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久不息的掌聲和鮮花的簇擁下,袁隆平十分鄭重地從方毅手中接過獎狀、獎章和獎金。
●在過春節(jié)的時候,一些農民寫下這樣的春聯(lián):發(fā)家致富靠鄧小平,糧食豐收靠袁隆平。
●袁隆平說:“雜交水稻雖然已成功地應用于生產,但它還有缺點,也還有很大潛力,需要繼續(xù)努力去改進和完善……”
● 推廣雜交水稻
攻克制種高產難關
雜交稻“三系”配套已經完備,高產優(yōu)勢也已經呈現(xiàn)在眼前,然而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
當年,他們制種試驗田的產量很低,每畝生產雜交種子只有5?5公斤。
如果按這種產量來計算,那么,平均每公斤種子要達到73公斤普通稻谷的比價,也就是說,這種種子的價格應該是常規(guī)稻種的73倍。雖然雜交稻的用種量只需常規(guī)稻的20%,但是單位面積的種子成本還是要高于常規(guī)水稻70倍以上。
如此昂貴的稻種,農民是絕對不可能接受的。農民如果不接受,推廣雜交水稻就顯得毫無意義了。
因此,提高制種產量,又成為袁隆平科技攻關的新課題。
這一新課題能否攻克,成為雜交稻能否大面積推廣的關鍵。
這時,反對研制雜交稻的人又有了新的話題,他們說:“水稻是白花授粉作物,花粉量少,花粉壽命短,柱頭弱小,且多數(shù)品種不外露,每日開花時間短,這些特征都不利于異花授粉,因此制種產量非常低,難以大面積推廣。”
袁隆平在“制種低產論”面前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當時,袁隆平的一個學生唉聲嘆氣地說:“難啊,干成一件事真是難??!”
袁隆平對他的學生們說:
一個人的一生,順利是相對的,不順利是絕對的。我們應該有走向成功的決心和信心,也應該有承受坎坷、承受不幸的勇氣。如果我們能夠把前進道路上的風風雨雨化做動力,我們就會走向成功,走向輝煌……
袁隆平環(huán)視一下周圍的學生,又接著說:
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真正打敗我們,除非自己打敗自己。在挫折面前,一定要激流勇進。失敗往往是成功的前奏,總結了失敗的教訓,也就將要看見成功的背影了。
沒有挫折與失敗,我們就不會懂得成功的艱難,就不懂得奮斗的可貴。
袁隆平面對“制種低產論”者的嘲笑,絲毫也沒有畏縮,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攻克制種高產這一關。
此時,袁隆平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最低限度需要多高的制種單產,才能開始使種子的生產者和消費者雙方都有利可圖,從而開始樂于接受雜交水稻。
從此,袁隆平不分晝夜地守護在自己的制種田里。在如火的烈日下,在狂暴的風雨中,他也不肯躲避。他戴著一頂破斗笠,在制種田里,忘我地觀察著,思索著……
袁隆平在長期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雜交水稻制種產量的高低,與花粉數(shù)量雖然有關,但主要并不取決于花粉數(shù)量,而取決于父、母本揚花的時間能否一致,即雙方能否在花期相遇。
袁隆平知道雜交水稻是異花授粉,父、母本分別屬于兩個不同的品種,因此,彼此的生長發(fā)育時間肯定會有一定差別。
此時,袁隆平意識到如果母本和父本的花期一早一晚,不能同時,那么,父本散發(fā)的花粉再多,也是白搭。
昏黃的燈光下,袁隆平有一種茅塞頓開之感,他斷定這就是問題的關鍵之所在!
袁隆平忽然扔下鉛筆,在桌子上猛拍一掌,站起身來,欣喜若狂地叫醒了所有正沉醉在夢鄉(xiāng)的湖南組科技人員,把自己思考的結果告訴了每一個人。
接著,袁隆平興奮地對大家說:“我們從明天
開始,就必須認真研究氣溫、水肥、土壤,以及葉齡等等與雜交制種的父、母本花期之間的關系,摸清父、母本之間的生長和開花習性等、方面的不同特點,然后準確地計算出它們在各種不同條件下,從播種到開花所需的不同生長期,以及開花、盛花和謝花的具體時間。”
大家都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袁隆平,認真地聽著他說的話。
袁隆平環(huán)視一下大家,又接著說:“以后,我們要依據它們的不同生長期,采取父、母本分期播種的辦法,以及利用溫度、水肥和施用生長激素等辦法來調節(jié)它們的花期,使它們盡可能完滿地重合。為了防止萬一調節(jié)無效,我還想到一個辦法:除父、母本分期播種之外,我們還可以圍繞著母本的開花、盛花和謝花時間,再將父本也分三期播種,分別把三批父本的盛花期,連接不斷地對準母本的開花、盛花和謝花時間,這樣,即使第一批父本的盛花期沒有和母本的盛花期重合,第二批、第三批,總有一批能重合。這樣就可以確保萬無一失。這是今后我們必須緊緊把握的第一條準則。”
大家都鼓掌叫好,袁隆平面帶微笑,又接著說:“我還制定了第二條準則,以前你們以為制種產量低是因為花粉不足,主張多栽父本,那是不對的。在一定的單位面積內,多栽父本,就必然要少栽母本;父本過多浪費土地和花粉,母本少了,果實就少,同樣影響產量。因此,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科學計算花粉足夠的前提下,盡量少栽父本,多栽母本……”
大家都驚訝地望著袁隆平,對他這種大膽的想法感到吃驚。
袁隆平正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之中,他從容不迫地接著說:“過去你們以為把母本栽得離父本越近越容易受粉,我現(xiàn)在想到這也不對;花粉飄散也會有一個死角,母本離父本太近,正好處在死角里,反而受不到粉。因此,我認為正確的栽法應該是母本成畦,父本成行,排列成陣,這樣才能確保母本均勻受粉……”
袁隆平說完自己的這些想法,才感到有些口渴,他端起面前的茶杯,一飲而盡。
大家卻七嘴八舌地議論著,變得毫無睡意了。
1975年春,湖南省協(xié)作組培植的27畝制種田,平均畝產29公斤,其中高產畝產超過50公斤。
1977年,袁隆平系統(tǒng)地總結了制種攻關的實踐經驗,寫出《雜交水稻制種與高產的關鍵技術》這篇重要論文。
這篇論文發(fā)表以后,在科學界引起極大的關注。
從此,袁隆平正式確立了雜交水稻制種的科學技術規(guī)范和操作規(guī)程,宣告雜交水稻制種技術的初步成型。
隨著時光的推移,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們掌握雜交稻制種高產的方法越來越熟練。他們依據雜交稻不同的生長期,采取父本與母本分期播種的辦法,并采取調節(jié)溫度、控制水肥、施用生長激素等辦法,調整父本與母本之間的花期,使之盡可能完滿地重合。
于是,雜交水稻大面積高產制種的時機成熟了。
1976年,袁隆平將試驗范圍進一步擴大,而各個試驗點都取得了預期的效果。一般每畝增產稻谷50公斤至100公斤,比當?shù)貎?yōu)良常規(guī)稻種子增產20%以上。
到此時為止,袁隆平初步探索出一條雜交水稻制種高產之路。袁隆平認為,只要認真做到,就可以選育出一批兼具營養(yǎng)優(yōu)勢和生殖優(yōu)勢的優(yōu)良組合,就可以做到制種高產。
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們經過仔細觀察,又發(fā)現(xiàn)父、母本花器包頸的問題。
起初,他們用人工割葉和剝包的辦法來解決,效率很低。
這時,羅孝和想到“920”對植物細胞有伸展作用,他就試探性地在父、母本抽穗揚花階段,適時噴施“920”,結果,他高興地發(fā)現(xiàn)母本包頸少了,穎花外露增多了,穗形松散了,開穎角度也加大了,有效地增加了授粉的概率。
羅孝和的這一發(fā)現(xiàn),使袁隆平十分欣喜。
就這樣,袁隆平和他的助手們,通過他們的辛勤勞動,揭開了我國雜交水稻大面積制種、大面積推廣的序幕,并把雜交水稻的種植技術迅速推向全國,為中國農民帶來了雜交水稻大面積高產的希望之光……
1975年冬天,湖南省組織8000人,任命袁隆平為技術總顧問,赴海南制種3?3萬畝,隆重地拉開全國大規(guī)模在南繁制種的序幕。
制種的結果讓人們萬分欣喜,首次試種,畝產即普遍超過50公斤,最高畝產達到150公斤。
雜交稻遍地開花結果
1976年,雜交水稻先是在湖南,隨后在全國遍地開花結果。
當年推廣208萬畝,增產幅度全部在20%以上。試種雜交水稻的農民無不喜笑顏開,稱贊雜交水稻是黃金水稻。
貴州金沙縣農業(yè)局技術員張本,是袁隆平的大學同學,畢業(yè)后分配在貴州省農科院,1957年被打成“右派”,妻子也與他離婚了,他被流放到金沙,掛名在縣農業(yè)局,實際長期在某大隊接受勞動改造。
1975年,袁隆平得知張本的遭遇以后,叫助手寄給張本2?5公斤“南優(yōu)2號”種子。
1976年,張本按照袁隆平在來信中交代的技術規(guī)程,將種子播下,再栽插成2?5畝試驗田。
當?shù)剞r民看到張本獨特的栽種方工,都嘲笑他。但到驗收時,這些奇妙的水稻,畝產居然高達850公斤,比常規(guī)稻畝產翻了一番多,當?shù)剞r民都驚得目瞪口呆!
該縣縣委書記知道這件事情以后,親自來視察,然后,他十分尊敬地邀請袁隆平赴金沙“傳經送寶”。
袁隆平來到該縣以后,受到很高的待遇,連上廁所都有警員跟隨。還有年輕漂亮的女服務員遞煙遞茶遞手巾,隨侍左右。
袁隆平從未享受過如此隆重的禮遇,他反倒被弄得很不自在。
此時,袁隆平的同學張本也身價大增,他被任命為縣農科所所長,還娶了一個漂亮的媳婦。
袁隆平用5斤雜交稻種子,拯救一名老同學跳出苦海的故事,一時成為人間的傳奇故事。
沒過多久,雜交水稻以其不可抗拒的巨大魅力,成了廣大農民爭相購買的神奇稻種。
袁隆平也受到廣大農民的高度贊揚,聲望一天比一天高。
1977年,《中國農業(yè)科學》雜志發(fā)表袁隆平的學術論文《雜交水稻培育的實踐與理論》。他在這篇論文中這樣寫道:
現(xiàn)在,我們可以確定無疑地向世界宣告,這項工程技術已由我國先于世界正式完滿地研究成功,并同時先于世界投入實際應用。
……
植物有無雜種優(yōu)勢,并不取決于它們固有的生殖方式,水稻和其他植物的雜種優(yōu)勢,受共同的規(guī)律所支配。水稻有無雜種優(yōu)勢或優(yōu)勢大小,關鍵在于選配親本。這與異花授粉植物具有很大的共同性……
在這篇論文中,袁隆平認真總結了10多年來研制雜交水稻良種的豐富經驗,從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上,闡明了雜交水稻研究中幾個重大的理論問題。他還有力地批駁了持“顯性學說”觀點的某些學者。
與此同時,袁隆平也詳細地論述了選育雜交水稻“三系”的基本原則。他在文章中寫道:
從選育水稻“三系”和利用其雜種優(yōu)勢的目的出發(fā),我們要求的不育材料應該是所謂核質互作型,因為這種類型比較容易做到“三系”配套。而用遠緣雜交進行的所謂核置換,是創(chuàng)造核質互作型雄性不育的有效方法。
并非一切遠緣雜交的核置換都能造成雄性不育和實現(xiàn)“三系”配套……運用核置換方法求取雄性不育和“三系”配套的實現(xiàn),必須把握兩點:一是親緣關系的遠近要適度;二要以在系統(tǒng)發(fā)育上處于低階段的品種做母本。
……
這篇論文的發(fā)表,對于雜交水稻的發(fā)展、擴大“三系”雜交稻的成果,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1977年8月上旬,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在這次會議上,黨和政府提出重視教育、重視科技人才的問題。袁隆平聽到這個消息后,深受鼓舞,他預感到科學的春天即將來臨……
1978年2月,袁隆平當選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赴北京出席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1978年3月,春天的北京披上了美麗的春裝。春風拂面而來,濃濃春意令人陶醉……
就在這時候,袁隆平懷著興奮的心情步入全國科學大會的會堂。
這次科學大會聚集了來自全國各地各個科學門類的2000多位科學精英。
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在致辭中說:
我們得到了第二次解放……科學的春天來到了。
在這次科學大會上,黨中央發(fā)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科學文化水平的偉大號召。
在這次科學大會上,方毅作了《關于發(fā)展科學技術的規(guī)劃和措施》的報告,他要求:
在全面安排科學技術的基礎上,把農業(yè)、能源、材料、電子計算機、激光、空間、高能物理、遺傳工程8個影響全局的綜合性科學技術領域放在突出的地位,做出顯著的成績,以推動我國科學技術和國民經濟的高速發(fā)展……
顯然,在這次大會上,黨和政府已經把農業(yè)擺在突出的位置。
抓農業(yè),主要是抓糧食。水稻產量在我國居糧食產量的首位,因此,在改革開放之初,黨和政府就將雜交水稻的研究工作擺在最突出的位置上。
在這次科學大會上,袁隆平一直十分激動。他真正明白了知識分子的價值,明白了“科學家”的含義。他深刻感受到黨和政府對于知識分子的高度重視,并且深受鼓舞。
隨著袁隆平的科研成果的廣泛傳播,雜交水稻在全國的種植面積迅速擴大。雜交制種技術已從技術人員手里轉移到了尋常百姓家,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生產力。
許多農民每當看到雜交稻田“金鑲邊”、“銀鑲邊”的夏收景象時,都異口同聲地贊揚雜交稻是“幸福稻”、“翻身稻”!
湖南省有一位農民十分高興地說:“我們解決吃飯問題靠‘兩平’,一靠鄧小平;二靠袁隆平。”
這位農民說出中國億萬農民的心聲。
在過春節(jié)的時候,一些農民懷著對袁隆平的無限尊敬與愛戴,寫下這樣的春聯(lián):
上聯(lián):發(fā)家致富靠鄧小平
下聯(lián):糧食豐收靠袁隆平
在農民眼里,袁隆平已經成為能夠帶領他們發(fā)家致富的“米菩薩”,種植“三系”雜交稻逐漸成為千百萬農民的生財之道。
袁隆平和他發(fā)明的雜交水稻,深入到廣大農村的千家萬戶,對于農村的經濟發(fā)展,對于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都起到了難以估量的巨大作用。
自1976年至1988年,全國累計種植雜交稻12?56億畝,累計增產稻谷1000億公斤以上,增加總產值280億元,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
榮獲特等發(fā)明獎
1981年5月5日,國家科委發(fā)明評選委員會根據國務院頒發(fā)的《發(fā)明獎勵條例》,對秈型雜交水稻這項重大發(fā)明進行認真的評審。
評選委員會根據《發(fā)明獎勵條例》第七條,報請國務院批準,決定授予全國秈型雜交水稻科研協(xié)作組袁隆平等人特等發(fā)明獎,發(fā)給獎狀、獎章和獎金10萬元。
1981年6月6日,正值火熱的夏季,國家科委、國家農委在北京聯(lián)合召開秈型雜交水稻特等發(fā)明獎授獎大會。
大禮堂里,掌聲雷動,花團錦簇。
這次授獎大會由國家農委副主任張平化主持。
國家科委副主任武衡在會上宣讀了國務院給全國秈型雜交水稻科研協(xié)作組的賀電,賀電全文如下:
全國秈型雜交水稻科研協(xié)作組:
秈型雜交水稻是一項重大發(fā)明,它豐富了水稻育種的理論和實踐,育成了優(yōu)良品種。在有關部門和省、市、自治區(qū)的領導下,大力協(xié)作,密切配合,業(yè)已大面積推廣,促進了我國水稻大幅度增產。
為此,特向你們并通過你們向參加發(fā)明、推廣這項成果和參與組織領導工作的科技人員、農民、干部致以熱烈的祝賀。
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和推廣,有力地表明科學技術成果一旦運用于生產建設,能夠產生多么大的經濟效益。發(fā)展農業(yè)生產,一靠政策,二靠科學。殷切期望廣大農業(yè)科技工作者再接再厲,繼續(xù)奮進,為發(fā)展我國農業(yè)生產做出更大的貢獻。
國務院
1981年6月6日
在授獎大會上,國務院副總理方毅給獲獎者頒發(fā)獎狀、獎章和獎金,袁隆平代表全體從事雜交水稻研究的科技人員上臺領獎。
在經久不息的掌聲和鮮花的簇擁下,袁隆平十分鄭重地從方毅手中接過獎狀、獎章和獎金。
這時候,在困難面前從不低頭的袁隆平,眼中閃爍著激動的淚花!
方毅在秈型雜交水稻特等發(fā)明獎授獎大會上說:
秈型雜交水稻的培育成功,豐富了水稻遺傳育種的理論和實踐,在國際上遙遙領先,為中國爭得了榮譽。美國、日本、印度、意大利、蘇聯(lián)等10多個國家的科學家,開展雜交水稻的研究已有10多年的歷史,但都還處在實驗階段,而我們是走在前面了……
袁隆平在授獎大會上表示,要繼續(xù)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把榮譽當做動力,去攀登新的高峰。
1981年6月7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道袁隆平獲獎的消息,同時發(fā)表了《爭當攀登科學技術高峰的勇士》的社論。
社論高度贊揚以袁隆平為代表的科技人員發(fā)揚主人翁的責任感,埋頭苦干,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為國爭光的精神。
1984年,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成立,袁隆平擔任主任,他成為湖南省乃至全國雜交水稻科學研究的核心人物。
在袁隆平的率領下,雜交水稻科研隊伍齊心協(xié)力,加快了雜交水稻研究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