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lián)社發(fā)表評論說:選擇北京對于國奧會來說是一次機遇和挑戰(zhàn),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授予”。
●2001年6月16日8時35分,由中華全國體育總會聯(lián)絡部和中國臺北田徑協(xié)會共同主辦的“北京奧運?炎黃之光海峽兩岸長跑活動”,在中國臺北的孫中山紀念堂前廣場準時舉行。
●2001年6月23日上午,在雄偉的居庸關,美國西部華人祝北京申奧成功的“奧運龍――大地藝術作品展示活動”隆重開幕。
● 聲援北京
各國輿論聲援北京
2000年3月10日,北京市副市長汪光蒸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宣布:
北京將興建大型國際展覽體育中心,即奧林匹克公園。這項重大工程的規(guī)劃設計方案征集活動從即日起在國內(nèi)外展開。奧林匹克公園選址在北京中軸線的北端,北四環(huán)路南北兩側(cè)地區(qū),毗鄰亞運村和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
擬建項目包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和北京世界貿(mào)易中心,主體育場等5個專用體育場館和4個兼用場館,還有新聞會議中心以及文化廣場、公寓、辦公娛樂服務設施等。
可以說,我國對于申辦奧運會,是十分重視的。5月8日,國務院總理朱?基在會見出席第三屆中國北京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國際周活動的外賓時說:
北京市代表中國申辦2008年奧運會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必將推動奧林匹克運動在中國的普及。中國政府對這次申辦十分重視。全力支持,并將從各個方面為北京市的申辦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
其實,在近20多年來,中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進步和發(fā)展。對于中國來說,良好的環(huán)境與條件已經(jīng)達到申奧的要求。因此,西方主流媒體對于北京申奧大部分持肯定態(tài)度。
美聯(lián)社發(fā)表評論說:
國際奧委會正肩負著強烈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選擇北京對于國奧會來說是一次機遇和挑戰(zhàn),是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授予”。
這正如國際奧委會執(zhí)委、德國人巴赫所說:
奧運會主辦權之爭實際上是兩大陣營之間的較量,一方是各種硬件都達到了西方社會價值觀標準的巴黎和多倫多,另一方是得到奧運會主辦權后國家會發(fā)生深刻變化的中國。委員究竟選擇哪一方,要看他對奧林匹克精神的理解。
對此,《紐約時報》也撰文指出:
國際奧委會把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授予北京等于告訴中國:世界希望他們在未來的國際社會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英國《獨立報》資深專欄作家麥克萊奧德認為,中國擁有不可想象的力量和獨特的優(yōu)勢。
由于群眾支持率高,中國在獲得主辦權后為奧運會的舉行做準備期間面臨的麻煩要比其他國家少得多。
中國在奧林匹克運動中取得的成就,也是獲得國奧會委員好感的重要因素。
美聯(lián)社的評論指出:
中國是奧林匹克大家庭最忠實的成員之一。經(jīng)濟因素占主導地位。
近20年來,隨著國際體育高度商業(yè)化和產(chǎn)業(yè)化,經(jīng)濟正在成為主導奧林匹克運動發(fā)展方向的重要因素。而中國潛在的市場價值是國際奧委會眾多委員看好北京的一個重要因素。從經(jīng)濟角度來說,國際奧委會的贊助商如可口可樂、麥當勞以及通用電器等這些經(jīng)濟巨頭都看好中國。奧運會正是打開中國巨大商業(yè)市場的一把鑰匙。奧運會在北京舉辦,將為世界帶來無限商機。
與此同時,與中國一貫保持友好的一些發(fā)展中國家對北京申奧也給予了有力的支持。
墨西哥《先驅(qū)報》也發(fā)表署名文章,呼吁國際奧委會委員主持正義和公道,要充分考慮這個東方體育大國主辦奧運會的整體形象和水平。
國際奧委會官員也表示,中國自1984年重返奧運會以來,已經(jīng)成長為一個體育大國和強國,成為國際體育事業(yè)一個重要的力量。
中國致信國際奧委會
2000年9月9日,江澤民主席致信給國際奧委會主席,其內(nèi)容為:
親愛的薩馬蘭奇先生:
我曾收到過您寄來的關于北京申請2008年奧運會的信件。
在您最近主持的國際奧委會執(zhí)委會上,北京已經(jīng)成為5個候選城市之一。我和我的同事們完全支持北京申辦。
如能在具有悠久文明并且迅速發(fā)展的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無論對奧林匹克運動,對中國乃至世界都具有積極意義。
我深信北京市在中國政府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將作出非凡地努力,一定能辦成一屆高水平的奧運會。
歡迎您在方便的時候訪問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江澤民
2000年9月9日于北京
緊接著,朱?基總理也做出了承辦奧運會的誠摯承諾。朱?基說:
中國政府對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十分重視,全力支持,并將從各個方面為申辦工作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F(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是促進各國人民相互了解,增進友誼,維護世界和平的崇高運動。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當今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廣的體育盛會。北京市代表中國申辦2008年奧運會,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必將推動奧林匹克運動在中國的普及。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朱?基
隨后,北京奧申委名譽主席賈慶林也進一步強化了對于北京的“申奧意識”。他說:
申辦奧運是樹立首都良好形象,營造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加快北京新世紀發(fā)展的難得機遇。
全市上下務必要以江澤民主席致薩馬蘭奇的信為動力,充分發(fā)揚悉尼奧運會上中華健兒自強不息、奮勇拼搏的可貴精神,進一步強化“申奧意識”,積極參與,廣泛動員,各負其責,緊密協(xié)作,舉全市之力把申奧這件大事切實抓緊抓好。
中共北京市委書記
北京奧申委名譽主席賈慶林
北京奧申委主席劉淇市長則表示要舉“全市之力”來辦好這一屆奧運會。他說:
奧林匹克運動的先驅(qū)者顧拜旦先生所創(chuàng)立的奧林匹克理想,得到了12億中國人民的理解和熱愛。北京正懷著崇尚奧林匹克理想,發(fā)展奧林匹克運動的美好愿望,積極申辦2008年奧運會。舉全市之力,調(diào)動各方面的力量,全面推進申奧工作。要把申奧作為推動工作上新水平的機遇和動力,通過申奧推動全市兩個文明建設和各項事業(yè)發(fā)展。
北京市市長
北京奧申委主席劉淇
作為北京奧申委執(zhí)行主席的袁偉民,也對申辦奧運會做了進一步發(fā)言。他說:
隨著中國社會的進一步發(fā)展,綜合國力的加強,中國為奧林匹克運動做出更多貢獻的條件已經(jīng)成熟,舉辦奧運會則是這種貢獻的最為集中的體現(xiàn)。讓奧運圣火在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大地首次點燃,將使顧拜旦畢生為之奮斗的奧林匹克精神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將翻開奧林匹克運動嶄新的一頁。
國家體育總局局長
中國奧委會主席
北京奧申委執(zhí)行主席袁偉民
2001年6月19日,中國奧運金牌選手為聲援北京申辦奧運會,共同書寫了一封致國際奧委會的信。
他們在信中說:
尊敬的國際奧委會全體委員們:
我們――中國運動員,奧林匹克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獲得者――今天聚集在這里,我們愿表明心愿:我們熱切盼望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舉行。
我們深深相信:北京完全有能力舉辦一屆杰出的奧運會,為中國和國際體育留下獨一無二的遺產(chǎn)。我們也愿向我們的同各國和地區(qū)的運動員們說句心里話:北京奧運會,將為你們創(chuàng)造佳績提供最好的比賽和生活條件。我們謹此向你們――奧林匹克運動的英雄們致意,并期待7年后在北京共同慶祝那個偉大的節(jié)日。
我們熱切盼望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舉行是基于:中國是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在這個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最大國家從來沒有舉辦過奧運會,中國人民一直執(zhí)著追求著偉大的奧林匹克運動;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在中國舉辦奧運會將進一步促進東西方文化的融合;中國有著廣闊的市場,在中國舉辦奧運會將有助于促進中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同時也為國際企業(yè)帶來商機;中國的體育事業(yè)有了巨大的發(fā)展,作為世界體育大國,我們應該也有責任在新世紀為奧林匹克運動作出新貢獻。
再過4天,我們將迎來又一個國際奧林匹克日,全世界的人們都在表達他們對這項偉大運動的巨大熱情,北京將用世界三大歌王在紫禁城放歌的方式表達這種深沉的熱愛。……
你們知道,奧林匹克的種子已經(jīng)播撒在中國這塊古老的東方土地上,現(xiàn)在,這顆種子已經(jīng)發(fā)芽,并顯示出勃勃生機。你們愿意它長成一顆大樹嗎?現(xiàn)在,這是一個重要的時刻。
感謝你們的選擇。
2001年6月19日
可以說,在申辦奧運會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在運用著自己的力量,來表達對申辦奧運會的渴盼與期望。
全國人民期盼奧運
2001年3月31日,北京奧申委收到了2008箱喜馬拉雅礦泉水,這是第一筆來自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捐贈。
2008箱喜馬拉雅礦泉水代表西藏人民,對于北京申辦奧運會深深地祝福與期盼。
對此,北京奧申常委副主席劉敬民說:
有著獨特自然人文景觀和古老文明的西藏地區(qū)支持北京申奧,不僅給予我們激勵與鼓舞,也使北京“人文奧運”的內(nèi)涵更加豐富。現(xiàn)在距離國際奧委會莫斯科全會投票還有短短100多天,工作緊張、任務艱巨,我們決心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與幫助下,爭取申奧的最后成功。
不僅西藏人民對奧運會有著深切的期盼,北京人民也同樣期盼著奧運會的到來,他們也以實際行動來表明深切盼望的心情。
早在1999年3月3日下午,一位北京市民就開始進行申奧行動了。
5歲的北京小朋友王祥羽和5歲的武漢小朋友徐博威就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經(jīng)濟日報》社,將自己過年的208元壓歲錢捐助給北京申奧組織。當時北京奧申委尚未成立,這應該是北京申奧得到的第一筆捐款。
在北京奧申委成立后,人民更是投入積極的申奧行動中去。
2001年4月14日上午,北京晴空萬里,春風習習,首都各界500多人在昌平東小口鎮(zhèn)的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綠化區(qū)揮鍬培土,提桶澆水,種下2008棵銀杏樹。
他們在為申辦奧運,營造“申奧林”,以實際行動支持北京申辦奧運會。
4月14日,是北京申奧倒計時90天。“關注森林”組委會、首都綠化委員會在北京聯(lián)合開展“關注森林――營造申奧林”大型植樹公益活動。
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關注森林”組委會主任趙南起等為“申奧林”紀念碑揭碑。
全國政協(xié)、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yè)局、共青團中央、北京市政府等單位領導,武警森林部隊官兵,以及新聞界、文化界、體育界、企業(yè)界和中小學生的代表參加了植樹活動,并在“關注森林――支持申奧”橫幅上簽名。
全國政協(xié)人口資源環(huán)境委員會主任陳邦柱說:
2001年是全民義務植樹運動20周年,是“關注森林”組委會確定的“中國森林年”,也是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沖刺之年。
這次“申奧林”植樹活動,表明社會各界對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支持。同時,把綠化美化首都、改善首都生態(tài)環(huán)境與支持北京申奧緊密聯(lián)系起來,以增強全民的申奧意識和生態(tài)意識。
對此,北京市副市長張茅說:
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委員會提出的“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的申辦主題,不僅是一種承諾,而且是一種行動。
國家林業(yè)局副局長李育才說:
中國政府和人民有信心、有能力使北京的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綠色奧運、人文奧運、科技奧運必將在北京實現(xiàn)。
國家林業(yè)局宣傳辦公室、中國綠化基金會辦公室、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經(jīng)濟參考》報社承辦的“關注森林――營造申奧林”這一活動,得到了北京各界人士與單位的支持。他們?yōu)樯贽k奧運會貢獻了自己的力量,期盼奧運會早日來到中國。
2001年5月4日,“五四”青年節(jié),北京的大學生舉行了《世紀長虹》大型申奧活動?;顒訒r間從5月4日延續(xù)到7月15日。
在此期間,大學生們修復了八達嶺長城石峽關段,將之命名為“申奧紀念段”。
6月10日,是毛澤東主席題詞“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zhì)”發(fā)表紀念日。這天,來自北京市40所小學的2008名少年兒童將有組織地進行一次別開生面的跳繩活動。
小學生說:“申奧有我一個!”
2008名少年兒童一起參加跳繩活動,創(chuàng)造了一項吉尼斯世界紀錄。參加活動的孩子們在橫幅上印上自己的小手印,表達了中國少年兒童對北京申奧成功企盼的心情。
北京的一位出租車公司孟景山師傅,則用他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奧運會申辦的支持。
他說:“不管每天拉活兒多累,我肯定要抽出一個小時學英語。”他要為北京申奧加把勁兒,他的目標是學好100句英語,盼著有一天能把外國客人拉到北京奧運村去看看。
像孟景山一樣,正有越來越多的北京人捧起了英語課本加入到學習英語的活動中來。北京人們心向奧運的熱情越來越高漲了。
工人師傅說:“長安街是首都的門面,為了申奧,我們不僅要在崗位上盡職盡責,還要開動腦筋在技術上下功夫。”
長安街街道辦事處的工人師傅們發(fā)明了一種新型垃圾清掃車:蓄電池做動力,行駛中無噪聲,車頭前設置一個噴頭,清掃時可以壓塵。這輛帶有申奧標志的清掃車在南北長街、府右街、西單北大街等街道“服役”,每天清掃垃圾10余噸。
在北京、在祖國各地的街頭巷尾,越來越多的出現(xiàn)了色彩斑斕的健身器械,不論清晨或傍晚,都有許多人前來鍛練身體,全民健身工程在全國已全面開花。
可以說,申奧不僅是北京人民的大事,也是全國人民心中的大事。為支持北京申奧,全國人民都在力所能及地作著自己的努力。
6月16日下午,貴州省“我畫貴州真山水,我助北京辦奧運”活動在全省9個地州市同時進行??偣灿?008名貴州各界各族群眾繪制的總長2008米的畫卷完成后,將贈送給北京奧申委,表達3500萬貴州人民對北京申奧成功企盼的心情。
天津市200多名嬰幼兒代表冒著37度的高溫,在天津樂園參加了世紀寶寶支持北京申奧的活動。活動的主題是“當我8歲的時候……支持北京2008年奧運會”。參加活動的大多是在兩歲以下的世紀寶寶,共有2008人。
此外,曾經(jīng)于1993年為聲援北京申奧而徒步從延吉到北京的金先生,在北京為申辦2008年奧運會進入最后沖刺階段的時候,再次踏上征程,準備創(chuàng)造徒步2008公里的吉尼斯紀錄。
人們要用自己的行動向世界傳達著一條信息:
中國是一座運動的城市。而且,這座運動的城市是由我國的運動員們帶動而起的。
2001年6月19日,中外近40名奧運會金牌運動員在北京郡王府歡聚一堂,慶祝國際奧林匹克日。
北京奧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長劉淇宣布:
北京擬將郡王府開辟為奧運選手俱樂部,使全世界曾參加過奧運會的運動員能在此重新歡聚,共享2008年奧運會的盛況,感受北京這座千年古都的文化魁力和現(xiàn)代風采。
緊接著,6月23日,一場經(jīng)典的音樂盛會于奧林匹克日之夜,在聞名世界的北京紫禁城午門廣場舉行。
世界3大男高音帕瓦羅蒂、多明戈和卡雷拉斯以他們圓潤高吭的聲音和充沛的感情,聯(lián)袂演唱了近30首優(yōu)美動聽的歌劇選段和歌曲。他們那宏亮且具有穿透力的歌聲,贏得了現(xiàn)場3萬名觀眾的熱烈掌聲。
音樂會的成功舉辦,也充分表現(xiàn)出北京對大型活動的組織能力,以及北京人民對于申奧成功的熱切期盼。
關于人民對奧運會的渴盼與期望,早在1991年就已經(jīng)悄然出現(xiàn)了。
當時,有一項命名為“奔向2000――兩萬公里公路越野、拉力、計程賽”的自行車比賽,與其他比賽不同,參賽者每年只有一個隊,賽程定為兩萬公里,這一賽就是9年,他們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帶領他們比賽的是一位名叫冷傳煜的老人。冷傳煜在當時已經(jīng)50多歲了,那項他自己發(fā)起的比賽只有他一個人每年都堅持了下來,全程2?5197萬公里,用時2069小時42分5秒。他的車輪印留在漠河、留在雪山、留在臺灣海峽的這一邊……
隨后,經(jīng)過2000年的一年休整,冷傳煜又把挑戰(zhàn)的地點選擇在塔克拉瑪干的千里大漠上,從大漠北端的輪臺到大漠南端的民豐,全程574公里。
冷傳煜說,從1991年組建車隊起,他就想用這樣的特殊方式為北京申奧作些貢獻,希望在自己完成兩萬公里的目標后和北京一起迎接2000年的奧運盛會,但1993年回到北京后,聽到的卻是那不幸的消息。
雖然如此,冷傳煜仍堅持完成他的諾言,一直騎到2000年。老冷說,自己其實挺自私,干了大半輩子的鐵道工作,卻總與名山大川匆匆地擦肩而過,在夢里,他想過敦煌、想過拉薩……
這10年里,他騎著車轉(zhuǎn)了大半個中國,自己的遺憾也算差不多都找了回來,但10年了,惟獨還有申奧一夢未圓。
2001年,他想要繼續(xù)為北京申辦2008奧運會早日成功,出一點力氣。于是,他選擇了穿越塔克拉瑪干。
冷傳煜說:“這次就是要把這個消息帶給處在邊緣與角落的人們,讓每一個人都為北京祝福,喊一聲加油!”
為了這次穿越騎行,冷傳煜用了一年的時間在塔克拉瑪干周邊考察,那里的天氣變化,溫差大小他都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
他說:“我喜歡探險但絕不冒險,選擇了就一定要成功。”
可以說,這次穿越大漠絕非易事,如果起大風沙,以前的自然路面就將被埋進沙里,自行車也將變?yōu)槔圪樋冈诩缟?。其中,有一段路是有?00公里的無人區(qū),對于他來說無疑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但是,他為了心中的夢想與期盼,為了奧運早日來到中國大地上,他依然滿心期冀地踏上了征途。
港澳臺同胞助力申奧
2001年6月16日8時35分,由中華全國體育總會聯(lián)絡部和中國臺北田徑協(xié)會共同主辦的“北京奧運?炎黃之光海峽兩岸長跑活動”,在中國臺北的孫中山紀念堂前廣場準時舉行。
中國臺北奧委會主席黃大洲和中國臺北的國際奧委會委員吳經(jīng)國出席了起跑儀式。
以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支持北京申奧為目的的這次海峽兩岸長跑活動共有9站,臺北是第一站,先后經(jīng)高雄、深圳、寧波、杭州、上海、無錫、南京、青島,于29日抵達北京。
這次長跑活動,是由“亞洲羚羊”、臺灣前女子短跑名將紀政牽頭發(fā)起的,為聲援和支持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而展開的一場“北京奧運?炎黃之光――海峽兩岸長跑”活動。
早在6月11日,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fā)布會上,中國臺北田徑協(xié)會名譽理事長紀政就表示:
我之所以發(fā)起這次活動,是因為北京獲得2008年奧運會主辦權不僅是北京人民的愿望,而且是海峽兩岸同胞和全球華人的共同心愿。
這一活動將于2001年6月14日至30日展開。海峽兩岸的一些著名運動員將參加本次長跑活動。來自大陸的有前體操名將李小雙、李大雙和前乒乓球運動員呂林、喬紅等;來自臺灣的有80歲高齡的馬拉松選手彭宏年和橫渡世界12個海峽的游泳名將王瀚等人。
另外,臺灣團團長、為中國人奪得首枚奧運獎牌的“亞洲鐵人”楊傳廣在身患肝癌的情況下,仍表示愿意帶病參加全程的長跑活動。
在長跑所到之處,還將舉行支持北京申辦奧運會的簽名活動,并組織千人以上的陪跑隊伍及各種支持北京申奧的群眾體育活動和表演。
此外,據(jù)北京奧申委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長劉敬民介紹,北京在申奧之初征集會徽和口號之時,就得到了臺灣民眾的積極響應。
北京奧申委還不斷收到來自臺灣的支持北京申奧的信件,臺灣人民還自發(fā)地來到北京奧申委,表達他們企盼奧運會在中國舉行的心愿。
據(jù)《聯(lián)合早報》報道,臺灣許多政界、體育界的官員也紛紛表示,他們渴望著北京申辦2O08年夏季奧運會成功。
不光臺灣人民支持北京申辦奧運會,臺灣的奧委會也是極為支持北京申辦奧運的,他們明言會投北京一票??梢?,中國大陸的奧運熱,也感染著臺灣人民。
香港人民也在為申辦奧運會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2008年奧運將是最接近香港的一次奧運會,不僅是地理距離上的接近,感情上也是如此。
這份感情,是從參與之中培養(yǎng)出來的:香港的設計師靳埭強、陳幼堅、劉小康請纓為申辦奧運設計會徽海報;成龍應邀在宣傳片上亮相;環(huán)保專家廖秀冬博士成為申辦委員會的環(huán)保顧問;香港奧委會會長霍震霆也是四出奔走,協(xié)助北京申辦奧運會……
香港教育工作者曾經(jīng)有一項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逾九成的香港師生支持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
同樣,澳門也為北京能夠申辦奧運會積極地貢獻著自己力量。
來自澳門工會聯(lián)合總會青年委員會、澳門中華教育會青年委員會、公務專業(yè)人員協(xié)會、濠江中學等近千名青年人及中小學生代表,以龍獅舞、南拳、葡國土風舞、空手道、步操樂隊表演、摩托車巡游等多種表演活動和簽名,表達澳門各界青年慶祝澳門回歸祖國的喜悅心情及全力支持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愿望。
海外游子聲援申奧
2001年6月23日上午,在雄偉的居庸關,美國西部華人祝北京申奧成功的“奧運龍――大地藝術作品展示活動”隆重開幕。
一條6000米長的巨幅“奧運龍”婉蜒在居庸關兩側(cè)的長城之上。
“奧運龍”是由旅美藝術家趙建海創(chuàng)作的一幅大地藝術作品,“龍頭”是由現(xiàn)代雕塑技術制作完成的仿青銅作品;“龍身”由2008幅以中國民俗風格的剪紙“龍”為主體,奧運五環(huán)色為基色的畫幅組成;“龍尾”是美國西部數(shù)萬華人華僑及外國友人簽名的布幅。
展示活動結(jié)束后,“龍頭”將在長城上永久保存,“龍身”運回舊金山的唐人街展覽陳列,“龍尾”則贈送博物館收藏。
在同一天,長達萬米的郵票長城簽名長卷的精選部分,在奧申委大廳里展示。
為支持北京申奧,這是由新加坡華人林慕菲先生和北京的劉超英先生共同完成的長卷,并捐贈給了北京奧申委。這一郵票長城簽名長卷總共用了超過300萬張中國和世界各國的郵票貼成,長卷上聚集了海內(nèi)外各界300萬人的簽名,其中有政要、名人、明星、奧運金牌得主和廣大群眾。簽名卷總長度為1萬米,用寬40米的復合塑料宣紙作為底卷,分為300卷,在底卷上用新舊郵票貼成長城的圖案。
6月28日,全球華人的代表在洛桑向國際奧委會正式遞交了“全球華人致國際奧委會的公開信”,以表示他們支持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強烈愿望。
6月29日,代表著2萬多中國旅美專業(yè)人士和其他華人華僑的12個團體,聯(lián)名致電國際奧委會,表達他們支持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心愿。
電報中說:
過去10多年來,北京成功舉辦了各種規(guī)模的國際性體育比賽,充分證明它已具備舉辦任何大型體育比賽的條件。在北京舉辦奧運會,不但是奧運會歷史上的里程碑,而且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增加世界和中國相互了解與交流的良好機會。
這12個團體是:中國旅美科技協(xié)會,美中經(jīng)貿(mào)科技促進總會,北美華人科技協(xié)會,國際華人科技工商協(xié)會,中國旅美金融協(xié)會,耶魯大學中國學生學者聯(lián)誼會,全美中國作家聯(lián)誼會,海外華人計算機協(xié)會,北美天津大學校友會,大費城地區(qū)華人計算機協(xié)會,美國福建促進會以及美國南京聯(lián)誼會。
這些團體表示,北京申辦成功,他們當中的許多人將志愿前往北京,提供專業(yè)和技術支持,為第二十九屆奧運會貢獻自己的才智。
7月6日,美國大波士頓地區(qū)的40多個華人華僑社團,攜手發(fā)起了“聲援北京申奧――波士頓萬人簽名”活動。
隨后,他們的代表帶著波士頓地區(qū)數(shù)萬華僑華人的簽名,飛到北京,將精裝成冊的1000頁萬人簽名原件,親手交給了北京奧申委。
其實,從4月初開始,“聲援北京申奧――波士頓萬人簽名”活動組委會就向波士頓地區(qū)的華人朋友發(fā)出了征集萬人簽名的倡議書。
在倡議書發(fā)出后,很快就得到了來自大陸、香港、澳門和臺灣的廣大華人、華僑的熱烈響應。簽名活動開展后,各個社團便利用多種方式征集簽名。
“牛頓中文學校”和“劍橋中文學校”利用學生和家長眾多、每周周日都要在校內(nèi)逗留較長時間的特殊條件,設立申奧宣傳欄和簽名桌。
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東北大學、波士頓大學等校的華人學生組織在舞會、放電影等場合開展簽名,支援北京申奧。
“波士頓北美體育交流協(xié)會”也廣泛動員會員參加簽名活動。
“聲援北京申奧――波士頓萬人簽名”活動在波士頓持續(xù)了兩個多月,收集了近萬個簽名。
參加此項活動的人士普遍認為,這些簽名所代表的是數(shù)倍于這個數(shù)字的波士頓華人、華僑對北京申奧成功地殷殷期盼。
此外,旅美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也在為北京申奧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譚盾出生于湖南長沙,1978年考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1986年赴美留學,獲音樂作曲博士學位。
他曾因歌劇《馬可?波羅》而榮獲世界最有威望的格威文美爾作曲大獎。2001年,他更是以《臥虎藏龍》獲奧斯卡最佳原創(chuàng)音樂金像獎。
譚盾早在2001年6月就透露,他將為北京奧申委莫斯科申奧“決賽”宣傳片創(chuàng)作主題曲。
隨后,譚盾與著名導演張藝謀一起,在北京長安俱樂部與首都媒體見面,表達了他支持北京申奧的意愿。
2001年7月12日,2008年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權的歸屬,已到了最后階段。
北京能否在第二天的莫斯科奧委會會議中脫穎而出,受到全球人民的矚目。同時,也是澳洲華人最為關切的事件,他們呼吁國際奧委會公平對待北京。
7月12日,澳洲中華文化促進會發(fā)表聲明說:
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以高難度的“綠色奧運”為主題,全面投入人力、財力與科技動員,要把北京建設成一個“環(huán)保城市”,將主辦奧運會當做一種自我完善的動力,而不只是辦一次大型的國際體育競技活動。它力求向國際社會“自我證明”,希望藉此獲得國際社會的接受與肯定。
申奧有助于提升形象,證明自己的能力,有利于招商與吸引外資,更可藉申奧讓整個國家在21世紀的第一個10年,匯集國家與國民的能量。申奧即是這樣的一面旗幟、一個標桿,鼓舞著國家前進。
因此,凡吾華人同胞,均殷切期望與深信,隨著北京申奧的成功,不但北京,而是整個中國,在未來的7年~10年內(nèi)將會是民心與經(jīng)濟都往上升的新時期。
可見,海外華人華僑對祖國申奧成功的期盼之情,每一個炎黃子孫都渴望奧運會這樣的體育盛事能在祖國大地上順利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