢,莫不是整個后山城的流民,全都逃竄到過來了。”
聽到消息的陳軒,頓感到巨大的壓力,說道:“那就除了吃飯睡覺,剩下的時間全都制糖水,多制成些,就能多救濟些流民。”
“這段時間,要辛苦你們了。”
陳軒對周嫣然和鐵柱,語重心長的說道。
交代一些事之后,陳軒兀自搬走這兩籮筐的蕺菜,回到家里。
“狗蛋哥哥怎么會有這么多的蕺菜?”
“這味道臭死了!”
周嫣然一手捏著瓊鼻,一手驅(qū)散著土腥味。
……
家中。
這兩籮筐的魚腥草,散發(fā)出來的土腥味,陳母大老遠就聞到了。
“狗蛋,你弄來這么多蕺菜做甚?”
陳母很是排斥這股氣味,連帶著沾染這股氣味的陳軒,也是頗為嫌棄。
“娘,我在想如何改良蕺菜的口味,讓更多的流民,能夠接受蕺菜,不餓肚子。”陳軒一邊清洗著魚腥草,一邊回答道。
“原來是這樣啊。”
陳母的神色緩和了不少,看向陳軒的老眼,寫滿了驕傲:“那你也不要太勞累了,記得休息。”
蕺菜,也就是魚腥草,在他前世的記憶中,用于煸炒的話,根莖會受熱變軟,影響口感,因此常用于涼拌。
輔以鹽、白醋、味精、紅油。
或是加入蒜泥、增加辛辣味,用于改善口感。
在和華夏古代類似的大寧朝,并沒有細鹽這種調(diào)料,也沒有大蒜、味精和紅油!
白醋,倒是有!
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去除魚腥草的土腥味。
陳軒將三斤魚腥草,放進土陶碗中,用醋和粗鹽浸泡一刻多鐘后,用筷子夾起一根魚腥草,送進嘴里咀嚼。
“土腥味是去除了不少,但還是,很難被其他人接受。”
陳軒眉頭緊皺。
“如果,能夠找到,代替大蒜的調(diào)味品,才是甚好。”
辣椒和大蒜,都是舶來品,在明朝的時期,才開始流入華夏。
而在這之前,古代的老百姓,是用芥末和茱萸來代替辣椒和大蒜,增添吃食的辛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