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蒙三歲識字,六歲習武,年紀輕輕已是文武略通。
凡是見過他的人,無一不是夸他日后大有作為。
周蒙他爹為此擔憂了一把,就怕周蒙光芒太盛,成了別人的眼中刺。
周蒙自己也心里清楚,等到十七八歲時,主動請命去了邊疆歷練。
這一去,就是二十年。
明珠無論在哪都會發(fā)光,周蒙即使去了邊疆,還是有不少關(guān)于他的消息傳入京來。
周蒙能文善武,深得民心,最關(guān)鍵的是年輕俊朗,因此以來,京內(nèi)不少官家女子只是聽聽他的名字就已芳心暗許。
向來是女家的門坎被人踏破,唯有周蒙反了過來,每天上他家說親的人絡繹不絕。
周蒙他爹深知京中關(guān)系復雜,未敢輕易答應,皆是婉拒,隨之趕緊給周蒙寫去書信,詢問他的意見。
周蒙很快便回了信,信中所說,他已有喜歡的女子,那女子無親無故,他正打算獲得他爹的許可,娶那女子為妻。
周蒙爹大喜,趕忙挑了日子讓人給周蒙送了過去。
因周蒙有軍務在身,沒有朝廷的詔令不得隨意返京,周蒙他爹就自己備了車馬趕去了邊疆,為他兒子辦婚。
周蒙他爹一走,所有人都知道周蒙要娶妻了,而且他妻子被周蒙所救,典型的英雄救美的愛情故事,京中女子雖頗為遺憾,但也被這故事所打動。
但事實并非如此。
因為韃虜擾事,宋可云與家人失散,那會兒她又累又餓,縮在雜草堆里奄奄一息。
恰好周蒙帶兵路過。
但最先發(fā)現(xiàn)宋可云的不是周蒙,而是方景義。
方景義發(fā)現(xiàn)了她,只瞧了一眼,便已心動。
他難得失了理智,開口向周蒙請求帶那女子回營。
周蒙允諾,隨即下馬將宋可云抱上了馬。
宋可云被那冰冷的鎧甲凍醒,她睜眼的瞬間,看到的便是周蒙那堅毅的下巴,耳旁傳來的是他溫柔的安慰聲。
輕言細語,安撫了宋可云不安的內(nèi)心,她再也堅持不住,兩眼一閉在他懷中昏睡過去。
就這樣,宋可云入了軍營。
周蒙軍務繁忙,沒太多時間照顧她,來看最多的卻是方景義。
宋可云對周蒙早已一見傾心,所以對于方景義的悉心照顧宋可云并未多想。
她每日每夜專心繡絲絹兒,一是想要送給周蒙以作答謝,二是想要向他表達自己的心意。
方景義替她將絲絹兒送了過去。
當宋可云聽到,周蒙收下絲絹兒時,她的臉上綻放出一個燦爛的笑容。
那笑顏迷了方景義的心,也讓他突然意識到宋可云的心思。
他攥緊拳頭問道:“你可是……心悅將|軍?”
宋可云正是歡喜之時,未能注意方景義的不對勁,很直接的承認了。
方景義聽完,一言不發(fā)的轉(zhuǎn)身離去。
從那以后,周蒙來看宋可云的次數(shù)逐漸多了起來,兩人偶爾還會賞花喂魚,飲酒對詩賞月,朦朧的情愫逐漸攀升。
周蒙在收到他爹的信后,也動了要娶宋可云的念頭。
周蒙他爹很快趕到邊疆,婚禮順利進行。
婚宴當晚,方景義喝多了酒。
他看著被人群簇擁著的周蒙,內(nèi)心的不甘與嫉妒再也按耐不住。
他自認為除了武力,文學權(quán)術(shù)皆在周蒙之上,可偏偏只要有周蒙在的地方,所有人的眼里都沒有他方景義。
如今,就連宋可云也是如此。
婚宴之后,方景義每日每晚都難以入睡,時常獨坐在帳中睜眼到天亮。
有一天,他突然去找宋可云,說是之前的那塊絲絹兒丟失,想宋可云再重繡一條。
宋可云并未疑他,重新繡好絲絹兒后,兩人在約定的地點見面。
兩人見面的一幕被周蒙和馬正忠瞧見,遠遠看著,就見到宋可云把什么東西遞給方景義。
馬正忠當即火冒三丈,要拿劍去殺了二人。
周蒙伸手一攔,低聲且嚴肅道:“不可沖動,我相信他們二人絕無私情。”
馬正忠只好作罷。
雖說如此,但周蒙也意識到軍營里都是男子,宋可云在這里確實不便。
于是周蒙安排馬正忠?guī)?,將宋可云護送回京。
就在馬正忠與宋可云離開后幾天,周蒙正在桌案批閱要務,方景義抱來文書給他,彎腰之時,一塊絲絹兒從他袖中滑落,正巧落在桌面,周蒙眼前。
周蒙覺得那絲絹兒眼熟,將其遞還給方景義時,瞧見了角落里繡著的一個“景”字。
周蒙心頭大震,面色劇變。
方景義看在眼中,恰到時機跪下,謊稱從頭到尾都是誤會。
當日那絲絹兒并非是給將|軍的,而是宋可云送給他的,可當時他卻誤解了她的心意,轉(zhuǎn)送給了周蒙,這才有了后頭的一切。
周蒙心痛宋可云心有他人,也難以接受自己無意中做了橫刀奪愛的惡事。
從那以后,周蒙心中愧對方景義,偶爾有人給他匯報,說方景義頻頻出入軍營與京中通信,行跡可疑時,周蒙都由著他去,并未多做干涉。
再后來,就是馬正忠身陷敵營,周蒙帶兵去救,因此被朝廷那邊抓住了把柄。
至于是誰給朝廷告密,唯有方景義心中清楚。
再后來,周蒙含冤入獄,方景義步步高升,被朝廷重用招回京中任職。
一個是階下死囚,一個是朝廷寵臣。
方景義自以為就憑他現(xiàn)在的身份,宋可云定然會接受他。
于是他上門拜訪宋可云,將周蒙被入獄的消息告知,并表示他希望宋可云能跟他在一起。
誰知宋可云說,周蒙若是死了,她也不會獨活。
方景義憤怒離去,轉(zhuǎn)頭就給朝廷寫了一大堆周蒙的“罪狀”,成了壓死周蒙的最后一根稻草。
周蒙知道自己將死,于是在獄中寫下絕筆信。
第一封,是給他爹的。
第二封,是給馬正忠的。
當他寫到第三封時久久落不下筆,千言萬語終是化成一聲嘆息。
最終那封原本屬于宋可云的信,一字未落。
周蒙死后,魂魄被地府白無常梅娘接引。
梅娘問他:“為何愁眉不展?”
周蒙答:“忠心耿耿,未能死于戰(zhàn)場,卻死在自己人手中,周蒙心有不甘。”
梅娘又問:“那你可有心愿未了?”
路旁的白蘭花隨風搖曳,周蒙目光柔和:“只想再見她最后一面,親口問她一句,嫁我可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