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先生同時去突厥使臣聊了什么,竟親自前來,朕愿聞其詳。”
聽到李陽的來意后,李世民安穩(wěn)的坐在高位上,心里開始了權衡。
他推遲為答應突厥使臣將兩國講和的事情挪到慶功宴上。清楚明白的知道經此一戰(zhàn),突厥歸降,必然是要比大唐要急的。
大唐有時間,有人力,有兵力可以繼續(xù)耗下去,但是突厥那邊遲早一敗。
現在若是能夠割舍的話,是長痛不如短痛。
突厥人送來的禮單上的誠意確實豐厚。
只是禮單上唯獨沒有一樣東西,土地。
突厥人屬游牧民族,常年打仗,爭地盤所占之地,雖不及大唐卻占地不小。作為草原霸主,他們舍得下無數牛羊寶石唯獨舍不得割裂地盤,足以見他們的野心。
這讓李世民心里多少覺得有些不得勁,也就不急著答應。
李陽心里明白這一點,知道李世民是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推諉。
作為一國之君和曾經的驍勇將軍,這無不彰示著李世民有開疆擴土的野心。哪個皇帝在位的時候,不希望將國土的面積擴大到可以載入史冊。
這個大是毫無邊際的,就像人的野心和欲望。但身為皇帝李世民要考慮到的也有百姓,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個個都安居樂業(yè)民生越改善越好。
戰(zhàn)爭固然能奪得到土地,只是百姓難免不被戰(zhàn)爭所苦,流離失所,這兩者不可兼得。
“陛下想聽關于哪一部分的?”
早知道李世民對使臣的蹤跡了如指掌,李陽相對坦然。
他自然是擁護大唐的,戰(zhàn)爭結束和突厥通商這是一條不錯的路子。
他現在算是大唐和突厥兩邊的中間商在給兩邊議和的事情上增添砝碼。
突厥答應給他的一城之地,若是利用的好了,就能夠讓大唐和突厥皆免于戰(zhàn)亂,共享太平。
“自然是你們怎么達成共識來說服朕的,先生究竟是哪一邊的?”李世民饒有興味地開口。
心中明知道,李陽可能會承認自己是大唐子民,但還是更期待從李陽嘴里說出的答案。
“突厥使臣想要的,不過就是陛下能夠同意講和的事情,為此做出一些犧牲也是有的。那點利益陛下可能看不上,但對于我來說足。”
李陽嚴明原有輕輕一笑,也是猜測到了李世民想讓自己站隊的想法。
像他這樣偏幫大唐,但不愿意入朝為官,為人自由散漫又隨時有可能選擇別的大腿的可能性。
李世民不提防他就不錯了,問這問題實屬正常。
“先生明知道朕想要知道你究竟是站在哪一邊的。”李世民有些沉不住氣面上不動聲色,看似隨口一問這卻是他最想知道的。
能人異士,為人所用,才是能人。若是不能為之所用,而為敵人所用的話,那就要除之后快。
“在下一個俗人,只知道天下百姓安居樂業(yè)才是正道。而陛下有這個能力,是萬人仰賴之天子。”
李陽順勢拍了一波馬屁,就算是天子也愛聽好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