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賡當(dāng)即命令秦基偉說:“我們就不進廣州了,乘勝實施追擊。”
●敵人企圖從海上逃走,結(jié)果除少數(shù)被殲滅外,有數(shù)千人則因搶登渡船,竟被擠落海中溺水而死,慘不忍睹。
●毛澤東:“廣州敵逃跑方向不是向正西入廣西,就是向西南入海南島,我四兵團似應(yīng)乘勝追擊。”
● 乘勝追擊殘敵毛澤東指示乘勝追擊
廣州解放后,余漢謀集團除部分乘船從珠江口逃跑外,其余的第六十三、一○九軍逃往粵桂邊境,第二十一兵團及第四兵團一部和第三十九軍、六十二軍殘部則向粵西南的陽江、陽春地區(qū)逃竄。
這些敗軍均已逃出距解放軍追擊部隊約100公里以外的地方。
為了徹底殲滅廣州的敵人,毛澤東早在10月12日就發(fā)出指示:
如查明廣州敵人向廣西逃跑,陳賡兵團即不停留地跟蹤入桂。
當(dāng)?shù)谑灞鴪F攻進廣州時,有陳賡的第四兵團所屬秦基偉部第十五軍第四十五師先頭部隊已進至廣州西北官窯地區(qū),有李成芳部的第十四軍由清遠(yuǎn)乘船順北江向三水疾進,還有周希漢部的第十三軍則沿北江南下向高要地區(qū)挺進。
10月14日,十五軍軍長秦基偉報告說:
我四十五師先頭部隊接近廣州市郊后,查明廣州守敵已經(jīng)逃竄,但去向不明。那我們就不進廣州了,乘勝實施追擊。
陳賡當(dāng)即命令秦基偉:
我們決定不進廣州。命令四十五師急行軍直插佛山,進行火力偵察。如發(fā)現(xiàn)棄城逃跑的敵人,就堅決截住,待主力部隊到達后圍殲;如果敵人已越過佛山,四十五師就尾追敵人。
陳賡判斷,余漢謀部由于船只不足,其主力不會向珠江口逃跑??商拥穆分挥袃蓷l:一是越佛山、開平,循海濱向雷州半島逃竄,先控制雷州半島,爾后策應(yīng)白崇禧主力由雷州半島逃向海南島;另一條路就是經(jīng)三水、高要向廣西逃跑。
據(jù)此判斷,陳賡一面令部隊加速前進:第十五軍第四十五師直插佛山,第十四軍向英德兼程前進,占領(lǐng)三水、四會、高要,第十三軍加速向高要前進。
同時,陳賡、郭天民、劉志堅于15日致電中央軍委和林彪、鄧子恢:
廣州敵已向南及西南撤退。我左路軍昨(14日)19時30分進廣州。為避免混亂,右路軍(第四兵團)不進廣州市,繼續(xù)向南及西南追擊。
林彪考慮到第四兵團與逃跑的余漢謀集團距離較遠(yuǎn),如第四兵團追趕不上,反而有促成該敵逃竄廣西,與白崇禧集團集中的可能,即于同日致電第四兵團首長,并告第十五兵團、華南分局領(lǐng)導(dǎo)人,并報中央軍委及二野首長:
如你們已追不上敵人,則望停止追擊。關(guān)于廣西作戰(zhàn)須作整個的部署與配合,然后再統(tǒng)一行動。
17日,毛澤東以個人名義發(fā)來電報。
電文如下:
林彪同志并告葉劍英、陳賡:
廣州敵逃跑方向不是向正西入廣西,就是向西南入海南島,我四兵團似應(yīng)乘勝追擊,直至占高要、德慶、封川、高明、新興、云浮、郁南、羅定等縣,必要時并占領(lǐng)梧州,然后停下來休整待命,聽候你的統(tǒng)一部署入桂作戰(zhàn)。因為占領(lǐng)上述諸縣,一則可能殲滅逃敵一部或大部,使十五兵團易于攻取海南島,消滅殘敵,平定全粵;二則即是對于入桂作戰(zhàn)完成了部隊的展開。是否可以這樣做,請按情況酌定。
毛澤東
10月17日
林彪接到毛澤東的電報后,于18日12時致電葉劍英、陳賡并報毛澤東:
四兵團行動,盼按照毛主席17日電執(zhí)行。如能追上敵人,則繼續(xù)猛追殲敵;如確實已無追上可能時,則可勿追擊,以免粵敵主力爾后易退南寧與云南(粵敵一部會返海南島)。只要我軍在東面不過早逼退敵人,則我北路程子華兩個軍可繞過桂林、柳州,直插果德、南寧之線,使兩廣之?dāng)巢灰淄嗽颇弦灾了拇ā?/p>
15日早上,第十五軍第四十五師進占佛山。
李成芳率第十四軍先頭第四十師從英德乘船順江而下,進占三水縣城西南鎮(zhèn),追上了敵人第三十九軍第一○三師。
三水,位于西江、北江的匯合處,是控制西江、北江的咽喉。在粵贛鐵路斷絕之后,三水即成為最重要的交通樞紐,控制了三水,就切斷了敵人西撒的退路。
國民黨第三十九軍系全副美械裝備,在余漢謀集團中是最有戰(zhàn)斗力的。
為了保存該軍,余漢謀特意讓該軍提早撤退。軍部于10月9日通過三水一線,留下第一○三師為后衛(wèi),掩護主力撤退。
第三十九軍在粵北駐防時,中共地下黨組織就對該軍第一○三師進行過爭取工作。、當(dāng)解放軍大軍壓境時,該師師長曾三元、副師長陳一匡、參謀長牟龍光等軍官即率部4000余人投誠。
在第一○三師的影響下,第三十九軍另一個師第九十一師2700余人,在師長劉體仁率領(lǐng)下,亦于17日在鶴山向解放軍粵中縱隊投誠。
同日,第三十九軍第一四七師第四十四團,在高明縣松柏坑被全殲,團長以下1000余人被俘。陳賡部署追殲逃敵
17日,陳賡率第四兵團指揮所由南雄進抵曲江。
此時,已完全獲悉余漢謀部的竄逃方向:其第二十一兵團由佛山向陽江撤退,第四兵團由高要向陽春撤退,第三十九軍經(jīng)高明向陽江撤退,第六十三軍沿西江向粵桂邊撤退。
根據(jù)當(dāng)時敵人的態(tài)勢,陳賡司令認(rèn)為:追殲上述逃敵,戰(zhàn)役方向與向西入桂之戰(zhàn)略方向基本一致,可為下一步入桂作戰(zhàn)和解放全廣東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敵人雖然已經(jīng)逃出100多公里之外,但系退卻之?dāng)常瑯O端混亂,我軍有可能追上敵人,乃決心以先頭6個師,分兵三路追殲逃敵。
陳賡擬出具體部署如下:
以十四軍第四十師之第一二○團和第四十二師之第一二五團為右集團,由高要渡西江,經(jīng)腰古圩向新興、陽春方向追擊;以十四軍第四十一師(欠第十二軍三團)附第四十師之第一一八團為中集團,由西南鎮(zhèn)、高明地區(qū)出發(fā),搶占新興,切斷高要之?dāng)诚蚰系奶勇罚瑺柡笠暻闆r經(jīng)天堂圩向陽春進擊;以十五軍第四十三、第四十四師為左集團,由西南鎮(zhèn)出發(fā),經(jīng)鶴山、單水口向陽江方向追擊;以十三軍第三十八師為第二梯隊,由三水經(jīng)高要向新興、陽春方向前進。
各部隊接到命令后,迅即向指定方向前進。為了爭取時間,各部采取了邊行動、邊傳達上級指示、邊部署、邊動員的方式,日夜兼程地前進。
至10月20日,我右集團進抵新興以北之腰古圩,殲滅敵廣州綏署保安第三縱隊,俘敵縱隊司令以下1000余人;中集團進至新興東南地區(qū),殲敵第六十三軍一部,俘敵1000余人。
當(dāng)日晚,陳賡從敵人的無線電話里收聽到敵第二十一兵團司令劉安琪與臺灣方面的通話,同時接到李成芳的敵情通報,獲悉撤逃的敵第二十一兵團等部尚停留于開平、恩平地區(qū),即令中集團、左集團向陽江急進,力求將其圍殲于陽江、陽春地區(qū),令右集團從新興直出陽春,爾后折向陽江,協(xié)同中集團、左集團作戰(zhàn)。
21日,中集團第四十一師進至恩平東北的圣堂圩,左集團第四十三、四十四師進至開平,均與余漢謀部的后衛(wèi)部隊接戰(zhàn)。
22日,陳賡命令各部隊堅決將國民黨軍殲滅于陽江、陽春地區(qū),命令右集團部隊由陽春取捷徑直出程村圩,并在該地占領(lǐng)陣地,迎頭攔擊包圍國民黨軍。
23日,右集團部隊解放陽春縣城后,即以一部乘船順漠陽江向陽江疾進。
此時余漢謀集團已處于混亂狀態(tài),各部建制混亂,士兵無心戀戰(zhàn)。繼第三十九軍兩個師投誠后,23日,廣東保安第三師2000多人在恩平縣城東南郊投誠,暫編第二縱隊3000余人在江門投誠,保安第四師2000余人在臺山縣挪扶鎮(zhèn)投誠。
當(dāng)日晚,右集團第四十二師第一二五團和第四十師第一二○團進至陽江西北15公里處的雙捷圩時,得知劉安琪率敵第二十一兵團和第三十九軍殘部當(dāng)夜宿于陽江以西白沙圩地區(qū),準(zhǔn)備于次日晨沿陽江至電白公路西逃的情報,即連夜以第一二五團插至白沙圩以西的陽江至電白公路北側(cè),占領(lǐng)有利地形;以第一二○團插至海岸邊的旱禾廟,將漠陽江迄海岸線全部控制,完全封閉了國民黨軍西逃雷州半島的陸上道路。
24日,左集團部隊攻占陽江縣城及漠陽江口的北津港,切斷了余漢謀集團往海上逃跑的通道。中集團進抵合山圩,并繼續(xù)向陽江壓縮。擔(dān)負(fù)預(yù)備隊任務(wù)的第三十八師也進至陽春以南地區(qū)。
至此,第四兵團經(jīng)過八晝夜連續(xù)不間斷地追擊,終于將劉安琪的第二十一兵團部及第二十三、七十、三十九、五十、六十二軍等殘部包圍于陽江西南白沙圩至平岡圩東西5公里、南北10公里的狹小地域內(nèi)。
劉安棋發(fā)現(xiàn)被包圍,即一面組織向西突圍,一面要求余漢謀派軍艦至海南島,企圖從海上撤退。
24日,劉安琪多次組織突圍,均被粉碎。
25日晨,劉安琪集中第五十軍3個師,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向陽江以西方向突圍,被已進至程村圩至大崗坑一線的第四十二師第一二五團堵住了逃路。第一二五團與優(yōu)勢之?dāng)臣?zhàn)一整天,打退了敵人6次進攻,頑強地守住了陣地。
當(dāng)日下午,劉安琪見多次向西突圍不成,即令第五十軍等部轉(zhuǎn)而向南移動,企圖沿海濱向西突圍,又遭到解放軍的迅速封鎖阻擊。
第四十師第一二○團由旱禾廟向平岡圩追擊,先后俘敵近2000余人。
與此同時,左集團強渡漠陽江后向平岡圩以南推進,第三十八師第一一二團沿崗頭、廉村直插九羌埠,一面攻取海岸要點,一面以炮火封鎖海面,粉碎了劉安琪向南突圍、準(zhǔn)備從海上逃跑的企圖。
劉安琪見大勢已去,拋下部隊不管,倉皇登船逃跑。到晚上,敵第五十軍軍長胡家駟也登船溜走了。
26日一早,第四兵團各部對被圍之?dāng)嘲l(fā)起總攻。10多支突擊部隊從各個方向,向敵人陣地發(fā)動了進攻。守敵失去指揮,軍無斗志,紛紛請降,以留下一條生路。也有近萬人向平岡圩以南逃跑,企圖從海上逃走。結(jié)果除少數(shù)被殲滅外,有數(shù)千人則因搶登渡船,竟被擠落海中溺水而死,其狀慘不忍睹。
當(dāng)日,兩陽地區(qū)圍殲戰(zhàn)勝利結(jié)束,我軍殲滅了余漢謀部第五十軍、第三十九軍(欠一個團)、廣東保安第二師全部,第十三兵團部、第二十一兵團部及第六十二軍、第六十三軍、第一○九軍、第三十二軍、第二十三軍、第七十軍、廣東保安第三、第四、第五師、西江指揮所和第三縱隊等4萬余人,解放了三水、四會、高要、高明、新會、南海、臺山、開平、新興、鶴山、恩平、陽春、陽江等13座縣城。廣東戰(zhàn)役結(jié)束
1949年,10月17日,兩陽圍殲戰(zhàn)勝利結(jié)束的第二天,林彪等四野首長致電陳賡、郭天民、劉志堅,嘉獎第四兵團全體指戰(zhàn)員。
電文如下:
慶祝你們?nèi)繗灉缬蓮V州向西南逃竄之?dāng)持髁Φ膫ゴ髣倮_@一勝利對于解放瓊崖和解放廣西均有重大意義。對于你們堅決執(zhí)行毛主席指示的精神,連續(xù)十晝夜窮追猛打的精神,特予表揚。
在兩陽圍殲戰(zhàn)期間,第十五軍第四十五師在粵中縱隊配合下,于10月22日解放江門。
國民黨軍第四巡防聯(lián)合艦隊11艘艦艇500余人,于25日在江門以南海面起義。
位于潮安、汕頭地區(qū)的胡璉兵團,見廣州失守,余漢謀主力被圍,就馬上將他的第十八、十九軍撤至金門、臺灣。
10月24日,閩粵贛邊縱隊解放汕頭。
至此,除南澳島外潮汕地區(qū)全部解放。
兩陽地區(qū)圍殲戰(zhàn)結(jié)束后,毛澤東于10月31日致電林彪,并告鄧子恢、葉劍英、陳賡及劉伯承、鄧小平。
電文如下:
林彪同志,并告子恢,劍英,陳賡及劉鄧:
關(guān)于兵力部署的幾點意見:(一)我們已占領(lǐng)廣州及廣東的大部,廣州、香港、澳門之間的海上殘敵尚未肅清,陳賡兵團即將入桂作戰(zhàn),內(nèi)外敵人可能窺伺廣州。白崇禧匪部如被程子華、陳賡切斷逃往云南、安南的道路,有東竄入粵可能。因此在廣西問題徹底解決以前,鄧華兵團(兩個軍)必須全力鎮(zhèn)守廣州(主力)、韶州(一部)之線,不要進攻雷州半島,更不要攻海南島。華南分局決定鄧華兵團迅速離開廣州南進的計劃是不妥當(dāng)?shù)?。必須等候廣西問題解決以后,從廣西調(diào)出四野一個至兩個軍到廣州、韶州線,鄧華兵團方能南進。(二)全國國防重點是以天津、上海、廣州三點為中心的三個區(qū)域。二野入云、貴、川、康后,三野只能防守華東,置重點于滬、杭、寧區(qū)域,以有力一部準(zhǔn)備取臺灣,沒有余力兼顧華北?,F(xiàn)在華北只有楊成武三個軍及其他六個二等師位于京、津、山海關(guān)一線,一旦有事,頗感兵力不足。除令一野以楊得志兵團(三個軍十萬人)位于寶雞、天水、平?jīng)鰠^(qū)域,有事可隨時調(diào)動外,四野在廣西問題解決后,擬以五個軍位于兩廣,擔(dān)任廣州為中心之兩廣國防;以三個軍位于河南,準(zhǔn)備隨時增援華北;其余各軍,位于湘鄂贛三省并以主力位于鐵道線上,可以向南北機動。在目前三個月至五個月內(nèi),四野除完成各省剿匪任務(wù)外,如能做到,甲、解決廣西問題,乙、修通粵漢湘桂兩路(這是極重要的),丙、利用鐵路運輸完成上述國防部署,就是完美無缺的。請你們十分注意粵漢湘桂兩路的修復(fù)和守備。(三)陳賡、程子華須同時向柳州、南寧動作,方能完成圍殲白匪任務(wù)?,F(xiàn)敵魯?shù)涝幢鴪F似正準(zhǔn)備由桂林以南轉(zhuǎn)入柳州地區(qū),估計是準(zhǔn)備去云南的。而我陳賡部剛才解決粵敵,須休息若干天方能行動。程陳兩部何時可以開始入桂作戰(zhàn),望告。(四)據(jù)有經(jīng)驗者稱:由百色入云南的道路上瘴氣(惡性瘧疾)為害,不利行軍。因此,陳賡部在解決廣西問題后應(yīng)準(zhǔn)備循柳州、貴陽道路入滇,不一定走百色。(五)你們意見如何望告。
毛澤東
十月三十一日
根據(jù)毛澤東的兵力部署意見,第十五兵團于11月2日擬出以下部署:
第四十三軍第一二九師和兩廣縱隊進至珠江三角洲;第一二八師進至曲江、樂昌一線;第一二七師進至從化、花縣、英德、清遠(yuǎn)一線,分別肅清余漢謀殘部。第四十四軍第一三○師一部任虎門警備,主力進至廣九鐵路兩側(cè)及增城地區(qū);第一三一師主力進至廣州至順德一線,肅清余漢謀殘部;軍部及其余部隊衛(wèi)戍廣州市。
至11月4日,第十五兵團和兩廣縱隊又殲滅余漢謀殘部近4000人。
第四兵團第十三軍繼續(xù)向粵桂邊挺進。
至11月4日,該兵團先后解放云浮、羅定、茂名、信宜、廉江、化縣等縣城,殲敵第四兵團及第六十三軍等殘部4000余人,封閉了白崇禧集團向雷州半島和海南島撤退的道路。
廣東戰(zhàn)役從10月2日開始至11月4日結(jié)束,歷時34天,共殲滅余漢謀集團6?2萬余人,其中俘虜4?2萬余人,將官17人,解放縣城38座。
廣東作戰(zhàn),以勇猛的進擊、追擊開始,以大圍殲結(jié)束,是我中國人民解放軍執(zhí)行毛澤東大迂回、大包圍、大殲滅作戰(zhàn)計劃的第一個偉大勝利。
在作戰(zhàn)中,各部指戰(zhàn)員接受了毛澤東大迂回、大包圍、大殲滅的作戰(zhàn)思想,又受到了毛澤東乘勝直追的指示鼓舞,因而能夠克服一切困難,頑強地進行了連續(xù)數(shù)十天的作戰(zhàn),終于殲滅敵余漢謀集團的主力。
這個勝利,不僅摧毀了國民黨匪幫殘酷壓榨華南人民借以茍延殘喘的海濱巢穴,關(guān)死了美帝國主義從海上援助國民黨殘匪的一條通路,殲滅了余漢謀集團的主力,而且完成了對白崇禧集團東南面的包圍,對于解放海南島和解放廣西都有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