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5 10:41:46

●聯(lián)利團最高司令長官奧潘德緊急召見中國維和工程兵大隊大隊長初慶華中校,要求中國維和工程兵大隊迅速機動到第四戰(zhàn)區(qū),快速完成作戰(zhàn)部署。

●在中國工兵出發(fā)的沿途5公里的道路上,站滿了觀望的黑人群眾,他們反復說著剛剛學會的中國話“謝謝,中國人”。

●于洋立即命令:“乘車人員進入戰(zhàn)斗位置,車隊加速通過密林區(qū)。”

● 搶修道路維和工兵適應初始生活

2004年4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赴利維和工程兵大隊從沈陽出發(fā),利比里亞時間4月7日12時30分他們順利到達利比里亞首都蒙羅維亞。

駐利大使館首席館員賀蒙、聯(lián)利團觀察員參謀長周紹瑞上校親臨機場迎接。

4月7日15時40分,維和官兵順利抵達過渡營,即維和官兵在到達任務區(qū)前的臨時營地。

經(jīng)過一周的生活,中國工程兵維和官兵已經(jīng)基本適應了當?shù)氐臍夂颦h(huán)境。

維和官兵來到利比里亞,全部住在自己設計制作的帳篷里。每頂帳篷面積僅有25平方米,擠住著8名官兵,配有一臺電風扇。

中午是官兵最要經(jīng)受考驗的時間,帳篷內(nèi)溫度達到40至43度,電風扇已經(jīng)不起任何作用,由于官兵們在訓練準備期已經(jīng)經(jīng)受了耐高溫訓練,現(xiàn)在基本能夠適應。

為了適合這種氣候特點,維和大隊調(diào)整了休息時間,推遲早上起床時間,延長午休時間,搭設了遮陽帳篷,確保官兵得到了良好的休息和睡眠。

維和工兵在利比里亞期間吃得也很單調(diào)。

按照聯(lián)合國規(guī)定,維和部隊到達后,兩個月之內(nèi),一切供應屬于自我保障,兩個月之后,屬于聯(lián)合國保障。因此,維和工程兵大隊必須帶足兩個月維持275人的必需品。

維和工程兵大隊領(lǐng)導為了搞好伙食保障,在出發(fā)前就已經(jīng)進行了充分的準備,購買了大量的干菜、罐頭、咸菜。

但是由于氣候炎熱,官兵們雖然每頓飯都能吃到一個炒菜,一個燉菜,但由于長期吃不到新鮮蔬菜,官兵們體內(nèi)缺乏必要的維生素,很多官兵都患上了口腔潰湯、便秘。

為了克服這些困難,維和大隊領(lǐng)導群策群力,在后勤保障上想了很多辦法,大隊堅持每天為官兵熬一次稀粥,每兩天蒸一次饅頭,盡量讓官兵吃的舒服。

由于天氣很熱,官兵需要大量地飲水和洗浴。維和大隊當時水的保障完全靠聯(lián)利團供應,只能保證官兵基本的喝水需求和每天一次洗澡的需要。

為了節(jié)約用水,改善洗浴條件,維和大隊自己研究架設了高空水罐,設置了20多個節(jié)水淋浴頭,采用自壓方式,達到淋浴目的。確保每名官兵都能在睡覺前沖個涼水澡。

維和大隊堅持把衛(wèi)生防疫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他們購買了先進的煙霧機,能大面積消滅蚊蠅。大隊衛(wèi)生組每天都對廁所、共公設施、飯?zhí)?、帳篷進行消毒處理。

維和大隊官兵居住的環(huán)境干凈整潔,達到了無蚊、無蠅、無傳染介質(zhì)的標準。

維和大隊主要是進行適應性休息調(diào)整,待下一步工作任務明確后,再向任務區(qū)開進。

維和大隊針對當時任務的特點,在官兵中開展了“為祖國爭光、為軍旗爭輝、為團隊爭榮譽”教育活動,確保官兵在休息調(diào)整的過程中,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確保全體人員力量凝聚,精神振奮,確保不發(fā)生政治事件,確保不發(fā)生重大事故和案件,確保不違反外事紀律,為高標準完成維和任務奠定了基礎(chǔ)。

通過“三爭”教育活動的開展,官兵思想穩(wěn)定、工作積極、生活適應。

工兵大隊領(lǐng)導向隨隊采訪的記者說:

利比里亞人民對中國維和部隊的到來非常歡迎。維和官兵從機場到達駐地的100公里的沿線上,所有看到維和官兵車輛的群眾都向我們揮手致意,他們都豎立大拇指喊“中國、中國,非常棒!”

……中國工兵快速修路建橋

4月的利比里亞,高溫多雨,戰(zhàn)后局勢動蕩不安,和平進程任重道遠。為加強對政局的控制,聯(lián)利團重新決定加速解除武裝、復員、重返社會和家庭團聚的計劃。因此,保證道路暢通非常重要。

一天,聯(lián)利團最高司令長官奧潘德緊急召見中國維和工程兵大隊大隊長初慶華中校,要求中國維和工程兵大隊迅速機動到第四戰(zhàn)區(qū),快速完成作戰(zhàn)部署。

奧潘德要求中國維和工程兵大隊,立即擔負里弗塞斯方向32公里的道路和9處受損橋梁(涵)的搶修任務,以確保該方向解除武裝、復員、重返社會和家庭團聚行動計劃的順利進行。在完成這個任務后,爾后轉(zhuǎn)至格林威爾搶修沿線道路橋梁,迅速向部署區(qū)推進。

深夜,維和工程兵官兵們早已甜夢酣睡,懸掛著中國國旗和聯(lián)合國國旗的會議室?guī)づ駜?nèi)卻燈火通明,維和工程兵大隊黨委擴大會在緊張地進行。

這是一個集體智慧決策的會議。參加會議人員都是大隊的黨委委員和技術(shù)骨干,有“雷鋒團”的領(lǐng)導,有總部、軍區(qū)、院校的指揮參謀,還有來自工程給水部隊的技術(shù)專家。

雖然他們在國內(nèi)各自的崗位上都有過不同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但面對這樣兩個方向、陸空并行、國度陌生、語言不通、運行千里的緊急機動,還是一個未曾經(jīng)歷的問題。

大隊領(lǐng)導凝目沉思,不斷摘記大家提出的好建議;

作戰(zhàn)參謀緊張判斷機動地區(qū)的地形情況;

幾名翻譯反復校核中英雙語的作戰(zhàn)命令、計劃、圖表等;

政工、機要、工程、裝備、后勤等方面負責人,都依據(jù)大隊首長總的意圖,積極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切實可行的保障建議。

4個小時過去了,人們?nèi)詻]有睡意。當時針指向午夜零點時,大隊長初慶華直起身來,走向首長工作圖。

對照地圖,初慶華以堅定有力的話語,周到深入的分析,總結(jié)確定了中外軍協(xié)同、陸空立體、分頭并進、長距離、多梯次、跨戰(zhàn)區(qū)的三套機動方案。

深夜的一場暴雨將路上的坑坑洼洼抹平。4月28日清晨,天仍下著??細雨。官兵們打起背包、撤收帳篷,準備啟程。

在“準戰(zhàn)爭”條件下的異國他鄉(xiāng),路程漫長,分兵三處,使氣氛增加了幾分莊嚴、幾分凝重。

相互道別沒有更多的笑容,大多是順利、保重的話語和緊緊的握手擁抱。

總指揮初慶華中校在營門口,先后向南行的道橋搶修隊張岑楠隊長及北行的先遣隊于洋隊長各送上一個從祖國帶來的“中華吉祥結(jié)”。

初慶華鄭重地說:

我們是中國軍人,要牢記黨和人民的重托,你們要安全順利、奮勇向前!向前!

由于解除武裝、復員、重返社會和家庭團聚的計劃行動時間緊迫,機動跨越3個戰(zhàn)區(qū),南路的機動道橋搶修隊編配的都是輕型工程裝備,任務也由聯(lián)利團司令部越過第四戰(zhàn)區(qū)直接向中國工程兵大隊下達和組織協(xié)調(diào)。

機動道橋搶修隊遇到的第一個硬仗,就是快速搶修里弗塞斯到塞斯托斯之間的32公里道路加上9座橋梁(涵)。

這32公里道路是里弗塞斯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與外界唯一的交流通道。14年內(nèi)戰(zhàn),道路時通時斷,千瘡百孔,至2002年,汽車已不能通行,物資進出要靠人力搬運過河,再由汽車接力倒運。

4月15日,解除武裝、復員、重返社會和家庭團聚的行動開始后,里弗塞斯作為“解除武裝”基地會集了大批前反政府武裝人員,在這里繳械、集訓、遣返。一時間,32公里道路是否暢通,已成為能否保證城市供應、民眾穩(wěn)定、及時遣返反政府力量的頭等重要問題。

中國工兵來了,全市民眾矚目,聯(lián)利團、戰(zhàn)區(qū)司令部也都期望著他們。

搶修隊的官兵也深知這是出國第一仗、開局仗。

張岑楠隊長在動員時說:

里弗塞斯人民安穩(wěn)生活要求我們打贏這一仗;加快利比里亞和平進程要求我們打贏這一仗;祖國利益、中國軍隊形象要求我們打贏這一仗。

黎明晨曦,享譽非洲的胡椒鳥還沒晨唱,官兵們就已走向工地。

躺在熱帶密林中的路,在太陽直射下,都似乎燒成冒煙的烙鐵。白凈的皮膚被赤道陽光層層剝落,又涂上一層濃濃的褐色。機械車輛抗不過40度的高溫,時常開鍋要求歇息。

心已鎖定打贏第一仗目標的官兵,克服著一切困難向前奔去。

第三天,一座嶄新的全市最現(xiàn)代化的美式“貝雷”鋼橋在塞斯托斯河上架起,幾百名當?shù)孛癖娫跇蛏吓d高采烈地跳起了民族舞蹈。

利比里亞官方《每日時報》頭版刊發(fā)了路透社記者拍下的架通橋梁的照片和專題報道。

里弗塞斯市市長將橋命為“中國橋”。

第九天,32公里的道路可以全線通車了。

第十天,解除武裝、復員、重返社會和家庭團聚的計劃集中營數(shù)百名前反政府武裝人員通過該道路被安全順利遣返。

中國工兵神速般地完成了任務,令外軍同行驚詫。起草中國工兵作業(yè)命令的馬拉維少校路易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親自駕車從250公里以外的蒙羅維亞來驗收工程質(zhì)量,終于在橋上伸出了大拇指喊:“很好”。

駐利最高軍事長官驚動了,乘直升機來到中國工兵營地,在認真聽取張岑楠匯報后,將軍還走進官兵帳篷,掀起褥子看個究竟,并很高興地同搶修隊官兵合影、簽字留念。

在市長為將軍組織的非洲特有的民眾歡迎儀式上,精神領(lǐng)袖,即當?shù)亟虝L,宣讀并正式向最高軍事長官呈送了贊揚中國工兵的感謝信。

戰(zhàn)爭奪去了很多利比里亞壯年男人的生命,面對眾多充滿激情的婦女、老人、兒童的歡呼,這位飽經(jīng)戰(zhàn)爭滄桑的尼日利亞將軍眼里噙著淚水高聲說到:

聯(lián)合國幫助你們實現(xiàn)和平,中國工兵為你們重建家園;你們要開發(fā)自已富有的資源,要相信利比里亞一定會走向真正和平,你們會過上美好的生活!

集會結(jié)束時,將軍握住張岑楠的手深情地說:

你們以實際行動真正喚起了這里民眾對聯(lián)合國的情感,作為維和部隊司令官,中國工兵,我敬佩你們!

完成本地任務,中國工兵大隊立即轉(zhuǎn)場作戰(zhàn)。走進綏哈公路(綏德魯至哈珀),搶修隊官兵才真正感受到在非洲熱帶雨林修路的艱辛。

巨大的樹冠將道路上空遮蓋得不透陽光。道路宛如一條濕漉漉的綠色隧道向前延伸。各種藤蔓荊棘將原本寬闊的路面擠壓成鄉(xiāng)村道路。不知名的蟒蛇冷不丁出現(xiàn)在腳下,讓人心驚肉跳。巨大的螞蟻山像一座座古墓,作業(yè)時要小心繞過,以免引起亂窩螞蟻的襲擊。

最叫人犯難的是沒有石塊、水泥、沙子、鋼材、模板等基本工程材料,在國內(nèi)成熟有效的道路搶修方法在這里派不上用場。

中國維和工兵們開動腦筋,很快總結(jié)出“非洲的路用非洲的方法修”,充分利用當?shù)啬静馁Y源,巧用我軍現(xiàn)代化工程裝備和道路橋梁快速搶修方法,道路橋涵修復速度迅速提升。

8月15日,中國工兵以神奇的速度推進到綏哈公路150公里處的沃塞河畔漁鎮(zhèn)。他們筑路修橋的事跡已在公路沿線廣為傳頌。

這天,威廉姆斯市長冒雨率眾長老、主要官員及數(shù)百民眾,以非洲特有的鼓樂、舞蹈和部落傳統(tǒng)送雞儀式歡迎中國工兵。

中國工兵將要在沃塞河上架設一座現(xiàn)代化橋梁,取代只剩下幾根橋桁的木橋。

8月21日,一個難得的晴天。銀白雪亮的架橋裝備矗立在河岸。官兵們不懼連日的疲勞,精神抖擻地奮戰(zhàn)在建橋工地上。

然而,一個始料不及的情況出現(xiàn)了:橋南岸是毛絨絨、拳頭般大的毒蜘蛛地盤,北岸是脊背黑綠發(fā)亮、對蝦般長短的毒蝎領(lǐng)地,還有一窩大黃蜂。兩只毒蜘蛛直立在橋臺上。

當?shù)睾谌艘灰娂娂姾笸恕K鼈兪钱數(shù)氐膱D騰崇拜物,不能打殺。

連長劉長順只好手拿鐵鍬與毒蜘蛛對峙。還好,10余分鐘后它們終于撤離橋臺。毒蝎也在戰(zhàn)士們驅(qū)趕下四處散去。

但大黃蜂卻賴著不走。機械助理錢鋒上尉將自身嚴密防護后,手持殺蟲劑,沖入蜂群,左噴右灑,將蜂窩打掉。

一場人蟲大戰(zhàn)著實叫來自萬里之遙的中國軍人領(lǐng)略了非洲熱帶雨林的奇險。

8月27日,一個雨天。重45噸的鋼橋上部結(jié)構(gòu)在沃塞河北岸組合完畢,只待上午推拉合攏、通車檢驗。

這是最關(guān)鍵、最危險、最需精確的一步,一旦推拉錯位、跌落,再糾正就難上加難了。雨霧飄灑中,觀看的人群駐足兩岸,等待過往的車輛停滿兩岸。

由于橋梁過于沉重龐大,配屬執(zhí)行戰(zhàn)斗警戒任務的埃塞俄比亞一個步兵班和當?shù)睾谌艘矃⒓恿俗鳂I(yè)。

隨著現(xiàn)場指揮劉佰運少校的哨聲和手中紅旗的擺動,數(shù)十人齊喊口號,一起用力。巨大的鋼橋徐徐向?qū)Π兑迫ァ?/p>

人們呼喊著,鋼橋移動著。當橋梁合攏、鋪就橋面板時,東邊的天空突然露出一片陽光。一道絢麗的彩虹高懸沃塞河上空。

這一巧合天象更令現(xiàn)場人群興奮不已!一些信奉穆斯林的老人、婦女撲倒在地,不斷呼頌安拉真主的保佑。

青年男女伴著鼓樂唱起歌跳起舞。等待了很久的過往車輛通過橋梁時都鳴起笛聲,向中國軍人致敬。

威廉姆斯市長來到用中英文雙語刻寫的“和平橋”橋碑前,握住中國工兵搶修隊于洋的手,深情地說:

感謝中國人民,感謝你們!“和平橋”將永遠屹立在我們心中!維和工兵千里機動部署

根據(jù)聯(lián)利團的要求,工程兵大隊向任務區(qū)部署,除道橋搶修隊采取邊修、邊架、邊走機動外,其余所有人員、裝備分5個梯隊、6個架次輸送。

各梯隊經(jīng)過3個戰(zhàn)區(qū),分別加強了尼日利亞、孟加拉和埃塞俄比亞3個國家的作戰(zhàn)分隊擔負警戒護送。

由于蒙羅維亞到綏德魯?shù)哪暇€道路早已中斷,主力機動只能先向北到達東北邊境甘塔地區(qū),然后轉(zhuǎn)向東南直抵綏德魯營地,行程1000余里,橫穿利比里亞。

風橫雨斜,鐵流滾滾。

最大的機動梯隊是設備營先遣隊,先遣隊長由于洋擔任。這位少校軍官,雖然大隊出國前就曾來到利比里亞勘察過,爾后又率先遣隊于主力1個月前到達利比里亞,但此時仍眉頭緊鎖,面容表現(xiàn)出從未有過的嚴肅。

破損橋涵、泥濘土路,過市區(qū)、穿密林,挖掘機、裝載機、運輸車、拖平車……載重不同、速度各異,兩天千里大躍進,談何容易,如何輕松得了!

突然指揮電臺里傳來緊急報告:“第二十三號拖平車在剛到第三戰(zhàn)區(qū)120公里處遭到射擊,子彈擊穿駕駛室擋風玻璃,在駕駛員三級士官陳振華面前飛過,人員未受傷。”

早以預案在胸的于洋立即命令:“乘車人員進入戰(zhàn)斗位置,車隊加速通過密林區(qū)。”

20時20分,梯隊已行駛280公里,

途中,官兵和衣露營在甘塔。睡前,樂觀的官兵們不約而同地惦記著一盆叫“綠寶石”的小花是否經(jīng)得起一天的顛簸。

這盆小花長在一個拳頭大的精美瓷花盆里,是沈陽市第二十三中學青年女教師楊俊波從中國托人捎給戀人徐云峰參謀的。小徐來自沈陽軍區(qū)司令部,前一年的“十一”國慶節(jié)與楊俊波相識成為戀人后,12月就參加了維和部隊。

3月16日,小徐隨先遣隊到達利比里亞,由于戰(zhàn)爭的破壞,利比里亞電廠全部喪失發(fā)電能力,部隊無法通郵、通電話。

為了表達思念之情,小楊到花市特選了象征永久愛情的“綠寶石”花,托在某通信總站工作的鄰居,捎到在第二梯隊赴利維和的“雷鋒班”。這盆小花便遠涉大洋,來到小徐床頭。

這次機動,由于小徐乘坐的是比較擁擠的運輸機,特殊工作要求他手不離文件和設備,他怕花受到損傷,也考慮到地面比空中安全,就親手細心做了個小木盒,將花裝好托戰(zhàn)友從地面運到任務區(qū)。

這傳奇般的經(jīng)歷,使小花成了人人關(guān)心呵護的寶貝。因為在這里,這朵小花不僅寄托了兩個青年人真誠的愛情,更象征了出國征戰(zhàn)將士心目中的祖國和夢想中的情人。

第二梯隊是聯(lián)利團司令部租用地方的集裝箱運輸車隊,漆黑雨夜,顛簸道路,更表現(xiàn)出黑人司機朋友眼睛分辨能力強、駕駛技術(shù)熟練的優(yōu)長,只是汽車故障率高,大多超過報廢期限。

連續(xù)飛奔4個小時,5號“奔馳”水箱漲裂,發(fā)動機冒黑煙;走出120公里,3號“嘎斯”后橋齒輪打碎。不得已,押運官兵把僅有的兩日份食品留給黑人,這對戰(zhàn)后鬧饑荒,一天只吃一頓完整飯,其余全靠芒果、香蕉充饑的黑人朋友來說,更增強了其責任心和感激之情,不斷伸出拇指連聲說:“中國朋友,真好!”

夜半三更,黑人司機不愿離車,直到第二天清晨,才另換車輛前行。

大機動使部隊輾轉(zhuǎn)千里,但有4個人卻行程兩萬多里。按國內(nèi)常規(guī),推、挖、裝等重型工程裝備機動,機動距離大于50公里需托運,超過100公里要鐵運。

戰(zhàn)爭使利比里亞沒有一寸鐵路運行,更找不到低平拖板車,21臺重型裝備全靠僅有的2輛低平拖板車倒運。因此,2輛拖平車和4名官兵組成了密語代號為“大雁”的運輸隊。

裝備組長張軍和翻譯龔勝超帶領(lǐng)這支“大雁”風餐露宿,17天行程1?2萬多公里,終于將所有重裝備運往目的地,創(chuàng)下了工程裝備機動運輸?shù)钠孥E。

這時,利比里亞已進入雨季。赴利維和工程兵大隊除道橋搶修隊外,所有人員、裝備安全順利部署到第四戰(zhàn)區(qū)綏德魯市,開始執(zhí)行維和工程保障任務。

在到達任務區(qū)那天,官兵在日記里大都這樣寫道:

我們穿越了利比里亞。道路搶修隊風雨兼程,一路搶修搶架,已進至格林威爾,計劃一個月修復格林威爾至綏德魯之間180公里的道路和沿線受損橋梁,與主力部隊會師。工兵冒險搶修泄露氯罐

2004年6月19日,對于利比里亞大吉達省綏德魯市人民來說,是一個不幸的日子。他們曾因為飽受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而渴望和平和幸福,然而,當他們正高興地沐浴在和平的曙光中時,一個看不見的死神卻在向他們一步步地逼近,使他們再次逃離了自己的家園。

“不好了,有毒氣泄漏了!”

位于綏德魯市中心4公里處的供水站上空突然彌漫著一股嗆人的臭氣,方圓1公里的樹木、雜草、螞蟻、青蛙、蜥蜴迅速枯黃、僵死。附近100多戶人家,2000多口人被迫匆匆地離開了他們的住所。

毒氣還在彌漫。

綏德魯市市長威迪緊急向聯(lián)利團第四戰(zhàn)區(qū)司令克瑪爾求助,稱可能是供水站原先用于水處理的氯氣大量泄漏,請求聯(lián)利團派出防化部隊幫助處理。

戰(zhàn)區(qū)司令立即向聯(lián)利團總部匯報,請求支援。

但是,在利比里亞所有的維和部隊中,卻沒有一支防化部隊。

聯(lián)利團總司令奧潘德將軍得到情況報告后,連夜召集聯(lián)利團作戰(zhàn)、工兵、民事處長聯(lián)席會議,通過反復商討,與會者一致認為:

中國工兵技術(shù)過硬、素質(zhì)全面、裝備精良,可以請求中國工兵進行救援。

然而,處理化學毒劑并不是出兵國備忘錄中中國工兵所應承擔的義務。

在這種人民生命受到威脅的緊急情況下,奧潘德將軍指示工兵處長伊取法克向中國工兵下達排險命令。同時,命令聯(lián)合后勤支援處處長阿扎爾,立即赴綏德魯?shù)貐^(qū)做通中國工兵的工作,并同中國工兵一道研究搶險方案,實施排險救援。

20日7時50分,中國維和工程兵大隊接到了聯(lián)利團的命令:

迅速妥善處理氯氣泄漏。

初慶華立即帶領(lǐng)于洋等5名技術(shù)骨干趕赴現(xiàn)場進行勘察。

位于一座破舊房屋內(nèi)的兩罐約1000多公斤的液態(tài)氯氣,正從銹蝕的缸體中往外泄露。房屋周圍空氣中的氯氣含量高達8%以上,僵死的小動物遍地都是,附近的大樹、野草、玉米、木薯全部枯死,滿眼都是落葉和衰草。

初慶華和于洋在仔細察看了罐體,周圍地形,并進行全方位拍照后,立刻返回到營區(qū)。

9時30分,維和工程兵大隊召開了“關(guān)于處理氯氣泄漏事件”的黨委擴大會。

會上,于洋傳達了聯(lián)利團關(guān)于要求我工兵連迅速處理氯氣泄漏事件的作戰(zhàn)命令,并匯報了現(xiàn)場勘察情況。

黨委書記初慶華在大家充分發(fā)表意見的基礎(chǔ)上,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認為維和大隊雖然可以拒絕承擔此項排險任務,但作為雷鋒生前所在團,作為一支代表著祖國,代表著中國軍隊,也代表著聯(lián)合國維和部隊的中國工兵,在毒氣威脅人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緊要關(guān)頭,應該竭盡所能地完成人道主義援助。

最后,大隊黨委形成兩點共識:

周密計劃,全面準備;注重科學,確保安全。

并制定了初步排險方案,分別上報聯(lián)利團和大吉達省。

6月20日13時整,由聯(lián)利團聯(lián)合后勤支援處長、第四戰(zhàn)區(qū)參謀長、作戰(zhàn)處長、大吉達省省長、綏德魯市市長、軍事觀察員代表、民事警察代表和國際紅十字會代表等30多人組成的氯氣泄漏排險協(xié)調(diào)會,在中國工兵作戰(zhàn)會議室緊急召開。

聯(lián)利團聯(lián)合后勤支援處長阿扎爾首先傳達了奧潘德將軍的指示和請求中國工兵出兵搶險的命令。

初慶華利用多媒體向與會者匯報了中國工兵現(xiàn)場勘察情況和排險方案,提出了物資、救護、警戒等各方面協(xié)調(diào)的建議。

與會代表聽了匯報后,立即就搶險器材、搶險方式、協(xié)調(diào)保障進行了磋商,認真審定了由中國工兵擬定的氯氣泄漏事件緊急處理方案及保障方案。一致認為中國工兵的處理方案依據(jù)可靠,方法科學。

在聯(lián)利團的動議下,全體代表同意成立排險領(lǐng)導小組,并由中國工兵連指揮初慶華中校任排險領(lǐng)導小組總指揮,中國工兵連副指揮于洋任排險領(lǐng)導小組副總指揮,聯(lián)利團及第四戰(zhàn)區(qū)作戰(zhàn)、工兵、民事警察、后勤等部門負責人為排險小組組員。

為了確保搶險工作安全科學,萬無一失,聯(lián)利團后勤支援處阿扎爾處長帶領(lǐng)的考察組在工兵連指揮初慶華、副指揮于洋、楊繼斌及與會代表的陪同下,身著防護服,頭戴防護帽及防毒面具,再次進入現(xiàn)場進行勘察,并根據(jù)中國工兵所提出的方案,在現(xiàn)場進行了反復論證。

根據(jù)現(xiàn)場論結(jié)果,維和工程兵大隊立即成立了以雷鋒連為主,加強部分技術(shù)骨干,共35人的氯氣事件處理排險隊,并著手籌備器材、裝具,檢修裝備。

20時,維和大隊作戰(zhàn)室燈火通明。已經(jīng)勞累一天的中國維和官兵們顧不上休息,再次利用多媒體以實地作業(yè)的方式進行了模擬推演。

針對排險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排險隊員們進行了認真的研究討論,制定了解決方案,做到了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步驟、每一個動作都心領(lǐng)神會。

這是一個難以入睡的夜晚。

作為中國工兵指揮,初慶華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出國前,各級首長的囑托時刻回響在他的耳畔:“切實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確保每一名官兵都安全順利地回國!”這既是各級首長的要求,更是維和大隊黨委所追求的目標。

然而,面對毒氣的侵蝕,面對利比里亞人民的災難,面對聯(lián)利團各級官員的高度信任,特別是面對雷鋒團這面旗幟,曾經(jīng)有過參戰(zhàn)經(jīng)歷的初慶華陷入了沉思。

初慶華再次拿起了搶險方案,從頭至尾重新推演了一遍遍,直到成竹在胸,他才滿意入夢。

6月21日上午8時整,綏德魯市上空陰云密布,涼風習習,為處理氯氣泄漏帶來了絕佳時機。

35名排險隊員身穿銀色防護服,頭戴紅色防護帽、藍色防護面具、防護眼鏡,腳蹬防護陸戰(zhàn)靴,迅速集合,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搶險車等9臺大型裝備一字排開,閃爍著警燈的救護車、消防車、警車緊急待命。

初慶華總指揮、于洋副總指揮再次檢查了排險人員的裝具,排險用的裝備和各項準備工作。

排險隊隊長、雷鋒連指導員王軍對全體排險人員進行了思想動員,全體官兵表示:

以一流的素質(zhì)、過硬的技術(shù)、頑強的作風圓滿完成排險任務,為祖國爭光,為軍旗增輝,為雷鋒團隊爭榮譽。

在中國工兵出發(fā)的沿途5公里的道路上,站滿了觀望的黑人群眾,他們反復說著剛剛學會的中國話“謝謝,中國人”。

從搶險現(xiàn)場封閉,沿途道路完成人員疏散和戒嚴,到搶險人員全部就位,前后僅僅用了10分鐘。

初慶華總指揮立刻下達開始行動的命令。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但這卻關(guān)系著大吉達省1萬多人的生命安全,全體搶險將士深知完成這項任務的重要意義。

10名黨員干部骨干在仔細地檢查了自己的防護裝具后,在初慶華和于洋的帶領(lǐng)下鉆進了房屋,冒著還在不斷泄漏的氯氣,開始用塑料、防雨布對罐體進行密封和捆綁。

汗水順著厚厚的防護服流進了皮靴,濕透了衣衫,沉重的呼吸令搶險官兵難以忍受。

有的戰(zhàn)士摔倒了又爬起來;有的戰(zhàn)士眼睛里浸入了汗水,辛辣辣的灼痛;還有的戰(zhàn)士感到酷熱難耐,口干舌燥……但對這一切,他們?nèi)徊活?。全體官兵始終銘記著大隊首長的要求:確保安全,確保萬無一失,確保搶險成功。

為了保證缸體不受震動,他們在地上鋪上了厚厚的沙子;在搶險車拖吊過程中,為了不使氣罐左右搖擺,泄漏更多的氣體,戰(zhàn)士們用肩膀緊緊地頂住300多公斤重的大罐。

經(jīng)過40多分鐘緊張的工作,兩個泄漏的氯氣罐被密封后,準確無誤地拖吊上了運輸車。

警燈呼嘯,機械轟鳴。兩罐氯氣被運往郊區(qū),深埋在5米多深的地下。

為了不致繼續(xù)泄漏的氯氣造成二次污染,中國工兵還負責任地將自己從國內(nèi)帶來的300公斤生石灰無償?shù)孬I了出來,覆蓋在缸體上,使泄漏出來的氯氣在地下水和生石灰的作用下,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氯化鈣沉淀,保護了當?shù)氐沫h(huán)境。

最后,中國工兵利用消防車對原泄漏點進行了徹底的洗消,圓滿完成了氯氣泄漏搶險任務,安全順利地返回營區(qū)。

被解除戒嚴的群眾紛紛涌到大街兩邊,揮手向中國搶險官兵致謝。很多黑人不停地抹著眼淚說“Chinese,Good”。

22日上午,聯(lián)利團組織專家對供水站氯氣泄漏點的空氣指數(shù)進行了抽樣測試,所有指標已經(jīng)基本恢復正常。

一封經(jīng)過特殊裝裱的感謝信飛到了中國工兵、聯(lián)利團,以及聯(lián)利團最高指揮官克萊茵將軍的手中。

這是應綏德魯全體市民的一致要求,由大吉達省省長布魯親筆起草的感謝信。

布魯省長在信中說:

中國工兵為了大吉達省和綏德魯市人民的健康,他們的指揮官和戰(zhàn)士冒著生命危險,安全地完成了氯氣泄漏事件的處理。

現(xiàn)在,這里已經(jīng)恢復了正常的秩序,疏散的群眾正準備回到他們的家中。這一切都是中國工兵帶給我們的,我和大吉達省的人民、綏德魯市市民非常感動。

中國工兵是一支工作出色、追求利比里亞人民的健康幸福的部隊,也是一支我們非常信任和擁護的部隊!雷鋒精神在非洲大地閃光

中國工兵是以雷鋒生前所在團為主組建的。出國后,當中國工兵看到幾乎被戰(zhàn)亂摧毀的利比里亞現(xiàn)狀和無所事事的群眾后,更感到雷鋒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無疑是這個國家的人民所迫切需要的精神財富。

4月的非洲,水果飄香,熱浪襲人。

“雷鋒班”戰(zhàn)士堅持利用業(yè)余時間,為營地附近的小學生們介紹雷鋒事跡,講雷鋒故事。

經(jīng)過戰(zhàn)士們反復講解,他們逐漸了解了雷鋒事跡,知道雷鋒是一個熱愛和平、奉獻愛心、講究團結(jié)、提倡互助的典型,他們?yōu)槔卒h這種偉大的精神所折服。

當他們看到戰(zhàn)士們手上拿著的中英文對照本《雷鋒故事》時,爭先恐后地索要,并反復向戰(zhàn)士們表白“我們愛雷鋒,我們愛和平,我們愛中國”。

中國工兵在每個學校贈送《雷鋒故事》書時,都這樣要求全體學生:

你不能把這本書拿回到家里藏著,你必須和你的同學分享,你必須保證你身邊每一個同學都看過這本書并了解了雷鋒的故事。

利比里亞時間4月27日,維和工程兵大隊副大隊長張岑楠、雷鋒連指導員王軍、雷鋒班兩任班長李有寶、李貴臣帶著維和大隊專門印刷的中英文對照本《雷鋒故事》、雷鋒銅版像以及20多件印制著“傳播雷鋒精神,維護世界和平”的白色襯衫,來到了利比里亞最高學府利比里亞大學。

已經(jīng)提前得知這一消息的利比里亞大學學生會主席玻貝、學聯(lián)廣播電臺臺長吐帕,早早地迎在了校門口。中國官兵的車隊一到,他們立即迎了上來,高聲呼喊“歡迎中國朋友”。

已經(jīng)有153年建校歷史、歷14年的內(nèi)戰(zhàn),剛剛復校還不到1年的利比里亞大學師生們,十分重視中國維和軍人的到來。他們特意組織學生從廢舊的教學庫中艱難地找出了利比里亞大學?;?,把因在戰(zhàn)爭中受損的會議室裝點一新,并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

校長肯里特意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全體學生起立唱圣經(jīng),致歡迎詞。當張岑楠代表維和大隊把雷鋒銅版像贈送給該校時,肯里校長緊緊握著岑楠的手說:

我們將把這份禮物作為本校的永久藏物保留起來。

學生把贈送給他們的襯衫立即穿在身上,一個勁地拉著中國維和人員的手說:“雷鋒,請和我們照個像吧!”

當維和官兵點頭同意時,附近正在休息的學生們看到維和官兵正在照像,也紛紛潮涌過來,形成了近百人的隊伍,他們把維和官兵簇擁在中間,留下了極為罕見的“合家歡”。

在彼得魯赫高校,當中國維和官兵把中英文版的《雷鋒故事》送到學生們的手中時,很多學生立即打開朗讀起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當海塔校長聽了雷鋒事跡介紹,閱讀完《雷鋒故事》的內(nèi)容簡介后,立即說:

我們感謝上帝給了我們這次的相會,我們是一個久經(jīng)戰(zhàn)亂的國家,我們需要和平,你們的戰(zhàn)士雷鋒就是一個熱愛和平的人,我們要把這本書作為學生的推薦讀物,讓每一個人都為了和平而工作、生活。

海塔校長還要求中國維和官兵給聯(lián)系,他們要和襯衫上的學校,即雷鋒中學,建立友好的關(guān)系,并把這種關(guān)系永遠地傳播下去。

7月16日,利比里亞新國家廣播電臺在黃金時間播發(fā)了一條錄音消息:

7月15日,大吉達省12所中小學40多名師生代表在彼德省長的帶領(lǐng)下,參觀了中國工程兵連營區(qū)和雷鋒紀念館。

中國工程兵指揮官初慶華中校向師生們介紹了偉大的戰(zhàn)士雷鋒生平事跡,贈送了《雷鋒故事》書籍和學習用具。

中國工程兵大隊就是以偉大的戰(zhàn)士雷鋒生前所在部隊為主組建的,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行列中享有盛名的部隊。

中國工程兵為了弘揚雷鋒精神,把雷鋒精神傳播到非洲,造福利比里亞人民,他們在非洲大地上建立了第一個雷鋒紀念館,即雷鋒事跡展室。

這個展室占地面積120多平方米,按照10個部分,包括前言、平凡而偉大的戰(zhàn)士、刻苦學習的釘子精神、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質(zhì)、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永遠的懷念、偉大的號召親切的關(guān)懷、外國友人與雷鋒、今日雷鋒團,共展出雷鋒各個時期生活工作圖片,學雷鋒活動圖片以及“雷鋒團”建設圖片150多幅,并配有中英文對照說明。

中國工程兵還將雷鋒班班旗、雷鋒連連旗懸掛于展室題詞臺兩側(cè),便于來賓攝影留念。

雷鋒紀念館建成以來,先后接待了國際紅十字會組織、埃塞俄比亞、孟加拉國、愛爾蘭等國家和組織270多人的參觀,為擴大中國工程兵在國際上的影響創(chuàng)造了條件。

利比里亞大吉達省省長彼德在參觀完雷鋒事跡展后,又要求再詳細了解雷鋒的事跡。通過一個多小時的提問和詳細閱讀《雷鋒故事》,彼德省長虔誠地在留言本上寫道:

我知道中國工程兵為什么出色,因為他們都是雷鋒。

11月25日,歷經(jīng)14年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利比里亞大吉達省迎來了第一次“和平”聚會。1000多名學生、市民和工商界代表聚集在剛剛修繕一新的省政府禮堂,參加由大吉達省政府組織的“讀雷鋒、學雷鋒”演講會。

大吉達省政府為了消除暴力沖突,推動和平進程,宣揚中國工兵的維和事跡,用雷鋒精神凝聚民心,他們多次到中國工兵營區(qū)參觀、學習,并最終籌劃組織了這個活動。

為了搞好這個活動,當?shù)卦S多學校、團體都先后來到中國工兵參觀學習,邀請中國工兵的指揮官為他們宣講雷鋒事跡。

自從來利比里亞維和以來,中國工兵全體官兵不但利用多種形式和方法來傳播雷鋒精神,更用自己的切身行動,讓雷鋒精神深深地扎根于了這個國家。

幾個月來,中國工兵為這個戰(zhàn)亂國家搶修道路678公里,架設橋梁21座,打通了大吉達省通往首都蒙羅維亞、沿海港口格林威爾、哈珀的重要交通干線。

8月2日,正在里弗塞斯考察的利比里亞外交部長尼姆利親眼目睹了中國工兵在傾盆大雨中為利比里亞修路時的場景。尼姆利緊緊握著道橋搶修隊指揮張岑楠的手感動地說:

你們讓我們懂得了怎樣工作,讓我們知道了我們?yōu)楹呜毟F,中國工兵在維和行動中,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家,像為自己國家搞建設一樣幫助我們搞建設,我很感動,我實在找不出表揚你們的語言了,謝謝你們!

中國工兵還在他們的駐地――大吉達省綏德魯市幫助當?shù)厝诵藿擞糜诔藳鲂菹⒌?ldquo;友好亭”,為貧困群眾送藥巡診,幫助當?shù)卣烹U救災。

中國工兵先后為地方撲滅房屋大火、解除傾倒電線?危險、挽救兒童生命、扶貧捐困等受到駐地群眾交口稱贊的好事150多起。

中國工兵的雷鋒行動,增加了當?shù)啬切┦熘卒h故事的人們對雷鋒的信仰和崇拜。

大吉達省省長嘎沃在這次活動的開場致辭中說:

中國工兵以他們出色的行動和對我們的熱愛,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優(yōu)秀的戰(zhàn)士雷鋒,今天看來,雷鋒是中國人的財富,也是我們的財富。

綏德魯高級中學校長科曼率領(lǐng)學生高聲朗誦了的雷鋒名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隨后,4名學生分別登臺演講自己對雷鋒的理解和學習的體會。20名學生組成4個參賽小組,展開了雷鋒生平知識競賽。

17名群眾上臺即興對“雷鋒為什么被一些不了解他的人稱作是‘傻子’”這個問題,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校長科曼插話說:

“傻子”精神,實質(zhì)上就是多做貢獻、少取報酬的精神。我們從出生到長大成人,既離不開對家庭對社會的索取,也不能不對家庭和社會作出自己的回報和奉獻。在這種奉獻與索取之間,具體到每個人,其所得所失計算起來可能會千差萬別,但從總體上進行衡量,則必定是奉獻多于索取,積累大于消耗,樂于吃虧的“傻子”多于只知占便宜的“聰明人”。不然,我們的生活就不可能越來越美好。

榮獲本次演講活動第一名的綏德魯多功能高中的優(yōu)秀學生代表克里斯蒂娜不僅能熟練背誦雷鋒的名言警句,還能熟練講出《雷鋒故事》中的任何一個章節(jié)。

克里斯蒂娜在演講中虔誠地說:

我喜歡雷鋒,不,應該說我愛雷鋒,他無時無刻不在準備著幫助他人,我也想成為一個像他那樣的人,做一個為利比里亞人民無私奉獻的雷鋒。

參賽者虔誠地回答,深刻地理解和自己對雷鋒的敬仰崇拜,贏得了在場1000多名觀眾的熱烈掌聲!

二、搶修道路

●聯(lián)利團最高司令長官奧潘德緊急召見中國維和工程兵大隊大隊長初慶華中校,要求中國維和工程兵大隊迅速機動到第四戰(zhàn)區(qū),快速完成作戰(zhàn)部署。

●在中國工兵出發(fā)的沿途5公里的道路上,站滿了觀望的黑人群眾,他們反復說著剛剛學會的中國話“謝謝,中國人”。

●于洋立即命令:“乘車人員進入戰(zhàn)斗位置,車隊加速通過密林區(qū)。”

● 搶修道路維和工兵適應初始生活

2004年4月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赴利維和工程兵大隊從沈陽出發(fā),利比里亞時間4月7日12時30分他們順利到達利比里亞首都蒙羅維亞。

駐利大使館首席館員賀蒙、聯(lián)利團觀察員參謀長周紹瑞上校親臨機場迎接。

4月7日15時40分,維和官兵順利抵達過渡營,即維和官兵在到達任務區(qū)前的臨時營地。

經(jīng)過一周的生活,中國工程兵維和官兵已經(jīng)基本適應了當?shù)氐臍夂颦h(huán)境。

維和官兵來到利比里亞,全部住在自己設計制作的帳篷里。每頂帳篷面積僅有25平方米,擠住著8名官兵,配有一臺電風扇。

中午是官兵最要經(jīng)受考驗的時間,帳篷內(nèi)溫度達到40至43度,電風扇已經(jīng)不起任何作用,由于官兵們在訓練準備期已經(jīng)經(jīng)受了耐高溫訓練,現(xiàn)在基本能夠適應。

為了適合這種氣候特點,維和大隊調(diào)整了休息時間,推遲早上起床時間,延長午休時間,搭設了遮陽帳篷,確保官兵得到了良好的休息和睡眠。

維和工兵在利比里亞期間吃得也很單調(diào)。

按照聯(lián)合國規(guī)定,維和部隊到達后,兩個月之內(nèi),一切供應屬于自我保障,兩個月之后,屬于聯(lián)合國保障。因此,維和工程兵大隊必須帶足兩個月維持275人的必需品。

維和工程兵大隊領(lǐng)導為了搞好伙食保障,在出發(fā)前就已經(jīng)進行了充分的準備,購買了大量的干菜、罐頭、咸菜。

但是由于氣候炎熱,官兵們雖然每頓飯都能吃到一個炒菜,一個燉菜,但由于長期吃不到新鮮蔬菜,官兵們體內(nèi)缺乏必要的維生素,很多官兵都患上了口腔潰湯、便秘。

為了克服這些困難,維和大隊領(lǐng)導群策群力,在后勤保障上想了很多辦法,大隊堅持每天為官兵熬一次稀粥,每兩天蒸一次饅頭,盡量讓官兵吃的舒服。

由于天氣很熱,官兵需要大量地飲水和洗浴。維和大隊當時水的保障完全靠聯(lián)利團供應,只能保證官兵基本的喝水需求和每天一次洗澡的需要。

為了節(jié)約用水,改善洗浴條件,維和大隊自己研究架設了高空水罐,設置了20多個節(jié)水淋浴頭,采用自壓方式,達到淋浴目的。確保每名官兵都能在睡覺前沖個涼水澡。

維和大隊堅持把衛(wèi)生防疫工作作為頭等大事來抓。他們購買了先進的煙霧機,能大面積消滅蚊蠅。大隊衛(wèi)生組每天都對廁所、共公設施、飯?zhí)?、帳篷進行消毒處理。

維和大隊官兵居住的環(huán)境干凈整潔,達到了無蚊、無蠅、無傳染介質(zhì)的標準。

維和大隊主要是進行適應性休息調(diào)整,待下一步工作任務明確后,再向任務區(qū)開進。

維和大隊針對當時任務的特點,在官兵中開展了“為祖國爭光、為軍旗爭輝、為團隊爭榮譽”教育活動,確保官兵在休息調(diào)整的過程中,進一步統(tǒng)一思想,確保全體人員力量凝聚,精神振奮,確保不發(fā)生政治事件,確保不發(fā)生重大事故和案件,確保不違反外事紀律,為高標準完成維和任務奠定了基礎(chǔ)。

通過“三爭”教育活動的開展,官兵思想穩(wěn)定、工作積極、生活適應。

工兵大隊領(lǐng)導向隨隊采訪的記者說:

利比里亞人民對中國維和部隊的到來非常歡迎。維和官兵從機場到達駐地的100公里的沿線上,所有看到維和官兵車輛的群眾都向我們揮手致意,他們都豎立大拇指喊“中國、中國,非常棒!”

……中國工兵快速修路建橋

4月的利比里亞,高溫多雨,戰(zhàn)后局勢動蕩不安,和平進程任重道遠。為加強對政局的控制,聯(lián)利團重新決定加速解除武裝、復員、重返社會和家庭團聚的計劃。因此,保證道路暢通非常重要。

一天,聯(lián)利團最高司令長官奧潘德緊急召見中國維和工程兵大隊大隊長初慶華中校,要求中國維和工程兵大隊迅速機動到第四戰(zhàn)區(qū),快速完成作戰(zhàn)部署。

奧潘德要求中國維和工程兵大隊,立即擔負里弗塞斯方向32公里的道路和9處受損橋梁(涵)的搶修任務,以確保該方向解除武裝、復員、重返社會和家庭團聚行動計劃的順利進行。在完成這個任務后,爾后轉(zhuǎn)至格林威爾搶修沿線道路橋梁,迅速向部署區(qū)推進。

深夜,維和工程兵官兵們早已甜夢酣睡,懸掛著中國國旗和聯(lián)合國國旗的會議室?guī)づ駜?nèi)卻燈火通明,維和工程兵大隊黨委擴大會在緊張地進行。

這是一個集體智慧決策的會議。參加會議人員都是大隊的黨委委員和技術(shù)骨干,有“雷鋒團”的領(lǐng)導,有總部、軍區(qū)、院校的指揮參謀,還有來自工程給水部隊的技術(shù)專家。

雖然他們在國內(nèi)各自的崗位上都有過不同的經(jīng)歷和經(jīng)驗,但面對這樣兩個方向、陸空并行、國度陌生、語言不通、運行千里的緊急機動,還是一個未曾經(jīng)歷的問題。

大隊領(lǐng)導凝目沉思,不斷摘記大家提出的好建議;

作戰(zhàn)參謀緊張判斷機動地區(qū)的地形情況;

幾名翻譯反復校核中英雙語的作戰(zhàn)命令、計劃、圖表等;

政工、機要、工程、裝備、后勤等方面負責人,都依據(jù)大隊首長總的意圖,積極提出自己的見解和切實可行的保障建議。

4個小時過去了,人們?nèi)詻]有睡意。當時針指向午夜零點時,大隊長初慶華直起身來,走向首長工作圖。

對照地圖,初慶華以堅定有力的話語,周到深入的分析,總結(jié)確定了中外軍協(xié)同、陸空立體、分頭并進、長距離、多梯次、跨戰(zhàn)區(qū)的三套機動方案。

深夜的一場暴雨將路上的坑坑洼洼抹平。4月28日清晨,天仍下著??細雨。官兵們打起背包、撤收帳篷,準備啟程。

在“準戰(zhàn)爭”條件下的異國他鄉(xiāng),路程漫長,分兵三處,使氣氛增加了幾分莊嚴、幾分凝重。

相互道別沒有更多的笑容,大多是順利、保重的話語和緊緊的握手擁抱。

總指揮初慶華中校在營門口,先后向南行的道橋搶修隊張岑楠隊長及北行的先遣隊于洋隊長各送上一個從祖國帶來的“中華吉祥結(jié)”。

初慶華鄭重地說:

我們是中國軍人,要牢記黨和人民的重托,你們要安全順利、奮勇向前!向前!

由于解除武裝、復員、重返社會和家庭團聚的計劃行動時間緊迫,機動跨越3個戰(zhàn)區(qū),南路的機動道橋搶修隊編配的都是輕型工程裝備,任務也由聯(lián)利團司令部越過第四戰(zhàn)區(qū)直接向中國工程兵大隊下達和組織協(xié)調(diào)。

機動道橋搶修隊遇到的第一個硬仗,就是快速搶修里弗塞斯到塞斯托斯之間的32公里道路加上9座橋梁(涵)。

這32公里道路是里弗塞斯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與外界唯一的交流通道。14年內(nèi)戰(zhàn),道路時通時斷,千瘡百孔,至2002年,汽車已不能通行,物資進出要靠人力搬運過河,再由汽車接力倒運。

4月15日,解除武裝、復員、重返社會和家庭團聚的行動開始后,里弗塞斯作為“解除武裝”基地會集了大批前反政府武裝人員,在這里繳械、集訓、遣返。一時間,32公里道路是否暢通,已成為能否保證城市供應、民眾穩(wěn)定、及時遣返反政府力量的頭等重要問題。

中國工兵來了,全市民眾矚目,聯(lián)利團、戰(zhàn)區(qū)司令部也都期望著他們。

搶修隊的官兵也深知這是出國第一仗、開局仗。

張岑楠隊長在動員時說:

里弗塞斯人民安穩(wěn)生活要求我們打贏這一仗;加快利比里亞和平進程要求我們打贏這一仗;祖國利益、中國軍隊形象要求我們打贏這一仗。

黎明晨曦,享譽非洲的胡椒鳥還沒晨唱,官兵們就已走向工地。

躺在熱帶密林中的路,在太陽直射下,都似乎燒成冒煙的烙鐵。白凈的皮膚被赤道陽光層層剝落,又涂上一層濃濃的褐色。機械車輛抗不過40度的高溫,時常開鍋要求歇息。

心已鎖定打贏第一仗目標的官兵,克服著一切困難向前奔去。

第三天,一座嶄新的全市最現(xiàn)代化的美式“貝雷”鋼橋在塞斯托斯河上架起,幾百名當?shù)孛癖娫跇蛏吓d高采烈地跳起了民族舞蹈。

利比里亞官方《每日時報》頭版刊發(fā)了路透社記者拍下的架通橋梁的照片和專題報道。

里弗塞斯市市長將橋命為“中國橋”。

第九天,32公里的道路可以全線通車了。

第十天,解除武裝、復員、重返社會和家庭團聚的計劃集中營數(shù)百名前反政府武裝人員通過該道路被安全順利遣返。

中國工兵神速般地完成了任務,令外軍同行驚詫。起草中國工兵作業(yè)命令的馬拉維少校路易斯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親自駕車從250公里以外的蒙羅維亞來驗收工程質(zhì)量,終于在橋上伸出了大拇指喊:“很好”。

駐利最高軍事長官驚動了,乘直升機來到中國工兵營地,在認真聽取張岑楠匯報后,將軍還走進官兵帳篷,掀起褥子看個究竟,并很高興地同搶修隊官兵合影、簽字留念。

在市長為將軍組織的非洲特有的民眾歡迎儀式上,精神領(lǐng)袖,即當?shù)亟虝L,宣讀并正式向最高軍事長官呈送了贊揚中國工兵的感謝信。

戰(zhàn)爭奪去了很多利比里亞壯年男人的生命,面對眾多充滿激情的婦女、老人、兒童的歡呼,這位飽經(jīng)戰(zhàn)爭滄桑的尼日利亞將軍眼里噙著淚水高聲說到:

聯(lián)合國幫助你們實現(xiàn)和平,中國工兵為你們重建家園;你們要開發(fā)自已富有的資源,要相信利比里亞一定會走向真正和平,你們會過上美好的生活!

集會結(jié)束時,將軍握住張岑楠的手深情地說:

你們以實際行動真正喚起了這里民眾對聯(lián)合國的情感,作為維和部隊司令官,中國工兵,我敬佩你們!

完成本地任務,中國工兵大隊立即轉(zhuǎn)場作戰(zhàn)。走進綏哈公路(綏德魯至哈珀),搶修隊官兵才真正感受到在非洲熱帶雨林修路的艱辛。

巨大的樹冠將道路上空遮蓋得不透陽光。道路宛如一條濕漉漉的綠色隧道向前延伸。各種藤蔓荊棘將原本寬闊的路面擠壓成鄉(xiāng)村道路。不知名的蟒蛇冷不丁出現(xiàn)在腳下,讓人心驚肉跳。巨大的螞蟻山像一座座古墓,作業(yè)時要小心繞過,以免引起亂窩螞蟻的襲擊。

最叫人犯難的是沒有石塊、水泥、沙子、鋼材、模板等基本工程材料,在國內(nèi)成熟有效的道路搶修方法在這里派不上用場。

中國維和工兵們開動腦筋,很快總結(jié)出“非洲的路用非洲的方法修”,充分利用當?shù)啬静馁Y源,巧用我軍現(xiàn)代化工程裝備和道路橋梁快速搶修方法,道路橋涵修復速度迅速提升。

8月15日,中國工兵以神奇的速度推進到綏哈公路150公里處的沃塞河畔漁鎮(zhèn)。他們筑路修橋的事跡已在公路沿線廣為傳頌。

這天,威廉姆斯市長冒雨率眾長老、主要官員及數(shù)百民眾,以非洲特有的鼓樂、舞蹈和部落傳統(tǒng)送雞儀式歡迎中國工兵。

中國工兵將要在沃塞河上架設一座現(xiàn)代化橋梁,取代只剩下幾根橋桁的木橋。

8月21日,一個難得的晴天。銀白雪亮的架橋裝備矗立在河岸。官兵們不懼連日的疲勞,精神抖擻地奮戰(zhàn)在建橋工地上。

然而,一個始料不及的情況出現(xiàn)了:橋南岸是毛絨絨、拳頭般大的毒蜘蛛地盤,北岸是脊背黑綠發(fā)亮、對蝦般長短的毒蝎領(lǐng)地,還有一窩大黃蜂。兩只毒蜘蛛直立在橋臺上。

當?shù)睾谌艘灰娂娂姾笸恕K鼈兪钱數(shù)氐膱D騰崇拜物,不能打殺。

連長劉長順只好手拿鐵鍬與毒蜘蛛對峙。還好,10余分鐘后它們終于撤離橋臺。毒蝎也在戰(zhàn)士們驅(qū)趕下四處散去。

但大黃蜂卻賴著不走。機械助理錢鋒上尉將自身嚴密防護后,手持殺蟲劑,沖入蜂群,左噴右灑,將蜂窩打掉。

一場人蟲大戰(zhàn)著實叫來自萬里之遙的中國軍人領(lǐng)略了非洲熱帶雨林的奇險。

8月27日,一個雨天。重45噸的鋼橋上部結(jié)構(gòu)在沃塞河北岸組合完畢,只待上午推拉合攏、通車檢驗。

這是最關(guān)鍵、最危險、最需精確的一步,一旦推拉錯位、跌落,再糾正就難上加難了。雨霧飄灑中,觀看的人群駐足兩岸,等待過往的車輛停滿兩岸。

由于橋梁過于沉重龐大,配屬執(zhí)行戰(zhàn)斗警戒任務的埃塞俄比亞一個步兵班和當?shù)睾谌艘矃⒓恿俗鳂I(yè)。

隨著現(xiàn)場指揮劉佰運少校的哨聲和手中紅旗的擺動,數(shù)十人齊喊口號,一起用力。巨大的鋼橋徐徐向?qū)Π兑迫ァ?/p>

人們呼喊著,鋼橋移動著。當橋梁合攏、鋪就橋面板時,東邊的天空突然露出一片陽光。一道絢麗的彩虹高懸沃塞河上空。

這一巧合天象更令現(xiàn)場人群興奮不已!一些信奉穆斯林的老人、婦女撲倒在地,不斷呼頌安拉真主的保佑。

青年男女伴著鼓樂唱起歌跳起舞。等待了很久的過往車輛通過橋梁時都鳴起笛聲,向中國軍人致敬。

威廉姆斯市長來到用中英文雙語刻寫的“和平橋”橋碑前,握住中國工兵搶修隊于洋的手,深情地說:

感謝中國人民,感謝你們!“和平橋”將永遠屹立在我們心中!維和工兵千里機動部署

根據(jù)聯(lián)利團的要求,工程兵大隊向任務區(qū)部署,除道橋搶修隊采取邊修、邊架、邊走機動外,其余所有人員、裝備分5個梯隊、6個架次輸送。

各梯隊經(jīng)過3個戰(zhàn)區(qū),分別加強了尼日利亞、孟加拉和埃塞俄比亞3個國家的作戰(zhàn)分隊擔負警戒護送。

由于蒙羅維亞到綏德魯?shù)哪暇€道路早已中斷,主力機動只能先向北到達東北邊境甘塔地區(qū),然后轉(zhuǎn)向東南直抵綏德魯營地,行程1000余里,橫穿利比里亞。

風橫雨斜,鐵流滾滾。

最大的機動梯隊是設備營先遣隊,先遣隊長由于洋擔任。這位少校軍官,雖然大隊出國前就曾來到利比里亞勘察過,爾后又率先遣隊于主力1個月前到達利比里亞,但此時仍眉頭緊鎖,面容表現(xiàn)出從未有過的嚴肅。

破損橋涵、泥濘土路,過市區(qū)、穿密林,挖掘機、裝載機、運輸車、拖平車……載重不同、速度各異,兩天千里大躍進,談何容易,如何輕松得了!

突然指揮電臺里傳來緊急報告:“第二十三號拖平車在剛到第三戰(zhàn)區(qū)120公里處遭到射擊,子彈擊穿駕駛室擋風玻璃,在駕駛員三級士官陳振華面前飛過,人員未受傷。”

早以預案在胸的于洋立即命令:“乘車人員進入戰(zhàn)斗位置,車隊加速通過密林區(qū)。”

20時20分,梯隊已行駛280公里,

途中,官兵和衣露營在甘塔。睡前,樂觀的官兵們不約而同地惦記著一盆叫“綠寶石”的小花是否經(jīng)得起一天的顛簸。

這盆小花長在一個拳頭大的精美瓷花盆里,是沈陽市第二十三中學青年女教師楊俊波從中國托人捎給戀人徐云峰參謀的。小徐來自沈陽軍區(qū)司令部,前一年的“十一”國慶節(jié)與楊俊波相識成為戀人后,12月就參加了維和部隊。

3月16日,小徐隨先遣隊到達利比里亞,由于戰(zhàn)爭的破壞,利比里亞電廠全部喪失發(fā)電能力,部隊無法通郵、通電話。

為了表達思念之情,小楊到花市特選了象征永久愛情的“綠寶石”花,托在某通信總站工作的鄰居,捎到在第二梯隊赴利維和的“雷鋒班”。這盆小花便遠涉大洋,來到小徐床頭。

這次機動,由于小徐乘坐的是比較擁擠的運輸機,特殊工作要求他手不離文件和設備,他怕花受到損傷,也考慮到地面比空中安全,就親手細心做了個小木盒,將花裝好托戰(zhàn)友從地面運到任務區(qū)。

這傳奇般的經(jīng)歷,使小花成了人人關(guān)心呵護的寶貝。因為在這里,這朵小花不僅寄托了兩個青年人真誠的愛情,更象征了出國征戰(zhàn)將士心目中的祖國和夢想中的情人。

第二梯隊是聯(lián)利團司令部租用地方的集裝箱運輸車隊,漆黑雨夜,顛簸道路,更表現(xiàn)出黑人司機朋友眼睛分辨能力強、駕駛技術(shù)熟練的優(yōu)長,只是汽車故障率高,大多超過報廢期限。

連續(xù)飛奔4個小時,5號“奔馳”水箱漲裂,發(fā)動機冒黑煙;走出120公里,3號“嘎斯”后橋齒輪打碎。不得已,押運官兵把僅有的兩日份食品留給黑人,這對戰(zhàn)后鬧饑荒,一天只吃一頓完整飯,其余全靠芒果、香蕉充饑的黑人朋友來說,更增強了其責任心和感激之情,不斷伸出拇指連聲說:“中國朋友,真好!”

夜半三更,黑人司機不愿離車,直到第二天清晨,才另換車輛前行。

大機動使部隊輾轉(zhuǎn)千里,但有4個人卻行程兩萬多里。按國內(nèi)常規(guī),推、挖、裝等重型工程裝備機動,機動距離大于50公里需托運,超過100公里要鐵運。

戰(zhàn)爭使利比里亞沒有一寸鐵路運行,更找不到低平拖板車,21臺重型裝備全靠僅有的2輛低平拖板車倒運。因此,2輛拖平車和4名官兵組成了密語代號為“大雁”的運輸隊。

裝備組長張軍和翻譯龔勝超帶領(lǐng)這支“大雁”風餐露宿,17天行程1?2萬多公里,終于將所有重裝備運往目的地,創(chuàng)下了工程裝備機動運輸?shù)钠孥E。

這時,利比里亞已進入雨季。赴利維和工程兵大隊除道橋搶修隊外,所有人員、裝備安全順利部署到第四戰(zhàn)區(qū)綏德魯市,開始執(zhí)行維和工程保障任務。

在到達任務區(qū)那天,官兵在日記里大都這樣寫道:

我們穿越了利比里亞。道路搶修隊風雨兼程,一路搶修搶架,已進至格林威爾,計劃一個月修復格林威爾至綏德魯之間180公里的道路和沿線受損橋梁,與主力部隊會師。工兵冒險搶修泄露氯罐

2004年6月19日,對于利比里亞大吉達省綏德魯市人民來說,是一個不幸的日子。他們曾因為飽受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而渴望和平和幸福,然而,當他們正高興地沐浴在和平的曙光中時,一個看不見的死神卻在向他們一步步地逼近,使他們再次逃離了自己的家園。

“不好了,有毒氣泄漏了!”

位于綏德魯市中心4公里處的供水站上空突然彌漫著一股嗆人的臭氣,方圓1公里的樹木、雜草、螞蟻、青蛙、蜥蜴迅速枯黃、僵死。附近100多戶人家,2000多口人被迫匆匆地離開了他們的住所。

毒氣還在彌漫。

綏德魯市市長威迪緊急向聯(lián)利團第四戰(zhàn)區(qū)司令克瑪爾求助,稱可能是供水站原先用于水處理的氯氣大量泄漏,請求聯(lián)利團派出防化部隊幫助處理。

戰(zhàn)區(qū)司令立即向聯(lián)利團總部匯報,請求支援。

但是,在利比里亞所有的維和部隊中,卻沒有一支防化部隊。

聯(lián)利團總司令奧潘德將軍得到情況報告后,連夜召集聯(lián)利團作戰(zhàn)、工兵、民事處長聯(lián)席會議,通過反復商討,與會者一致認為:

中國工兵技術(shù)過硬、素質(zhì)全面、裝備精良,可以請求中國工兵進行救援。

然而,處理化學毒劑并不是出兵國備忘錄中中國工兵所應承擔的義務。

在這種人民生命受到威脅的緊急情況下,奧潘德將軍指示工兵處長伊取法克向中國工兵下達排險命令。同時,命令聯(lián)合后勤支援處處長阿扎爾,立即赴綏德魯?shù)貐^(qū)做通中國工兵的工作,并同中國工兵一道研究搶險方案,實施排險救援。

20日7時50分,中國維和工程兵大隊接到了聯(lián)利團的命令:

迅速妥善處理氯氣泄漏。

初慶華立即帶領(lǐng)于洋等5名技術(shù)骨干趕赴現(xiàn)場進行勘察。

位于一座破舊房屋內(nèi)的兩罐約1000多公斤的液態(tài)氯氣,正從銹蝕的缸體中往外泄露。房屋周圍空氣中的氯氣含量高達8%以上,僵死的小動物遍地都是,附近的大樹、野草、玉米、木薯全部枯死,滿眼都是落葉和衰草。

初慶華和于洋在仔細察看了罐體,周圍地形,并進行全方位拍照后,立刻返回到營區(qū)。

9時30分,維和工程兵大隊召開了“關(guān)于處理氯氣泄漏事件”的黨委擴大會。

會上,于洋傳達了聯(lián)利團關(guān)于要求我工兵連迅速處理氯氣泄漏事件的作戰(zhàn)命令,并匯報了現(xiàn)場勘察情況。

黨委書記初慶華在大家充分發(fā)表意見的基礎(chǔ)上,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認為維和大隊雖然可以拒絕承擔此項排險任務,但作為雷鋒生前所在團,作為一支代表著祖國,代表著中國軍隊,也代表著聯(lián)合國維和部隊的中國工兵,在毒氣威脅人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緊要關(guān)頭,應該竭盡所能地完成人道主義援助。

最后,大隊黨委形成兩點共識:

周密計劃,全面準備;注重科學,確保安全。

并制定了初步排險方案,分別上報聯(lián)利團和大吉達省。

6月20日13時整,由聯(lián)利團聯(lián)合后勤支援處長、第四戰(zhàn)區(qū)參謀長、作戰(zhàn)處長、大吉達省省長、綏德魯市市長、軍事觀察員代表、民事警察代表和國際紅十字會代表等30多人組成的氯氣泄漏排險協(xié)調(diào)會,在中國工兵作戰(zhàn)會議室緊急召開。

聯(lián)利團聯(lián)合后勤支援處長阿扎爾首先傳達了奧潘德將軍的指示和請求中國工兵出兵搶險的命令。

初慶華利用多媒體向與會者匯報了中國工兵現(xiàn)場勘察情況和排險方案,提出了物資、救護、警戒等各方面協(xié)調(diào)的建議。

與會代表聽了匯報后,立即就搶險器材、搶險方式、協(xié)調(diào)保障進行了磋商,認真審定了由中國工兵擬定的氯氣泄漏事件緊急處理方案及保障方案。一致認為中國工兵的處理方案依據(jù)可靠,方法科學。

在聯(lián)利團的動議下,全體代表同意成立排險領(lǐng)導小組,并由中國工兵連指揮初慶華中校任排險領(lǐng)導小組總指揮,中國工兵連副指揮于洋任排險領(lǐng)導小組副總指揮,聯(lián)利團及第四戰(zhàn)區(qū)作戰(zhàn)、工兵、民事警察、后勤等部門負責人為排險小組組員。

為了確保搶險工作安全科學,萬無一失,聯(lián)利團后勤支援處阿扎爾處長帶領(lǐng)的考察組在工兵連指揮初慶華、副指揮于洋、楊繼斌及與會代表的陪同下,身著防護服,頭戴防護帽及防毒面具,再次進入現(xiàn)場進行勘察,并根據(jù)中國工兵所提出的方案,在現(xiàn)場進行了反復論證。

根據(jù)現(xiàn)場論結(jié)果,維和工程兵大隊立即成立了以雷鋒連為主,加強部分技術(shù)骨干,共35人的氯氣事件處理排險隊,并著手籌備器材、裝具,檢修裝備。

20時,維和大隊作戰(zhàn)室燈火通明。已經(jīng)勞累一天的中國維和官兵們顧不上休息,再次利用多媒體以實地作業(yè)的方式進行了模擬推演。

針對排險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排險隊員們進行了認真的研究討論,制定了解決方案,做到了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每一個步驟、每一個動作都心領(lǐng)神會。

這是一個難以入睡的夜晚。

作為中國工兵指揮,初慶華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出國前,各級首長的囑托時刻回響在他的耳畔:“切實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確保每一名官兵都安全順利地回國!”這既是各級首長的要求,更是維和大隊黨委所追求的目標。

然而,面對毒氣的侵蝕,面對利比里亞人民的災難,面對聯(lián)利團各級官員的高度信任,特別是面對雷鋒團這面旗幟,曾經(jīng)有過參戰(zhàn)經(jīng)歷的初慶華陷入了沉思。

初慶華再次拿起了搶險方案,從頭至尾重新推演了一遍遍,直到成竹在胸,他才滿意入夢。

6月21日上午8時整,綏德魯市上空陰云密布,涼風習習,為處理氯氣泄漏帶來了絕佳時機。

35名排險隊員身穿銀色防護服,頭戴紅色防護帽、藍色防護面具、防護眼鏡,腳蹬防護陸戰(zhàn)靴,迅速集合,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搶險車等9臺大型裝備一字排開,閃爍著警燈的救護車、消防車、警車緊急待命。

初慶華總指揮、于洋副總指揮再次檢查了排險人員的裝具,排險用的裝備和各項準備工作。

排險隊隊長、雷鋒連指導員王軍對全體排險人員進行了思想動員,全體官兵表示:

以一流的素質(zhì)、過硬的技術(shù)、頑強的作風圓滿完成排險任務,為祖國爭光,為軍旗增輝,為雷鋒團隊爭榮譽。

在中國工兵出發(fā)的沿途5公里的道路上,站滿了觀望的黑人群眾,他們反復說著剛剛學會的中國話“謝謝,中國人”。

從搶險現(xiàn)場封閉,沿途道路完成人員疏散和戒嚴,到搶險人員全部就位,前后僅僅用了10分鐘。

初慶華總指揮立刻下達開始行動的命令。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但這卻關(guān)系著大吉達省1萬多人的生命安全,全體搶險將士深知完成這項任務的重要意義。

10名黨員干部骨干在仔細地檢查了自己的防護裝具后,在初慶華和于洋的帶領(lǐng)下鉆進了房屋,冒著還在不斷泄漏的氯氣,開始用塑料、防雨布對罐體進行密封和捆綁。

汗水順著厚厚的防護服流進了皮靴,濕透了衣衫,沉重的呼吸令搶險官兵難以忍受。

有的戰(zhàn)士摔倒了又爬起來;有的戰(zhàn)士眼睛里浸入了汗水,辛辣辣的灼痛;還有的戰(zhàn)士感到酷熱難耐,口干舌燥……但對這一切,他們?nèi)徊活櫋Hw官兵始終銘記著大隊首長的要求:確保安全,確保萬無一失,確保搶險成功。

為了保證缸體不受震動,他們在地上鋪上了厚厚的沙子;在搶險車拖吊過程中,為了不使氣罐左右搖擺,泄漏更多的氣體,戰(zhàn)士們用肩膀緊緊地頂住300多公斤重的大罐。

經(jīng)過40多分鐘緊張的工作,兩個泄漏的氯氣罐被密封后,準確無誤地拖吊上了運輸車。

警燈呼嘯,機械轟鳴。兩罐氯氣被運往郊區(qū),深埋在5米多深的地下。

為了不致繼續(xù)泄漏的氯氣造成二次污染,中國工兵還負責任地將自己從國內(nèi)帶來的300公斤生石灰無償?shù)孬I了出來,覆蓋在缸體上,使泄漏出來的氯氣在地下水和生石灰的作用下,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氯化鈣沉淀,保護了當?shù)氐沫h(huán)境。

最后,中國工兵利用消防車對原泄漏點進行了徹底的洗消,圓滿完成了氯氣泄漏搶險任務,安全順利地返回營區(qū)。

被解除戒嚴的群眾紛紛涌到大街兩邊,揮手向中國搶險官兵致謝。很多黑人不停地抹著眼淚說“Chinese,Good”。

22日上午,聯(lián)利團組織專家對供水站氯氣泄漏點的空氣指數(shù)進行了抽樣測試,所有指標已經(jīng)基本恢復正常。

一封經(jīng)過特殊裝裱的感謝信飛到了中國工兵、聯(lián)利團,以及聯(lián)利團最高指揮官克萊茵將軍的手中。

這是應綏德魯全體市民的一致要求,由大吉達省省長布魯親筆起草的感謝信。

布魯省長在信中說:

中國工兵為了大吉達省和綏德魯市人民的健康,他們的指揮官和戰(zhàn)士冒著生命危險,安全地完成了氯氣泄漏事件的處理。

現(xiàn)在,這里已經(jīng)恢復了正常的秩序,疏散的群眾正準備回到他們的家中。這一切都是中國工兵帶給我們的,我和大吉達省的人民、綏德魯市市民非常感動。

中國工兵是一支工作出色、追求利比里亞人民的健康幸福的部隊,也是一支我們非常信任和擁護的部隊!雷鋒精神在非洲大地閃光

中國工兵是以雷鋒生前所在團為主組建的。出國后,當中國工兵看到幾乎被戰(zhàn)亂摧毀的利比里亞現(xiàn)狀和無所事事的群眾后,更感到雷鋒那種無私奉獻的精神,無疑是這個國家的人民所迫切需要的精神財富。

4月的非洲,水果飄香,熱浪襲人。

“雷鋒班”戰(zhàn)士堅持利用業(yè)余時間,為營地附近的小學生們介紹雷鋒事跡,講雷鋒故事。

經(jīng)過戰(zhàn)士們反復講解,他們逐漸了解了雷鋒事跡,知道雷鋒是一個熱愛和平、奉獻愛心、講究團結(jié)、提倡互助的典型,他們?yōu)槔卒h這種偉大的精神所折服。

當他們看到戰(zhàn)士們手上拿著的中英文對照本《雷鋒故事》時,爭先恐后地索要,并反復向戰(zhàn)士們表白“我們愛雷鋒,我們愛和平,我們愛中國”。

中國工兵在每個學校贈送《雷鋒故事》書時,都這樣要求全體學生:

你不能把這本書拿回到家里藏著,你必須和你的同學分享,你必須保證你身邊每一個同學都看過這本書并了解了雷鋒的故事。

利比里亞時間4月27日,維和工程兵大隊副大隊長張岑楠、雷鋒連指導員王軍、雷鋒班兩任班長李有寶、李貴臣帶著維和大隊專門印刷的中英文對照本《雷鋒故事》、雷鋒銅版像以及20多件印制著“傳播雷鋒精神,維護世界和平”的白色襯衫,來到了利比里亞最高學府利比里亞大學。

已經(jīng)提前得知這一消息的利比里亞大學學生會主席玻貝、學聯(lián)廣播電臺臺長吐帕,早早地迎在了校門口。中國官兵的車隊一到,他們立即迎了上來,高聲呼喊“歡迎中國朋友”。

已經(jīng)有153年建校歷史、歷14年的內(nèi)戰(zhàn),剛剛復校還不到1年的利比里亞大學師生們,十分重視中國維和軍人的到來。他們特意組織學生從廢舊的教學庫中艱難地找出了利比里亞大學?;?,把因在戰(zhàn)爭中受損的會議室裝點一新,并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

校長肯里特意穿上節(jié)日的盛裝,全體學生起立唱圣經(jīng),致歡迎詞。當張岑楠代表維和大隊把雷鋒銅版像贈送給該校時,肯里校長緊緊握著岑楠的手說:

我們將把這份禮物作為本校的永久藏物保留起來。

學生把贈送給他們的襯衫立即穿在身上,一個勁地拉著中國維和人員的手說:“雷鋒,請和我們照個像吧!”

當維和官兵點頭同意時,附近正在休息的學生們看到維和官兵正在照像,也紛紛潮涌過來,形成了近百人的隊伍,他們把維和官兵簇擁在中間,留下了極為罕見的“合家歡”。

在彼得魯赫高校,當中國維和官兵把中英文版的《雷鋒故事》送到學生們的手中時,很多學生立即打開朗讀起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當海塔校長聽了雷鋒事跡介紹,閱讀完《雷鋒故事》的內(nèi)容簡介后,立即說:

我們感謝上帝給了我們這次的相會,我們是一個久經(jīng)戰(zhàn)亂的國家,我們需要和平,你們的戰(zhàn)士雷鋒就是一個熱愛和平的人,我們要把這本書作為學生的推薦讀物,讓每一個人都為了和平而工作、生活。

海塔校長還要求中國維和官兵給聯(lián)系,他們要和襯衫上的學校,即雷鋒中學,建立友好的關(guān)系,并把這種關(guān)系永遠地傳播下去。

7月16日,利比里亞新國家廣播電臺在黃金時間播發(fā)了一條錄音消息:

7月15日,大吉達省12所中小學40多名師生代表在彼德省長的帶領(lǐng)下,參觀了中國工程兵連營區(qū)和雷鋒紀念館。

中國工程兵指揮官初慶華中校向師生們介紹了偉大的戰(zhàn)士雷鋒生平事跡,贈送了《雷鋒故事》書籍和學習用具。

中國工程兵大隊就是以偉大的戰(zhàn)士雷鋒生前所在部隊為主組建的,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行列中享有盛名的部隊。

中國工程兵為了弘揚雷鋒精神,把雷鋒精神傳播到非洲,造福利比里亞人民,他們在非洲大地上建立了第一個雷鋒紀念館,即雷鋒事跡展室。

這個展室占地面積120多平方米,按照10個部分,包括前言、平凡而偉大的戰(zhàn)士、刻苦學習的釘子精神、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品質(zhì)、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永遠的懷念、偉大的號召親切的關(guān)懷、外國友人與雷鋒、今日雷鋒團,共展出雷鋒各個時期生活工作圖片,學雷鋒活動圖片以及“雷鋒團”建設圖片150多幅,并配有中英文對照說明。

中國工程兵還將雷鋒班班旗、雷鋒連連旗懸掛于展室題詞臺兩側(cè),便于來賓攝影留念。

雷鋒紀念館建成以來,先后接待了國際紅十字會組織、埃塞俄比亞、孟加拉國、愛爾蘭等國家和組織270多人的參觀,為擴大中國工程兵在國際上的影響創(chuàng)造了條件。

利比里亞大吉達省省長彼德在參觀完雷鋒事跡展后,又要求再詳細了解雷鋒的事跡。通過一個多小時的提問和詳細閱讀《雷鋒故事》,彼德省長虔誠地在留言本上寫道:

我知道中國工程兵為什么出色,因為他們都是雷鋒。

11月25日,歷經(jīng)14年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利比里亞大吉達省迎來了第一次“和平”聚會。1000多名學生、市民和工商界代表聚集在剛剛修繕一新的省政府禮堂,參加由大吉達省政府組織的“讀雷鋒、學雷鋒”演講會。

大吉達省政府為了消除暴力沖突,推動和平進程,宣揚中國工兵的維和事跡,用雷鋒精神凝聚民心,他們多次到中國工兵營區(qū)參觀、學習,并最終籌劃組織了這個活動。

為了搞好這個活動,當?shù)卦S多學校、團體都先后來到中國工兵參觀學習,邀請中國工兵的指揮官為他們宣講雷鋒事跡。

自從來利比里亞維和以來,中國工兵全體官兵不但利用多種形式和方法來傳播雷鋒精神,更用自己的切身行動,讓雷鋒精神深深地扎根于了這個國家。

幾個月來,中國工兵為這個戰(zhàn)亂國家搶修道路678公里,架設橋梁21座,打通了大吉達省通往首都蒙羅維亞、沿海港口格林威爾、哈珀的重要交通干線。

8月2日,正在里弗塞斯考察的利比里亞外交部長尼姆利親眼目睹了中國工兵在傾盆大雨中為利比里亞修路時的場景。尼姆利緊緊握著道橋搶修隊指揮張岑楠的手感動地說:

你們讓我們懂得了怎樣工作,讓我們知道了我們?yōu)楹呜毟F,中國工兵在維和行動中,把這里當成了自己的家,像為自己國家搞建設一樣幫助我們搞建設,我很感動,我實在找不出表揚你們的語言了,謝謝你們!

中國工兵還在他們的駐地――大吉達省綏德魯市幫助當?shù)厝诵藿擞糜诔藳鲂菹⒌?ldquo;友好亭”,為貧困群眾送藥巡診,幫助當?shù)卣烹U救災。

中國工兵先后為地方撲滅房屋大火、解除傾倒電線?危險、挽救兒童生命、扶貧捐困等受到駐地群眾交口稱贊的好事150多起。

中國工兵的雷鋒行動,增加了當?shù)啬切┦熘卒h故事的人們對雷鋒的信仰和崇拜。

大吉達省省長嘎沃在這次活動的開場致辭中說:

中國工兵以他們出色的行動和對我們的熱愛,向我們展示了中國優(yōu)秀的戰(zhàn)士雷鋒,今天看來,雷鋒是中國人的財富,也是我們的財富。

綏德魯高級中學校長科曼率領(lǐng)學生高聲朗誦了的雷鋒名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隨后,4名學生分別登臺演講自己對雷鋒的理解和學習的體會。20名學生組成4個參賽小組,展開了雷鋒生平知識競賽。

17名群眾上臺即興對“雷鋒為什么被一些不了解他的人稱作是‘傻子’”這個問題,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校長科曼插話說:

“傻子”精神,實質(zhì)上就是多做貢獻、少取報酬的精神。我們從出生到長大成人,既離不開對家庭對社會的索取,也不能不對家庭和社會作出自己的回報和奉獻。在這種奉獻與索取之間,具體到每個人,其所得所失計算起來可能會千差萬別,但從總體上進行衡量,則必定是奉獻多于索取,積累大于消耗,樂于吃虧的“傻子”多于只知占便宜的“聰明人”。不然,我們的生活就不可能越來越美好。

榮獲本次演講活動第一名的綏德魯多功能高中的優(yōu)秀學生代表克里斯蒂娜不僅能熟練背誦雷鋒的名言警句,還能熟練講出《雷鋒故事》中的任何一個章節(jié)。

克里斯蒂娜在演講中虔誠地說:

我喜歡雷鋒,不,應該說我愛雷鋒,他無時無刻不在準備著幫助他人,我也想成為一個像他那樣的人,做一個為利比里亞人民無私奉獻的雷鋒。

參賽者虔誠地回答,深刻地理解和自己對雷鋒的敬仰崇拜,贏得了在場1000多名觀眾的熱烈掌聲!

點擊獲取下一章

手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