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今年已經(jīng)三十八歲了,可性格卻如孩童般蠢呆萌。
他是宋江在江州只花了十兩銀子就收買了的“死忠粉”,對宋江言聽計從。
而在所有弟兄中,宋江無疑最疼愛的也是他李逵。雖然蠢呆萌,卻很能干,而且任勞任怨,哪個當領(lǐng)導(dǎo)的不喜歡這樣的員工?
李逵和燕青、宋安輪流趕車,三日后,他們一行四人來到了汴京。
才剛到城門口,坐在車篷里瞇著眼打盹的宋江沖空氣道:“鐵牛,我給你約法三章你聽好了。”
趕車的李逵聞聲回頭掀開簾子:“俺聽好了哥哥!別說三章,哥哥就是給俺約三十章三百章、俺鐵牛也聽!”
“嗯,從現(xiàn)在起你就裝作是一個啞巴,除了跟在我們仨身后一句話也不許講,什么事也不許做。”
李逵傻傻的連連點頭。
沒睜眼的宋江當然看不到他點頭:“你聽見了嗎鐵牛!”
李逵又趕忙點了點頭。
宋江怒了,睜開雙眼沖他喝道:“你這黑廝怎么不說話!”
李逵把眉毛一擰,滿臉費解和無辜:“是哥哥你讓俺鐵牛做啞巴,卻又怪俺鐵牛不說話,啞巴哪有會說話的嘛!”
宋安看得出,老爹對李逵的無腦之舉很是惱火和無奈。
“……好,好,就是這般,鐵牛你做的很好,繼續(xù)保持……”
雖然離中秋節(jié)還有八九天,可整個汴上京的大街小巷都已張燈結(jié)彩有了過節(jié)的氣氛,來往行人也比往日多了許多。
此行專程是來找李師師的,一想到李師師,宋安便再無心情觀賞汴京的節(jié)日繁華了。
“西施沉魚、昭君落雁、貂蟬閉月、玉環(huán)羞花,若將此四人的姿色加起來,便有了李師師的七分美。”
這話是宋安問起燕青李師師長相時,燕青形容李師師的。
北宋大詞人晏幾道也曾為李師師寫下“遍看潁川花,不似師師好”這樣的佳句。
能使大宋天子和大詩人秦觀、晏幾道、張先、周邦彥等人拜倒在她風(fēng)華之下的絕色美女李師師,今天終于能一睹她的廬山真面目了!
“不應(yīng)該呀……”
趕車的燕青忽然勒馬,不可思議地望著前方不遠住一座大宅院。
宋安和老爹也趕忙去看。
這大宅院的高大門樓子上掛著個匾,匾上用瘦金體寫著“高府”二字。
這是高俅在汴京的府邸。
“高俅這么大的官死了,按禮數(shù)府中應(yīng)為他布下靈堂祭奠個七七四十九天,可高府怎么連一塊白布都沒扯?”宋江不解道。
“不光沒扯白布,他們還在梁下掛上了紅燈籠呢。”
“真是奇了怪了……”
老爹和燕青你一句我一句納著悶。
宋安忽然想起了那晚殺高俅時口口聲聲說自己不是高俅的高俅。
難道真殺了個假高俅?
汴上京很大,方圓近一百五十里,宋安一行四個是天剛擦黑的時候進的城,馬車在城里只能慢慢悠悠的走,待趕到坊市大街時,天已經(jīng)黑透了。
大街兩旁的商鋪門外懸掛了許多各式各樣顏色各異的燈籠,把夜色下的大街點綴的五彩斑斕。
坊市大街里有條名為“煙月巷”的長巷子。
這里的晚上是整個汴上京最熱鬧的地方,來這里逛的沒一個女子,全是男人。
因為此地是“青樓妓院一條街”,大宋汴上京的Hong燈區(qū)。
李師師所在的“風(fēng)華坊”位于煙月巷的最里面,是個兩層的四合大院。
風(fēng)華坊前豎著一個精致的彩花牌坊,牌坊上書“風(fēng)華坊”三個飄逸的大字,落款是“秦少游”。
就是寫下“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那位大宋知名文青,又名秦觀。
看來秦少游跟風(fēng)華坊的關(guān)系剪不斷理還亂啊,不然怎么會給人家題塊匾掛這兒?
不知他的這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的千古絕句是否就是為李師師所寫?
知不道。
風(fēng)華坊里很安靜,遠不像沿街其他青樓那般嘈雜鬧騰。
沒有窯姐兒站在門外揮舞著手帕扇子、看見男人便搔首弄姿招呼“大爺進來玩玩兒”;進門后也沒有老鴇子來招呼。
因為這是妓院中的歌妓院,院中女子都是藝妓,只賣藝不賣身。
風(fēng)華坊走的是高端路線,凡入門者,每人需交十兩銀子。僅這一個規(guī)矩便把大量“低端男人”拒之門外了。十兩銀子在宋代足夠一個四口之家大半年的吃喝開銷。
在坊外時,宋安便隱隱聽到坊里傳來歌女們的裊裊歌聲,待老爹交了四十兩銀子進坊后,歌聲沒了,應(yīng)當是一曲結(jié)束了。
穿過一個回廊,四人來到大廳,但見這大廳裝飾的富麗堂皇燈火通明,視野之內(nèi)坐滿了衣衫華貴的男人。
大廳最北方是一個兩米多高、十平方左右的高臺,雕欄玉砌十分精制。
高臺上站著一個二十八九歲的漂亮女子,看起來很有氣質(zhì)。
“小乙叔,這是李師師嗎?”宋安問燕青。
“千百個她也比不上李師師,這是風(fēng)華坊的鴇母李媽媽。”
四人在最后面落了坐。
李逵很乖,全程跟著閉緊著嘴,屁都不放一個。
臺上那鴇母李媽媽道:“今日師師小姐難得有興致,給各位官人吟唱一曲《千秋歲》。”
高臺被一個藍色的薄紗帳罩住了,臺下的人們隱約可見臺上出現(xiàn)了幾個女子的身影,卻完全看不清她們的臉。
不一會兒,先是一陣洞簫聲響起,隨后是一陣細碎的琵琶聲,而后,那宛轉(zhuǎn)悠揚若潺潺泉水的聲音從最中間那位懷抱琵琶半遮面的女子那里傳了出來:
“數(shù)聲鶗鴂。
又報芳菲歇。
惜春更把殘紅折。
雨輕風(fēng)色暴,梅子青時節(jié)。
永豐柳,
無人盡日飛花雪。
……
天不老,
情難絕。
心似雙絲網(wǎng),
中有千千結(jié)。
夜過也,
東窗未白凝殘月……”
女子的輕吟淺唱伴隨著箜篌、洞簫、笛子、琵琶、小鼓的和聲,聽起來很是悅耳動人。
曲終,人散。
賓客只剩下宋江、宋安、燕青、李逵四個。
此前,燕青和宋江曾以“表兄弟”的名義見過李師師兩次,因此鴇母李媽媽認得他們。
“在下找?guī)煄煴砻糜行┘沂隆?rdquo;
說著,宋江從袖中取出一個長長的小錦盒送到李媽媽手里。
“一件小禮物不成敬意,望李媽媽笑納。”
李媽媽打開錦盒,盒中是一支精致的點翠祖母綠金簪,一看便價值不菲。
望著表情嚴肅的宋江,李媽媽嬌嗔地把簪子拍到宋江手里。
“勞煩表兄幫奴家插在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