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01 16:22:44

庭院中一座假山旁是一座小亭子,亭中有石桌石椅,李煜就坐在石椅上喝著茶。

如今已經(jīng)入秋,信陽城的氣候偏濕冷。

亭外小雨淅淅瀝瀝的下著,隱約可見茶杯上熱水飄散而出的熱氣。

“少爺,您交代小的們的事情都辦好了。”

一個黝黑的漢子穿著粗布衫,低頭恭敬的對李煜開口說道。

王山是李家的家奴,算是如今李家少數(shù)完全可以信得過的人。

“嗯,下去吧,這錠銀子是賞你的,管好自己的嘴。”李煜隨手扔過去一錠銀子,足足有十兩。

這個時代十兩銀子足以在信陽城外城購買下一處院子了,是普通百姓十年都不一定能夠積攢下來的錢銀。

“謝少爺,小的一定管好自己的嘴,絕不會亂說。”王山接過銀子連忙開口保證道。

其實就算沒有這十兩銀子他也不會亂說。

家奴和主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guān)系,如果李家真出了事,他的下場也好不到哪里去,更何況王山妻子都住在李家。

就算他不為自己考慮終究也要考慮自己的妻子。

“少爺,你讓王山去做什么事情了?”站在石桌旁一直負責端茶倒水的小蕓好奇的開口問道。

在李府,小蕓是寸步不離緊緊跟在了李煜的身后。

起初李煜還有些不適應(yīng),可過了幾日卻也終于體會到了被人伺候的快樂。

“問東問西的,小心回頭就叫人把你沉塘里去。”李煜翻了個白眼,故作兇狠的道。

“咯咯咯,少爺才不會呢。”

這幾日的相處小蕓雖然覺得少爺和以前不一樣了,但卻十分歡喜,因為以前的少爺很少會那么溫和的對她,就更不用說像是現(xiàn)在這樣開玩笑了。

“好了,走,跟我出去玩玩,這幾天忙東忙西的,現(xiàn)在總算是可以稍作休息了。”

李煜從石椅上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對著身后的小蕓說道。

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接下來就該讓子彈飛一會。

“老爺說不讓少爺再出去,現(xiàn)在陳家的人都盯著李府,少爺咱們還是在院子里轉(zhuǎn)轉(zhuǎn)吧。”小蕓看著走出亭子的李煜,立刻朝前面追去。

可惜李煜哪里會聽她的?朝著李府的后門就走去。

換了一身不那么顯眼的衣服,強制性的把小蕓鎖在房間里,李煜一個人冒著小雨走出來李府。

雖然下著雨,但街頭卻仍有不少忙碌著的人。

一些商鋪管事在催促伙計把店鋪外的貨物搬進店鋪以免貨物被雨淋濕。

李煜走在這樣的街頭上,此時此刻忽然有些恍惚:自己真的穿越到了唐代,而且還成了富商的兒子。

低下頭,李煜看了看自己稚嫩的小手細胳膊,最終還是嘆了口氣,然后走進雨幕中。

小雨下的信陽城就宛如一幅畫。

這里沒有后世紛擾的燈光,和來往穿行的車輛,有的只是被雨水淋濕的青石板和街道兩旁不高的房屋。

此刻李煜才終于明白,為什么古人都那么喜歡吟詩。

此時此景他也想要吟上那么一首詩。

只可惜專業(yè)不對口,當初學的是商務(wù)管理而不是漢語言文學。

沿著街道走到河邊,這里房屋逐漸變少,倒是路邊多了兩排的柳樹。

初秋時節(jié)枝條上還掛著綠葉。

再往河邊看,這時候竟然還有人在河邊釣魚,倒是不怕沾染了風寒。

要知道這個時代人輕易可不敢生病,染了風寒那都是大病,很容易因此而喪命。

李煜朝著河邊走去,只見那人穿著蓑衣帶著笠帽,手里我這一根竹子制成的魚竿,走近后李煜才發(fā)現(xiàn)這人似乎才三十多歲的樣子。

李煜也不說話,只是安靜的蹲在河邊看著這人釣魚。

河面上小雨淅淅瀝瀝的低落,一時間竟讓他看的有些出神。

原來在大學的時候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在下雨天在學校人工湖中間的亭子里看雨。

“稍稍后退些。”

過了不知道多久,那個戴著笠帽穿著蓑衣的中年男子忽然開口。

李煜愣了一下沒有反應(yīng)過來,剛剛他的思緒還在回憶穿越之前的事情。

“掉進了河水里可沒人救你。”那人又說了一句。

李煜這才反應(yīng)過來低頭朝著腳下看去,不知何時河水已經(jīng)浸濕了鞋子。

反應(yīng)過來的李煜連忙朝著后面退去。

河水在上漲,察覺到這一點,李煜忍不住朝河水的下游看去。

他可記得清楚這信陽城下面就是臨安城。

而臨安城緊鄰邱陽湖,如今這上游的河水上漲,那就說明下游的邱陽湖水勢已經(jīng)高到無法在蓄水的地步。

“洪澇水災(zāi)?”李煜腦子里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這四個字。

而這話落在那戴著笠帽的中年人耳中卻有些刺耳。

“只是接連幾日的小雨,何至于此?水災(zāi)?你怕是沒有見過水災(zāi)的模樣。”中年男人話語沖了點。

但李煜卻絲毫不以為意。

唐代雖然也有一系列的水利工程和勘探水災(zāi)的方法,但卻太過簡陋,天下水系勾連貫通,知微見著這般本事李煜沒有。

然防范于未然的道理他卻懂得。

“呵,這雨雖小,但卻連綿不絕已經(jīng)下了幾日,何況這信陽城上游的河水都漲到了橋碑刻線之上,發(fā)不發(fā)洪水我不知道,總之臨安城今年怕是不好過。”

李煜本來懶得跟這人計較,可還是沒忍住說了出來。

中年男人聽到這里,臉色變了變。

但李煜的話卻還沒有說完。

“就算是不發(fā)洪澇,今年的收成怕也不太好。”

農(nóng)耕時代,糧食就是百姓的命。

沒有好的收成,幸運點餓餓肚子就撐過去了,倒霉些年月里,那是餓殍遍野。

除了兵禍沒有比饑荒更催人性命的事情了。

“每縣每州都有糧倉,若真如你所說,開倉放糧也可撐過這段時間。”中年男子似乎對朝廷有著莫名的自信。

“明明可以更好,干嘛非要等到最后才去收拾,到時怕是整個宣州的糧食價格都要升上去,唉,最后受苦的還是百姓。”

李煜如今不過十五六歲的模樣,可從他口中說出的話卻讓人覺得十分的老成。

第三章 見微知著

庭院中一座假山旁是一座小亭子,亭中有石桌石椅,李煜就坐在石椅上喝著茶。

如今已經(jīng)入秋,信陽城的氣候偏濕冷。

亭外小雨淅淅瀝瀝的下著,隱約可見茶杯上熱水飄散而出的熱氣。

“少爺,您交代小的們的事情都辦好了。”

一個黝黑的漢子穿著粗布衫,低頭恭敬的對李煜開口說道。

王山是李家的家奴,算是如今李家少數(shù)完全可以信得過的人。

“嗯,下去吧,這錠銀子是賞你的,管好自己的嘴。”李煜隨手扔過去一錠銀子,足足有十兩。

這個時代十兩銀子足以在信陽城外城購買下一處院子了,是普通百姓十年都不一定能夠積攢下來的錢銀。

“謝少爺,小的一定管好自己的嘴,絕不會亂說。”王山接過銀子連忙開口保證道。

其實就算沒有這十兩銀子他也不會亂說。

家奴和主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guān)系,如果李家真出了事,他的下場也好不到哪里去,更何況王山妻子都住在李家。

就算他不為自己考慮終究也要考慮自己的妻子。

“少爺,你讓王山去做什么事情了?”站在石桌旁一直負責端茶倒水的小蕓好奇的開口問道。

在李府,小蕓是寸步不離緊緊跟在了李煜的身后。

起初李煜還有些不適應(yīng),可過了幾日卻也終于體會到了被人伺候的快樂。

“問東問西的,小心回頭就叫人把你沉塘里去。”李煜翻了個白眼,故作兇狠的道。

“咯咯咯,少爺才不會呢。”

這幾日的相處小蕓雖然覺得少爺和以前不一樣了,但卻十分歡喜,因為以前的少爺很少會那么溫和的對她,就更不用說像是現(xiàn)在這樣開玩笑了。

“好了,走,跟我出去玩玩,這幾天忙東忙西的,現(xiàn)在總算是可以稍作休息了。”

李煜從石椅上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對著身后的小蕓說道。

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好了,接下來就該讓子彈飛一會。

“老爺說不讓少爺再出去,現(xiàn)在陳家的人都盯著李府,少爺咱們還是在院子里轉(zhuǎn)轉(zhuǎn)吧。”小蕓看著走出亭子的李煜,立刻朝前面追去。

可惜李煜哪里會聽她的?朝著李府的后門就走去。

換了一身不那么顯眼的衣服,強制性的把小蕓鎖在房間里,李煜一個人冒著小雨走出來李府。

雖然下著雨,但街頭卻仍有不少忙碌著的人。

一些商鋪管事在催促伙計把店鋪外的貨物搬進店鋪以免貨物被雨淋濕。

李煜走在這樣的街頭上,此時此刻忽然有些恍惚:自己真的穿越到了唐代,而且還成了富商的兒子。

低下頭,李煜看了看自己稚嫩的小手細胳膊,最終還是嘆了口氣,然后走進雨幕中。

小雨下的信陽城就宛如一幅畫。

這里沒有后世紛擾的燈光,和來往穿行的車輛,有的只是被雨水淋濕的青石板和街道兩旁不高的房屋。

此刻李煜才終于明白,為什么古人都那么喜歡吟詩。

此時此景他也想要吟上那么一首詩。

只可惜專業(yè)不對口,當初學的是商務(wù)管理而不是漢語言文學。

沿著街道走到河邊,這里房屋逐漸變少,倒是路邊多了兩排的柳樹。

初秋時節(jié)枝條上還掛著綠葉。

再往河邊看,這時候竟然還有人在河邊釣魚,倒是不怕沾染了風寒。

要知道這個時代人輕易可不敢生病,染了風寒那都是大病,很容易因此而喪命。

李煜朝著河邊走去,只見那人穿著蓑衣帶著笠帽,手里我這一根竹子制成的魚竿,走近后李煜才發(fā)現(xiàn)這人似乎才三十多歲的樣子。

李煜也不說話,只是安靜的蹲在河邊看著這人釣魚。

河面上小雨淅淅瀝瀝的低落,一時間竟讓他看的有些出神。

原來在大學的時候他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在下雨天在學校人工湖中間的亭子里看雨。

“稍稍后退些。”

過了不知道多久,那個戴著笠帽穿著蓑衣的中年男子忽然開口。

李煜愣了一下沒有反應(yīng)過來,剛剛他的思緒還在回憶穿越之前的事情。

“掉進了河水里可沒人救你。”那人又說了一句。

李煜這才反應(yīng)過來低頭朝著腳下看去,不知何時河水已經(jīng)浸濕了鞋子。

反應(yīng)過來的李煜連忙朝著后面退去。

河水在上漲,察覺到這一點,李煜忍不住朝河水的下游看去。

他可記得清楚這信陽城下面就是臨安城。

而臨安城緊鄰邱陽湖,如今這上游的河水上漲,那就說明下游的邱陽湖水勢已經(jīng)高到無法在蓄水的地步。

“洪澇水災(zāi)?”李煜腦子里第一時間想到的便是這四個字。

而這話落在那戴著笠帽的中年人耳中卻有些刺耳。

“只是接連幾日的小雨,何至于此?水災(zāi)?你怕是沒有見過水災(zāi)的模樣。”中年男人話語沖了點。

但李煜卻絲毫不以為意。

唐代雖然也有一系列的水利工程和勘探水災(zāi)的方法,但卻太過簡陋,天下水系勾連貫通,知微見著這般本事李煜沒有。

然防范于未然的道理他卻懂得。

“呵,這雨雖小,但卻連綿不絕已經(jīng)下了幾日,何況這信陽城上游的河水都漲到了橋碑刻線之上,發(fā)不發(fā)洪水我不知道,總之臨安城今年怕是不好過。”

李煜本來懶得跟這人計較,可還是沒忍住說了出來。

中年男人聽到這里,臉色變了變。

但李煜的話卻還沒有說完。

“就算是不發(fā)洪澇,今年的收成怕也不太好。”

農(nóng)耕時代,糧食就是百姓的命。

沒有好的收成,幸運點餓餓肚子就撐過去了,倒霉些年月里,那是餓殍遍野。

除了兵禍沒有比饑荒更催人性命的事情了。

“每縣每州都有糧倉,若真如你所說,開倉放糧也可撐過這段時間。”中年男子似乎對朝廷有著莫名的自信。

“明明可以更好,干嘛非要等到最后才去收拾,到時怕是整個宣州的糧食價格都要升上去,唉,最后受苦的還是百姓。”

李煜如今不過十五六歲的模樣,可從他口中說出的話卻讓人覺得十分的老成。

點擊獲取下一章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