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首源姚際恒著
大雅
行葦
敦、彼、行、葦,牛、羊、勿、踐、履、方、苞、[評]取興自佳。、方、體,維、葉、泥、泥、本韻。戚戚兄弟,莫遠具爾。或、肆、之、筵,或、授、之、幾、本韻。[評]為末章地?!鹋d也。
肆筵、設(shè)、席,授幾有、緝、御、或獻或酢,洗爵、奠斝。本韻。醓、醢之薦,或燔或炙。嘉殽脾臄,或、歌、或、咢、本韻?!鹳x也。下同。
敦弓既堅,四鍭既鈞,舍矢既均,序、賓、以、賢、本韻。敦弓既句,既挾四鍭。本韻。四、鍭、如。樹。[評]形容貫革,妙。序、賓、以、不、侮、本韻。
曾孫維、主,酒醴維、醹、[評]應(yīng)上二「賓」字。酌、以、大、斗,以、祈、黃、耇、本韻。黃。耇。臺。背。以。引。以。翼。[評]有致,如畫。壽考維祺,以介景福。本韻。
小序謂「忠厚」。按左傳曰「雅有行葦,昭忠信也」,此本之為說。大序謂「內(nèi)睦九族,外尊事黃耇,養(yǎng)老、乞言,以成其福祿焉」。朱仲晦謂「逐句生意,無復(fù)倫理」,是。蓋末章惟言優(yōu)老,非養(yǎng)老之禮;而「乞言」尤涉附會,詩中無之也。乃其自撰,則謂「疑祭畢而燕父兄、耆老之詩」。鄒肇敏曰:「夫孔熯之余,再欲逞破的之技,即少壯者不堪,又可苛求于高年乎!」何玄子曰:「此未免為末章『曾孫』二字所誤。燕毛之禮,在祭畢賓興之后;如楚茨之燕,不及異姓;而況篇中又有『舍矢序賓』之事,其非燕毛之禮甚明?!苟f駁朱,皆是。
然則是詩者,固燕同、異姓父兄、賓客之詩,而酢、射禮亦并行之,終之以尊優(yōu)耆老焉。古禮不可考,不得以后世禮文執(zhí)而求之也。
何玄子謂此詩美公劉:一征之吳越春秋,曰「公劉慈仁,行不履生草,運車以避葭、葦」。一征之列女傳,曰:「晉弓工妻謁于平公曰:『君聞昔者公劉之行乎牛、羊踐葭、葦,惻然為痛之?!弧!挂徽髦醴麧摲蛘?,曰:「公劉厚德,恩及草、木,牛、羊、六畜且猶感德。」一征之后漢書,桓榮曰:「昔文王葬枯骨,公劉敦行葦,世稱其仁?!拱措s說所傳,王符、桓榮皆本列女傳。雖未必為此詩正解,但何氏搜考可謂博矣;今載于此,以備一說。
[一章]「行葦」當(dāng)音「杭」,謂成行列也。以「行」如字訓(xùn)「道」,恐非。
[三章]「敦弓既堅」一段,此正射也?!付毓染洹挂欢危私K射也。蓋初射不釋算,故略之不言。
[四章]上章言與賓射,此章則因老者不射,恐其寥落,而酌大斗以祈其年,相與引翼而出,所以優(yōu)老也。
【行葦四章,章八句?!繌募瘋?。
既醉
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評]不言「殽」,妙。君子萬年,介爾景福。本韻?!鹳x也。下同。
既醉以酒,爾。殽。既。將。[評]不言「飽」,妙。君子萬年,介爾昭明。本韻。
昭、明、有、融,高朗令終。令終有俶,公尸嘉告。本韻。
其、告、維、何、「籩豆靜喜。朋友攸攝,攝以威儀。本韻。
威、儀、孔、時,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本韻。
其、類、維、何、室家之壺。君子萬年,永錫祚胤。本韻。
其、胤、維、何、天被爾祿。君子萬子,景命有仆。本韻。
其、仆、維、何、厘爾女士。厘爾女士,從以孫子」。本韻。
小序謂「太平」,泛混。大序謂「醉酒、飽德,人有士君子之行」,規(guī)摹孟子,絕可笑。集傳謂「父兄所以答行葦」,行葦既未必為祭詩,又何答也且后數(shù)章皆從「公尸嘉告」而衍之,非謝答之辭也。
此祀宗廟禮成,備述神嘏之詩。
[一章]「醉酒」言尸猶與生人同,「飽德」則與生人異,在不即不離間,真善于言尸之飽也。此豈后世摛詞家所能夢見!
[三章]「高朗令終」,鄭氏曰:「天既與女以光明之道,又使之長有高明之譽,而以善名終?!勾苏f是;即「以永終譽」之意。自孔氏釋「令終」為「考終命」,則又承鄭之誤而誤者。何也鄭氏妄以「景?!篂椤肝甯!?,故孔氏遂牽合之。集傳從之,非也。
[五章]「類」,鄭氏謂「族類」是。曰:「謂廣之以教道天下也。春秋傳曰『潁考叔,純孝也,……施及莊公』?!挂C亦明。毛傳以「類」訓(xùn)「善」,集傳從之,亦非。
【既醉八章,章四句?!?/p>
鳧鹥
鳧鹥在涇,公尸來燕來宜。爾酒既清,爾殽既馨。公尸燕飲,福、祿來成。本韻。○興也。下同。
鳧鹥在沙,公尸來燕來宜。爾酒既多,爾殽既嘉。公尸燕飲,福、祿來為。本韻。
鳧鹥在渚,公尸來燕來處。爾酒既湑,爾殽伊脯。公尸燕飲,福、祿來下。本韻。
鳧鹥在潀,公尸來燕來宗。既燕于宗,福、祿攸降。公尸燕飲,福、祿來崇。本韻。
鳧鹥在亹,公尸來止熏熏。旨酒欣欣,燔炙芬芬。公尸燕飲,無、有、后、艱、本韻。
序謂「守成」,泛混。鄭氏于上章下曰:「祭祀既畢,明日又設(shè)禮而與尸燕,成王之時尸來燕也?!勾苏f可為詩旨。而集傳本之,因謂「祭之明日繹而賓尸之樂」;然又有誤。孔氏曰:「燕尸之禮,大夫謂之『賓尸』,即用其祭之日;今有司徹是其事也。天子、諸侯則謂之『繹』,以祭之明日。春秋宣八年言『辛巳,有事于大廟;壬午,猶繹』,是謂在明日也。」此「公尸燕飲」是繹祭之事,疏語分別明了,惜乎其未閱耳。
[一章]嚴(yán)氏曰:「渭水東流,先會豐而后會涇;豐水自南而入渭,涇水自西北而入渭。文王居豐,在豐水之西,則越豐而后至涇;武王居鎬,在豐水之東,則去涇近矣?!拱创苏f則謂武王祭祀之詩。唯首章涇是水名,余俱從涇上推說耳。其云「公尸」者,組紺以上第祀以天子之禮,而不追王其尸;服以先公之服,故稱「公」與
【鳧鹥五章,章六句?!?/p>
假樂
假左傳、中庸作「嘉」。樂君子,顯顯令德。起二句無韻。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本韻。之。賦也。下同。
千祿、百福,子孫千億。本韻。穆穆皇皇,宜君宜王。不、愆、不、忘,率、由、舊、章、本韻。
威儀抑抑,德音秩秩。無、怨、無、惡,率、由、群、匹、本韻。[評]對上。受祿無疆,四方之綱。本韻。
之、綱、之、紀(jì),燕及朋友。百辟卿士,媚于天子。本韻。不解于位,民之攸塈。本韻。
小序謂「嘉成王」,想以「不愆不忘,率由舊章」二語耳。然何自而嘉之義亦疏矣。集傳謂公尸之所以答鳧鹥,又涉武斷。何玄子謂贊美武王之德,祭武王之詩;此出時藝作中庸「舜其大孝也與」章以武并舜之習(xí)說耳,豈可用于此詩!或是成王之朝,而其所用則不敢強解。
[三章、四章]集傳云「此與下章皆稱愿其子孫之辭」,絕不可解。
【假樂四章,章六句?!扛舸朔终聫呐f本;中庸引此詩首章可證。嚴(yán)氏分為六章,章四句;季明德分為三章,章八句,皆不必從。
公劉
篤公劉,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積乃倉;乃裹糇糧,于橐于囊,思輯用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啟行。本韻?!鹳x也。下同。
篤公劉,于胥斯原。既庶既繁,既順乃宣,而無永嘆。陟。則。在。巘。復(fù)。降。在。原。本韻。何。以。舟。之。維。玉。及?,?。鞞。、琫。容。刀。本韻。[評]描摹極有致態(tài),亦復(fù)精彩。
篤公劉,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岡,乃觀于京。本韻。京師之野,于、時、處、處,于時廬旅,于、時、言、言,于、時、語、語、本韻。
篤公劉,于京斯依。蹌蹌濟濟,俾筵俾幾,既登乃依。本韻。乃造其曹,執(zhí)、豕、于、牢,酌、之、用、匏、本韻。食之飲之,君之宗之?!钢棺譃轫?。
篤公劉,既溥既長,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其軍三單;度其隰、原,本韻。徹田為糧,度、其、夕、陽,豳居允荒。本韻。
篤公劉,于豳斯館,涉、渭為、亂,取、厲、取、鍛、本韻。止基乃理,爰眾爰有。本韻。夾。其皇澗,。其。過。澗。二「澗」字韻。止旅乃。密。芮。鞫。之。即。本韻。[評]分明圖畫。
小序謂「召康公戒成王」。按詩無戒辭,召康公亦未有據(jù)。集傳漫從之,何耶金仁山謂七月及篤公劉皆豳之遺詩,其言曰:「篤公劉下視商頌諸作,同一蹈厲,七月亦然,豈至周、召之時而后有此哉!且周詩固有追述先公之事者,然皆明著其為后人之作。生民之詩,述后稷之事也,而終之曰『以迄于今』?!裰姡龉殴乱?,而系之以文王之事。此皆后人之作也。若篤公劉之詩,極道岡阜、佩服、物用、里居之詳;七月之詩上至天文、氣候,下至草木、昆蟲,其聲音、名物,圖畫所不能及:安有去之七百歲而言情、狀物如此之詳,若身親見之者!又其末無一語追述之意。吾是以知決為豳之舊詩也?!拱创苏f深為有理。然則此詩者固當(dāng)日豳民公劉之舊詩,而周、召之徒傳之以陳于嗣王與
[一章]毛傳云,「公劉居于邰;而遭夏人亂,迫逐公劉。公劉乃避中國之難,遂平西戎,而遷其民邑于豳焉」,非也。不窋以失官而于戎、狄之間;公劉為不窋之孫,乃自戎、狄處遷,非自邰遷也。大王為狄人所侵,遷岐山;公劉自不安于戎、狄之地而遷之,非迫逐也。故曰「匪居匪康」。
[二章]「舟」,毛傳謂「帶」,或謂「佩」,今未詳?!妇S玉及瑤」,言佩玉也。「鞞、琫容刀」,言佩刀也?!疙@」,刀鞘也;「琫」,刀上玉飾;「珌」,刀下玉飾:小雅「鞞、琫有珌」是也。此但言「琫」,不言珌?!溉莸丁?,謂鞞之容此刀也。毛傳謂「下曰鞞」,混「鞞」為「珌」,非是。「珌」又與「邸雇,非鞞也,蓋誤以「鞞」作「邸茍。集傳解「容刀」為「容飾之刀」,謬。又上既解「鞞」為「刀鞘」,又云「或云『容刀』謂鞞、琫之中容此刀耳」,琫為刀上玉飾,何能容刀,尤謬??傆谥T字之義全未清楚耳。
[三章]「百泉」,嚴(yán)氏曰「泉,水也。今地理家言眾水所聚為得水也」。曹氏據(jù)杜佑云:「百泉在漢為朝那縣,屬安定郡;在唐為百泉縣,屬平?jīng)隹?;?dāng)是其地因詩『百泉』而得名。」何玄子曰:「不窋竄于西戎,其地即今慶陽府是也,有不窋城,又有不窋冢。春秋時為義渠戎國。厥后公劉往遷于豳,蓋道慶陽,經(jīng)平?jīng)龆筮_于今西安府之邠州。邠州乃涇流所經(jīng);而百泉則入于涇水,自平?jīng)龆鴣碚咭?。故詩人之。舊說但謂公劉自邰遷豳,而百泉遂茫然不知其處矣。」
[四章]何玄子曰:「京即上章『京』字。入既依乎此,則宗廟之禮亦依乎此矣。故營建甫畢,即是舉遷廟之禮?!痕劇?,動也?!簼鷿?,言齊也?!后?、幾』,乃供神者。『登』,謂登進神之衣服于坐也?!阂馈?,神所依也。祭統(tǒng)云『鋪筵、設(shè)同幾,為依神也』,正此詩義?!勾苏f可存?!改嗽炱洳堋怪聊耘c群臣燕飲之事。殺豕、酌匏,禮簡不諱,妙?!妇谥?,謂公劉以一身為群臣之君宗也。以異姓之臣言,稱「君」;以同姓之臣言,稱「宗」。合上四「之」字,皆指群臣言。
[五章]「單」,盡也,謂三軍盡出于是也。古「寓兵于農(nóng)」之義如此。鄭氏謂「單」為「無羨卒」,「丁夫適滿三軍之?dāng)?shù)」,迂鑿未然?!笍亍梗珎饔?xùn)「治」。按井田起于三代,商人行助法,公劉仿而行之,故于此治田為糧,以為國用。助法,一夫七十畝;公劉想亦同。不然,為商之臣敢變商之法乎!其后周公增為百畝之制,因取此詩「徹」之一字以為本朝變更之號焉??傊?、周皆有公田,皆治公畢然后治私,故孟子讀「雨我公田」之詩而謂「雖周亦助也」。集傳曰:「一井之田九百畝;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耕則通力而作;收則計畝而分。周之徹法自此始?!蛊湔f謬也。孟子曰:「井九百畝,其中為公田。八家皆私百畝,同養(yǎng)公田。公事畢,然后敢治私事。」八家各自耕百畝,同出力耕公田百畝,如今之「當(dāng)官事」是也。若謂通力而作,計畝而分,是八家合耕九百畝田,均分其粟為九處,公取其一,八家取其八,則是八家皆公九百畝,非「皆私百畝」矣,更不分「公事」與「私事」矣,不與孟子之文明相反乎!而乃引孟子文于前,何也且詩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既無公、私之分,又何先、后之別與如其說,九百畝之廣地安能一鼓而齊作其中勤惰、作止,誰為之察多寡衡量,誰為之分適以長其爭端,又安能相友助而親睦乎!必不可行也!論語「哀公問于有若」章注亦同,其混謬如此。余詳論語通論。
[六章]「爰眾爰有」以下,嚴(yán)氏曰:「其所續(xù)而來者愈多愈有,于是或有夾皇澗而在澗兩邊以居者,或有溯過澗而開門向水以居者。既而來止之旅日以益密,皇澗、過澗之旁不足以容之,于是又就芮水之外而居之。」沈無回曰:「末章處新附民也。新附之民,公劉作館以居之。將治其宮室,于是先涉渭水取厲、鍛;既定其止居,乃疆其田、里。其相率而來者遂日眾而日有也」。舊作「總其始、終」,不勝重復(fù)矣。
【公劉六章,章十句?!?/p>
泂酌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饎。豈弟君子,民之父母。本韻。○興也。下同。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濯罍。豈弟君子,民之攸歸。本韻。
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可以濯溉。豈弟君子,民之攸塈。本韻。
小序謂「召康公戒成王」,未有以見其必然。大序謂「皇天親有德,饗有道也」,依仿左隱三年「周、鄭交質(zhì)」中語,益鄙淺。
詩之取興,多有微微相關(guān)者,不必執(zhí)泥求之。集傳曰:「言遠酌彼行潦,挹之于彼而注之于此,尚可饎;況豈弟之君子,豈不為民之父母乎!」只此意亦足?;蜃I其以行潦比君子為不倫,取蘇氏之說曰:「流潦,水之薄也,然茍挹而注之,則可以饎;言物無不可用者。是以君子之于人未嘗有所棄,猶父母之無棄子也?!够蛴衷唬骸鸽m行潦污賤之水,茍挹之于彼而注之于此,則遂可以饎。孟子曰『雖有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事上帝』?!拱创硕f曲合興義,未免迂滯。人必有喜其說者,故詳焉。
【泂酌三章,章五句?!?/p>
卷阿
有卷者阿,飄風(fēng)自南。豈弟君子,來游來歌,與上「阿」。以矢其音。本韻?!鹋d也。
伴、奐、爾、游、矣,優(yōu)、游、爾、休、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似先公酋本韻。矣。賦也。
爾土宇昄章,亦孔之厚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百神爾主本韻。矣。賦也。
爾受命長矣,茀祿爾康矣。豈弟君子,俾爾彌爾性,純嘏爾常本韻。矣。賦也。
有馮有翼,有孝有德,以引以翼。豈弟君子,四方為則。本韻?!鹳x也。
颙颙卬卬,如圭如璋,令聞令望。豈弟君子,四方為綱。本韻?!鹳x也。
鳳、凰、于、飛,翙、翙、其、羽,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士。維君子使,媚、于、天、子、本韻。○比而賦也。
鳳凰于飛,翙翙其羽,亦、傅、于、天、藹藹王多吉人。維君子命,媚、于、庶、人、[評]媚庶人,妙?!鸨卷?。○比而賦也。
鳳?;?。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隔句矣。于。彼。朝。陽。本韻。菶。菶。萋。萋。雝。雝。喈。喈。本韻[評]一章皆比意,全在空際描寫,甚奇?!鸨纫病?/p>
君子之車,既庶且多。君子之馬,既閑且馳。矢、詩、不、多,維、以、遂、歌、本韻。○賦也。
小序謂「召康公戒成王」,未見其必然。按書立政曰,「繼自今立政,其勿以憸人,其唯吉士」,與此篇中語意相近,則亦謂周公也?;蛞駮o(jì)年,以為「成王三十三年,游于卷阿,召康公從」,政附會此而云,不足信。大序謂「求賢、用吉士」原作「用賢,求吉士」,誤,茲校改。無意義,且亦只說得后半。按此篇自七章至十章,始言求賢、用吉士之意。首章至六章,皆祝勸王之辭。唯五章亦見用賢意;然曰,「豈弟君子,四方為則」,則仍祝勸之辭也。自鄭氏切合大序「求賢」之說,以通篇皆作「求賢」解,因以「豈弟君子」為指賢者,非矣?!肛M弟君子」從來指王,不應(yīng)此篇獨指賢者。且如是,則章章贊美賢臣,豈對君賡歌之體況「四方為則」、「四方為綱」豈贊臣語耶嚴(yán)氏更為鑿說,謂「周公有『明農(nóng)』之請,將釋天下之重負以聽王之所自為??倒珣]周公歸政之后,成王涉歷尚淺,任用非人,故作卷阿之詩,反復(fù)歌,欲以動悟成王」,因以每章「豈弟君子」鑿實為指「賢」。噫,何其武斷也!
[二章]「彌」,釋文「益也」?!笍洜栃浴梗^充足其性,使無虧間也;不可解作「終命」,亦不可說入理障?!赶裙顾浦肝?、武,當(dāng)曰「先王」,抑亦可互稱與
[七章]集傳云:「鄭氏以為『因時鳳凰至,故以為喻』,理或然也」。又云,「既曰『君子』,又曰『天子』,猶曰『王于出征,以佐天子』云爾?!菇允?。
[九章]鳳凰之鳴在于高岡,梧桐之生亦在高岡,適當(dāng)朝陽,而鳳凰棲止其上,喻賢人適匯集于朝寧之地;志一時之極盛也;其意不盡。又于梧桐申之以「菶菶萋妻」,鳳凰申之以「雝雝喈喈」,皆鏤空之筆,不著色相,斯為至文。山向東為「朝陽」,向西為「夕陽」,詩意本是高岡朝陽,梧桐生其上,而鳳凰棲于梧桐之上鳴焉;今鳳凰言「高岡」,梧桐言r1原作「梧桐生朝陽」,體會語氣,「生」常作「言」,今改。「朝陽」,互見也。解者不知,見詩是鳳凰鳴高岡,梧桐生朝陽,則鳳凰、梧桐兩不相屬;雖漫引莊子「鳳凰非梧桐不棲」之言,而究不知所合一也。于是鄭氏以「鳳凰鳴高岡」喻賢者居高位,則于「梧桐」更無著落,只得以之喻君;且以「朝陽」為溫仁之氣,亦喻君德。解者至今從之,豈不鑿而謬乎!嚴(yán)氏則以為喻太平之時。未見「梧桐」可喻太平也!毛傳曰:「梧桐不生山岡,太平而后生朝陽。」幾曾見梧桐不生山岡,又必太平而后生朝陽且其語持兩端,亦模糊。「萋萋」,不特盛貌,有棲止之義。
[十章]末章言王朝雖多吉士,猶恐野有遺賢,欲王多盛其車馬以待之也。此余意。集傳曰「承上章之興也」。以上章為興,以此章為所興之事,謬甚!且止既以為比矣,此又以為興,亦舛。又以「菶菶萋萋」興君子之車馬,「雝雝喈喈」興眾多而閑習(xí),更不可解?!覆欢唷官N「矢詩」言,雖童稚亦知。集傳云「意若曰『是以足以待天下之賢者而不厭其多矣』」,并不可解。
【卷阿十章,六章章五句;四章章六句?!?/p>
民勞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無、縱、詭、隨,以謹無良。式、遏、寇、虐,憯不畏明。柔遠、能邇,以定我王。本韻?!鹳x也。下同。
民亦勞止,汔可小休!惠此中國,以為民逑。無縱詭隨,以謹怓。式遏寇虐,無俾民憂。無棄爾勞,以為王休。本韻。
民亦勞止,汔可小息!惠此京師,以綏四國。無縱詭隨,以謹罔極。式遏寇虐,無俾作慝。敬慎威儀,以近有德。本韻。
民亦勞止,汔可小愒!惠此中國,俾民憂泄。無縱詭隨,以謹丑厲。式遏寇虐,無俾正敗。戎、雖、小、子,而、式、弘、大、本韻。
民亦勞止,汔可小安!惠此中國,國無有殘。無縱詭隨,以謹繾。綣。式遏寇虐,無俾正反。王、欲、玉、女,是、用、大、諫、本韻。
小序謂「召穆公刺厲王」。集傳謂「乃同列相戒之辭」,亦是;但云「同列相戒」,稍寬泛。今合兩家之說,當(dāng)云「召穆公刺厲王用事小人以戒王也」。
[一章]開口說「民勞」,便已凄楚?!搞嗫尚】怠?,亦安于時運而不敢過望之辭。曰「可」者,又見唯此時為可,他日恐將不及也;亦危之之辭。王所用之人,必陰為詭隨以惑上意,而實為寇虐以害生民,戒以無縱之而式遏之;每章皆提唱此二句,則其意最重乎此可知也。各章上八句皆一意,而以承接見變換;唯末二句則每章各出一義,此則正告之,望之以遠大也。
[二章]末二句,姑誘之以勉其終也。
[三章]末二句,教之以近君子也。
[四章]末二句,深責(zé)之也。
[五章]「繾綣」字妙。小人之固結(jié)其君,君之留戀此小人,被二字描摹殆盡。末二句言王雖愛女而我用大諫之,述作此詩之旨也。
【民勞五章,章十句?!?/p>
板
上、帝、板板,下、民、卒癉!出話不然,為猶不遠。靡圣管管,不實于亶,猶之未遠,是用大諫!本韻?!鹳x也。下同。
天、之、方、難,無、然、憲、憲、本韻。天、之、方、蹶,無、然、泄、泄、本韻。辭、之、輯、矣,民、之、洽、本韻。矣、辭、之、懌、矣,民、之、莫、本韻。矣。[評]此詩多用正言,極文章變化之妙。
我雖異事,及爾同僚。我即爾謀,聽我囂囂。我言唯服,勿以為笑!先、民、有、言,「詢、于、芻、蕘、」。本韻。
天之方虐,無然謔謔。老夫灌灌,小子蹻蹻。匪我言耄,爾用憂謔。多、將、熇、熇,不、可、救、藥、本韻。
天、之、方、懠,無、為、夸、毗、威儀卒迷,善人載尸。民之方殿屎,則莫我敢葵。喪亂蔑資,曾莫惠我?guī)?。本韻?/p>
天。之。牖。民。[評]正言。如。塤。如。篪。[評]取喻奇。如。璋。如。圭。如。取。如。攜。[評]空喻一句?!鸨卷崱y、無、曰、益,牖、民、孔、易、民、之、多、辟,無、自、立、辟、!本韻。
價。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本韻。懷。德。維。寧。[評]空一句。宗。子。維。城。本韻。[評]正言,絕大議論。無、俾、城、壞,無獨斯畏!本韻。
敬、天、之、怒,無、敢、戲、豫、敬、天、之、渝,無、敢、馳、驅(qū)、本韻。昊。天。曰。明。及。爾。出。王。本韻。昊。天。曰。旦。及。爾。游。衍。本韻。[評]正言。
小序謂「凡伯刺厲王」。按厲王時唯召穆公、凡伯為老臣,故分上篇為召穆公,此篇為凡伯,亦臆度之見。此蓋刺厲王用事小人而其旨歸于諫王也。
[一章]下句用「下民」,故上句用「上帝」以對之?!赴灏濉梗七|隔之意;毛傳以「板」為「反」,恐未然?!腹芄堋梗菩≈亲杂弥?,毛傳謂「無所依系」,亦未然。
[二章]「辭輯」四句,正言告之,承上章「出話不然」之意來。篇中正、反間雜,若無倫次然,正見意志迫切也。
[五章]毛傳曰「蔑,無也。資,財也」,故下接以「莫惠我?guī)煛?,甚明白易解。集傳曰「『資』與『咨』同,嗟嘆聲也」,謬;且上「殿屎」既為呻吟,此又為嗟嘆乎!
[七章]「大宗」,君之宗族也?!缸谧印?,適子也。「價人」、「大師」、「大邦」、「大宗」、「宗子」,此五者也;「懷德維寧」空說一句,借以聯(lián)絡(luò)上下,足成六句耳。集傳曰「言是六者皆君子之所恃以安」,大有語病。
[八章]「昊天曰明」四句,言天人相接處甚嚴(yán)而精。
【板八章,章八句?!?/p>
蕩
蕩蕩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二「辟」字韻,而音義不同。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本韻。○賦也。下同。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起二句無韻。曾。是。強。御。曾。是。掊???。曾。是。在。位。曾。是。在。服。[評]本二句,衍作四句,以「曾是」字弄姿態(tài)。天降滔德,女興是力」。本韻。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義類,強御多懟,流言以對,寇攘式內(nèi)。本韻。侯作侯祝,靡屆靡究」。本韻。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于中國,斂怨以為德。不、明、爾、德,時無背無側(cè);本韻。爾德不明,以無陪無卿」。本韻。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爾。以。酒。不義從式。韻。既愆爾止,靡、明、靡、晦、本韻。式、號、式、呼,俾、晝、作、夜、」本韻。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喪,人尚乎由行。內(nèi)、奰、于、中、國,覃、及、鬼、方、」。本韻。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本韻。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聽,大命以傾!」本韻。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顛、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本韻。
小序謂「召穆公傷周室大壞」。嚴(yán)氏曰:「臣子作詩皆發(fā)于憂國之忠,欲以感悟其君,雖敝壞已極,猶幾其改圖,君、臣之義無所逃于天地之間也?!勾嗽娡醒晕耐鯂@商,特借秦為喻耳?;蛑^傷者傷嗟而已,非諫刺之比。如此,殆類后世詞人吊古之作,非當(dāng)時臣子惓惓之義也。大序謂「天下蕩蕩無綱紀(jì)、文章」。蘇氏曰:「蕩之所以為蕩,由詩之『蕩蕩上帝』也。序以為『天下蕩蕩無綱紀(jì)、文章』,則非詩之意矣?!?/p>
[一章]孔氏曰:「以下諸章皆言『文王曰咨』,此獨不然者,見實非殷商之事,故于章首不言文王以起發(fā)其意也?!勾苏f得之?!柑焐鸁A民」以下,謂天之生民其命難信,無不有初而鮮克有終者?!赋酢梗^文王也;「終」,謂厲王也。此于詩意為近。集傳謂「人降命之初皆善,而少能以善道自終」,似迂。
[二章]作文王咨殷商之辭,猶后世指時事作詩而題為史也?!冈恰棺郑种o如見。
[四章]「時無背無側(cè)」,「以無陪無卿」,何玄子曰:「反面為『背』,不正為『側(cè)』,俱非佳字,皆指小人之?dāng)吭寡砸病Ef說以『背』為前后、左右之稱,背可謂之前乎!其不該明矣。漢書五行志曰:『詩云「爾德不明,以亡陪亡卿;不明爾德,以無背無仄」,言上不明,暗昧蔽惑,則不能知善、惡,亡功者受賞,有罪者不殺?!活佔⒃疲骸貉圆粍e善、惡;有逆背傾仄者,有堪為卿大夫者,皆不知之也。』按班、顏之解已得詩意,但『背』、『側(cè)』、『陪』、『卿』四字俱就小人身上說?!埂笩o背無側(cè)」者,彼實背、側(cè),不知其為背、側(cè),故明有而謂之無也。「無陪無卿」者,不知其不堪為陪、卿而漫以之為陪、卿,故雖有而猶之無也。
[五章]毛稚黃曰:「『俾晝作夜』不曰『俾夜作晝』,造語妙甚。此與『綢直如發(fā)』同,非倒句也,乃倒意也。」
[七章]「雖無老成人」二句,雖指紂時言,意實作者自謂。
[八章]「揭」,起也?!笓堋?,開也。大樹遭仆拔而揭起之時,其枝葉儼然尚未有害也,而其本實先已撥開土矣。言本實既無土滋,而枝葉必隨之以敝壞也。鄭氏訓(xùn)「揭」為「蹶」,「撥」為「絕」,未然。
【蕩八章,章八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