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3 19:14:19

●鄧小平對大家說:“今天不拉手了,因為工業(yè)形勢不好。”

●鄧小平說:“機構不要設多了,機構越多越麻煩,不要搞復雜了。”

●葉劍英目光灼灼地盯著張愛萍,激動地說:“整頓國防工業(yè)非你莫屬!”

● 全面整頓鄧小平整頓鐵路系統(tǒng)

在1975年2月25日至3月8日,中共中央召開的全國工業(yè)書記會議上,鄧小平作了整頓鐵路問題的重要講話《全黨講大局,把國民經(jīng)濟搞上去》。

在講話中,鄧小平指出:

怎樣才能把國民經(jīng)濟搞上去?分析的結果,當前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是鐵路。鐵路運輸?shù)膯栴}不解決,生產(chǎn)部署統(tǒng)統(tǒng)打亂,整個計劃都會落空。所以中央下決心要解決這個問題……

關于解決鐵路問題的辦法,鄧小平在會上提出:

一、“還是要加強集中統(tǒng)一”;

二、“建立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增強組織紀律性”;

三、“反對派性”,鐵道部門的人事調動,由鐵道部統(tǒng)一管理。

在會議期間,中央根據(jù)鄧小平講話的精神和會議討論的意見,經(jīng)毛澤東同意,于3月5日作出《關于加強鐵路工作的決定》,以中共中央1975年9號文件形式下發(fā)。

文件提出:

實行全國鐵路以鐵道部領導為主的管理體制以加強集中統(tǒng)一領導,健全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整頓鐵路秩序,同各種破壞行為作斗爭,確保運輸安全正點等5條重大措施。

會后,鐵道部長萬里率工作組,先后到徐州、太原、鄭州、長沙等,在地方的配合下,對問題嚴重的鐵路局進行了重點整頓。

根據(jù)中央決定精神,首先進行整頓的徐州鐵路分局,僅經(jīng)過1個多月的時間便大為改觀,過去21個月未完成國家計劃,4月份提前3天完成了國家計劃。

其他嚴重堵塞的路局也很快全部疏通,全國鐵路平均日裝車數(shù)創(chuàng)歷史最高水平。

鐵道部還在全國鐵路系統(tǒng)大張旗鼓地學習、宣傳、貫徹鄧小平的講話精神。

鄧小平的講話,立場堅定,旗幟鮮明,觀點明確,措施得力,言辭犀利,針對性強,受到鐵路系統(tǒng)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群眾的熱烈歡迎。并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聽了鄧小平的講話精神傳達以后,廣大領導干部挺起了腰桿,說話響了,膽氣足了,魄力大了,敢抓敢管了;廣大職工群眾氣順了,心齊了,干勁大了,大干社會主義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在鐵路整頓見了成效之后,鋼鐵工業(yè)的整頓緊跟著上來。軍隊、軍工、教育、文藝、科技等領域的整頓,也醞釀展開。

到4月份,原來堵塞嚴重的幾個鐵路局都疏通了。全國20個鐵路局,有19個局超額完成裝車計劃。剩下的南昌局雖然沒有完成計劃,情況也有所好轉。

全國鐵路日裝車平均達到537萬車;煤炭日裝車達到179萬車,是5年來第一次超額完成了計劃。

列車安全正點率也大大提高。全國鐵路貨物運輸量,由上年的下降52%變?yōu)樵鲩L129%。

“全面整頓”在鐵路系統(tǒng)取得成效以后,鄧小平又以鋼鐵工業(yè)為“突破口”,狠抓了對整個工業(yè)生產(chǎn)的整頓。鄧小平整頓工業(yè)戰(zhàn)線

1975年2月25日,在北京召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黨委主管工業(yè)的書記會議。

會議開始這天,國務院主管工業(yè)的領導干部和各省、市,區(qū)的工業(yè)書記聚集在會議廳里。

聽說鄧小平要參加會議并講話,許多人都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特別是那些曾經(jīng)在鄧小平領導下戰(zhàn)斗、工作過的干部,更是對這位老首長重新主持黨和國家的日常工作,而感到由衷的喜悅。

一些人禁不住喜上眉梢,交頭接耳地議論起來;一些人不時地看手表,左顧右盼地環(huán)觀著,希望能快一點見到這位多年未見的老領導。

離開會的時間還差幾分鐘,忽然一個邊門打開了,鄧小平快步走進會議廳。他的身材并不高大,但是體闊肩寬,步伐穩(wěn)健,顯得剛毅有力。

鄧小平神態(tài)安詳?shù)丨h(huán)顧四周。半個世紀斗爭風雨的磨練,使他既不露喜,也不顯憂。對于人們驚喜的目光和熱烈的問候,他只報以含蓄的點頭和瞬間的凝視。

一會兒,幾個省、市領導走上前來,滿面笑容地想與鄧小平握手。

鄧小平卻迅速地舉起右手在空中搖了搖,向大家說:

今天不拉手了,因為工業(yè)形勢不好。

這句話,使全場剎時鴉雀無聲。那些原想與鄧小平握手的干部面面相覷,怔住了,兩眼定定地望著鄧小平。

鄧小平走近大家,站住腳,目光從會場掃過。他看著大家,緩緩地說:

一個國家,沒有物質基礎,形勢不好?。?/p>

這種對1975年年初經(jīng)濟形勢的估計,使在場的大多數(shù)工業(yè)書記心中共有的認識,但是用來代替見面的禮節(jié),卻是在場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的。

鄧小平在沙發(fā)上坐下,不緊不慢地劃著火柴,點燃一支煙,開口說道:

現(xiàn)在有一個大局,全黨要多講。大局是什么?三屆人大和四屆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都講了發(fā)展我國國民經(jīng)濟的兩步設想……

也就是說,從現(xiàn)在算起,還有25年時間,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現(xiàn)代農業(yè)、現(xiàn)代工業(yè)、現(xiàn)代國防和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鄧小平以鐵道系統(tǒng)和冶金工業(yè)整頓的成功經(jīng)驗為典型,全面推開,抓了對整個工業(yè)戰(zhàn)線的整頓。

為了使整個工業(yè)的整頓有章可循,鄧小平指示國家計委,起草一個《關于加快工業(yè)發(fā)展的若干問題》的文件。

在文件起草過程中,鄧小平談了對整頓和發(fā)展工業(yè)的幾點意見:

一是要確立以農業(yè)為基礎,為農業(yè)服務的思想;

二是要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擴大進出口;

三是要加強企業(yè)的科學研究工作;

四是要整頓企業(yè)管理秩序;

五是要抓好產(chǎn)品質量;

六是要恢復和健全規(guī)章制度;

七是要堅持按勞分配原則。

鄧小平的講話,簡明扼要,思路明確,現(xiàn)實針對性很強,這是經(jīng)過較長時間深思熟慮的結果,反映了鄧小平當時對整頓和發(fā)展中國工業(yè)的基本思路和總體看法。

鄧小平的這個講話,不僅對指導文件起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整個中國工業(yè)的整頓和發(fā)展,也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長遠的指導意義。

經(jīng)過鄧小平對工業(yè)戰(zhàn)線的大力整頓,很快就收到了顯著的成效。

7月17日,中共中央轉發(fā)國務院《關于今年上半年工業(yè)生產(chǎn)情況的報告》。

《報告》指出:

3月以來,工業(yè)生產(chǎn)和交通運輸一月比一月好,原油、原煤、發(fā)電量、化肥、水泥、內燃機、低級紙制品、鐵路貨運量等,5、6月份創(chuàng)造了歷史上月產(chǎn)的最高水平。

軍工生產(chǎn)的情況也比較好。

全國工業(yè)總產(chǎn)值,上半年完成全年計劃的474%。

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完?成全年計劃的43%,收支平衡,略有結余。

上半年工業(yè)生產(chǎn)情況的好轉,說明鄧小平開始抓工作以來,對工業(yè)戰(zhàn)線實行的整頓的方針是卓有成效的,是完全正確的。提出整頓鋼鐵工業(yè)辦法

1975年5月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全國鋼鐵工業(yè)座談會。

李先念、鄧小平先后就整頓鋼鐵工業(yè),發(fā)表重要講話。17個省、市、自治區(qū)和11個大鋼廠及國務院有關部委領導,參加了這次座談會。

據(jù)統(tǒng)計,從1975年1到4月份,全國鋼鐵產(chǎn)量比計劃要求少產(chǎn)195萬噸。

四大鋼鐵企業(yè)欠產(chǎn)占全國欠產(chǎn)總數(shù)的一半。

為此,中央在這次會上提出了整頓鋼鐵工業(yè)的任務,要求欠產(chǎn)比較多的幾個大企業(yè),限期扭轉生產(chǎn)下降的局勢。

鄧小平在講話中,提出了整頓鋼鐵工業(yè)的辦法:

從部到廠要建立起強有力的、敢字當頭的、有能力的領導班子,不能軟、懶、散。冶金部的班子軟,要加強一下。

……

落實好政策,把受運動傷害的老工人,老干部、老勞模和技術骨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把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建立起來,大鋼廠要有單獨的強有力的生產(chǎn)指揮機構。

鄧小平在最后指出:

總之,把鋼鐵生產(chǎn)搞上去有很多工作要做,我看,抓住以上這幾條最重要。

鄧小平的講話,全面總結、概括了鐵路整頓的基本經(jīng)驗,明確提出了鋼鐵工業(yè)整頓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方針。振聾發(fā)聵,擲地有聲,字里行間,凝聚著一個老共產(chǎn)黨人對黨對人民事業(yè)高度負責的精神,使與會者受到極大地震動,在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

這次會議確定:

1975年計劃生產(chǎn)2600萬噸鋼的指標不能動,欠產(chǎn)要補上,幾個大鋼廠要限期扭轉局勢。

1975年6月4日,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努力完成今年鋼鐵生產(chǎn)計劃的批示》,并轉發(fā)了冶金部黨的核心小組《關于迅速把鋼鐵工業(yè)搞上去的報告》。

經(jīng)過一個月的整頓,到6月份,欠產(chǎn)嚴重的幾個大型鋼鐵企業(yè)逐步向好的方向轉變,全國鋼的平均日產(chǎn)量不僅不再欠帳,而且還超過了全年計劃平均日產(chǎn)水平。鋼鐵工業(yè)的整頓收到了顯著成效。全面整頓軍隊工作

1975年6月24日至7月15日,在北京召開中央軍委擴大會議。

會議由葉劍英、鄧小平主持,這次會議全面部署了對軍隊的整頓工作。

會議以毛澤東提出的“軍隊要統(tǒng)一”、“軍隊要整頓”為指導方針,討論解決軍隊的整頓問題,即改正不正之風和壓縮軍隊定額、調整編制體制、安排超編干部的問題。

與會同志,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極為熱烈的討論。

7月14日,鄧小平,在會議上作了《軍隊整頓的任務》的重要講話。

鄧小平在講話中,以他一貫的敢于揭露矛盾、正視問題、批評錯誤東西的獨特風格,講了五個方面。即:

一、我們軍隊的狀況;

二、軍隊要整頓;

三、軍委的工作;

四、整編中的干部問題;

五、高級干部的責任。

鄧小平在充分肯定我們的軍隊不管是建國以前,還是建國以后到現(xiàn)在,總的狀況是好的,是經(jīng)得起考驗的”的前提下,著重講了軍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鄧小平說:

我想了一下,有5個字:

腫、散、驕、奢、惰。

在講到“驕”這個問題時,鄧小平舉了個例子:

過去軍隊同志坐公共汽車,向來是給老人,帶娃娃的婦女讓座位的,現(xiàn)在有的不讓了。有個戰(zhàn)士坐車,一位婦女抱著娃娃,他不讓座,娃娃哭了他也不理。旁邊有位老人說,雷鋒叔叔不在了。從這個事情上是可以看出問題的。

在講到“奢”這個問題時,鄧小平說:

……有的人追求資產(chǎn)階級生活方式。他們有的鬧享受,鬧待遇,一切都向高級發(fā)展,住房子越多越好。有的甚至公私不分,沒有什么界限了。有的部隊請客送禮,修建樓堂館所。這些現(xiàn)象相當厲害,而且還在發(fā)展,并沒有剎住。

在“惰”這個問題上,鄧小平說:

惰性,不只是在一些人身上存在,甚至有些機關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高級干部革命意志衰退,追求個人利益,不注意保持革命晚節(jié)。有的人小病大養(yǎng),無病呻吟,官僚主義,工作不努力,不踏實,不深入基層,不親自動手,不動腦筋??棵貢k事,講5分鐘話都要人家寫成稿子照著念,有時還念錯了。這是思想懶惰。

有的人怕字當頭,不敢辦事,不敢講話,怕講錯了挨批。共產(chǎn)黨員為什么怕?為什么不敢講話,為什么不敢負責任?

對上述問題,鄧小平在講話中逐一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尖銳地提出了批評,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軍隊要整頓中,鄧小平指出:

軍隊整頓什么?就是整上面講的“腫、散、驕、奢、惰”那5個字。在軍隊整頓當中,“還要加強干部學習,增強黨性,反對派性,加強紀律性,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作風。”

在軍委的工作中,鄧小平指出:

軍委的工作實際上就是兩件事:第一件是“軍隊要整頓”;第二件是“要準備打仗”。這兩件事都是毛澤東同志講的,我們軍隊工作的綱就是這個。

在整編干部問題,鄧小平指出:

首先自上而下地調整好各級領導班子。我們解決地方問題,包括企業(yè)單位的問題,就是首先解決好領導班子。

鄧小平要求:“領導班子要有威信,敢字當頭,能很好地執(zhí)行黨的方針政策,能很好地工作。”

鄧小平強調,在配備領導班子的時候,“首先要把一二把手選準,要選黨性好、作風好、團結好”、能艱苦奮斗的同志擔任領導班子的一二把手。

在高級干部的責任中,鄧小平指出:

搞好軍隊的責任,首先在我們到會的同志,擴大一點,到軍以上的主要成員。我們這些人把軍隊帶好了,我們黨的一套優(yōu)良傳統(tǒng)就能保持好,軍隊就會非常團結、非常有戰(zhàn)斗力。

幾十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能不能繼承和發(fā)揚,主要靠我們這些老同志的傳、幫、帶。

在講話結束的時候,鄧小平號召與會同志和全軍指戰(zhàn)員,要按照毛澤東同志說的去做:

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爭取更大光榮。

7月15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在會議上作了總結講話,對軍隊整頓問題作了具體部署。

7月19日,經(jīng)毛澤東批準,中共中央向全黨轉發(fā)了中央軍委《關于壓縮軍隊定額、調整編制和安排超編干部的報告》、《葉劍英同志在軍委擴大會議上的總結講話》、《鄧小平同志在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會議精神在全軍傳達貫徹以后,受到全軍指戰(zhàn)員的堅決擁護和熱烈歡迎。軍隊工作迅速走上了全面整頓的軌道。

1975年召開的這次軍委擴大會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發(fā)展史上,一次具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會議。鄧小平精簡整編軍隊

1975年6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召開,在這次會上,鄧小平著重指出了軍隊整頓的工作綱領。

早在同年的2月8日,鄧小平在聽取幾位副總參謀長匯報工作時,強調總參工作第一是抓壓縮定額。

鄧小平指出:

總的精神還是軍隊定額一定要減,節(jié)約下來的錢用在裝備上。辦法是首先搞出個編制來,有了編制,就有了依據(jù),就好統(tǒng)一思想。

2月9日,在新成立的軍委常委會第一次會議上,鄧小平再次重申:

總參的工作次序,第一就是確定編制。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整頓軍隊,就是為了戰(zhàn)備。

3月3日,鄧小平在軍委常委會議上強調:

編制就是制度,有理無理,第一條就是看你合不合編制。

3月24日,鄧小平在討論兵種領導機關編制的軍委常委會議上,指出:

機構不要設多了,機構越多越麻煩,不要搞復雜了。

不久,在6月召開的這次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鄧小平明確強調,中央軍委的工作就是兩件事:

一是”軍隊要整頓”;二是“要準備打仗”。這就是軍隊工作的綱。軍委要抓編制、抓裝備,還要抓戰(zhàn)略,要按次序來抓。

對于如何抓裝備的問題,鄧小平指出:

國家正在考慮下一個五年計劃、十年計劃,軍隊裝備也要有規(guī)劃??蒲幸咴谇懊?。不單是尖端武器、常規(guī)武器有科研問題,就是減輕戰(zhàn)士身上帶的東西的重量,同樣有科研問題。

在如何抓戰(zhàn)略這個問題上,鄧小平指出:

我們作戰(zhàn),有個戰(zhàn)場問題,還有遇到什么情況怎么打法的問題,這些都要設想到。戰(zhàn)略要研究的問題,不僅是作戰(zhàn)問題,還包括訓練。要把訓練放在戰(zhàn)略問題的一個重要位置上。

現(xiàn)在是合成軍隊作戰(zhàn),空中也有,地面也有,水里也有。這就要求提高干部的指揮水平。對我們指揮作戰(zhàn)的水平不能估計高了。如果不注意軍隊訓練,至少在戰(zhàn)爭初期要相當?shù)姑咕褪橇恕?/p>

還要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F(xiàn)在我們的干部不大會管理部隊。……為了提高干部的指揮水平、管理水平,增加他們的知識,要好好辦學校,包括各總部、各軍兵種、各級的學校,都要辦好。

不打仗,除了搞演習以外,辦一點學校,這總是一個辦法。

在談到軍隊整編中的干部問題時,鄧小平認為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好,一是在軍隊內部的處理問題,一是在地方的安置問題。

鄧小平指出:

有幾十萬干部轉到地方,地方要承擔起來,把他們安置好。這也是我們軍隊自己的事情,所以軍隊對地方要支持,要幫忙。在軍隊內部的問題,就是誰留誰去,誰在職誰不在職。

……留在軍隊的師以上干部,誰在職,誰不在職,誰當顧問,解決好這些問題不容易,工作量很大,要妥善處理。

還有一個干部調整、交流問題。除八大軍區(qū)司令員對調外,省軍區(qū)和有些部門的干部也要交流一下,有些人適當調動一下地方有好處,主要是換一個地方可以多接觸一些人,多了解一些情況,遇事也會謹慎一些。

總之,在一個地方呆久了不好。在步驟上,首先要自上而下地調整好各級領導班子。配備班子的時候,首先要把一、二把手選準,要選黨性好、作風好、團結好的?,F(xiàn)在強調一下艱苦奮斗的作風特別重要,有了這一點,好多事情都會變化,都會好起來。

所以現(xiàn)在選干部,特別是選高級干部,要選艱苦奮斗或者比較艱苦奮斗的。

鄧小平最后強調:

搞好軍隊的責任首先在軍以上干部,這些人把軍隊帶好了,我們黨的一套優(yōu)良傳統(tǒng)就能保持好,軍隊就會非常團結、非常有戰(zhàn)斗力。

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軍委擴大會議之后,中央軍委向中共中央上報了《關于壓縮軍隊定額、調整編制體制和安排超編干部的報告》。

7月19日,中共中央批轉了報告與實施方案。

關于安排超編干部的方案提出,對超編干部在軍內采用增編副職、增設顧問、做研究工作、送學校培養(yǎng)、離職休養(yǎng)等方法,安排大部分師以上干部和部分團以下干部。其余干部退出現(xiàn)役,由地方安排,轉業(yè)、復員或退休。

關于調整編制體制的方案提出,精簡整編主要是精簡機關,裁并重疊機構,減少保障部隊和普通兵員,保留技術骨干和技術裝備,減少陸軍比例,增大海軍、空軍比例。

從1975年第4季度開始到1976年,各軍區(qū)、各軍兵種按照新編制進行整編。到1976年,全軍總人數(shù)在上一年的基礎上減少了136%。

機構臃腫、兵員膨脹的勢頭得到遏止。人數(shù)減少了,裝備水平卻提高了。軍隊建設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治理整頓國防科工委

1975年3月8日,初春的北京,春光明媚,到處一片生機盎然。

這一天,剛剛被任命為國防科委主任的張愛萍,遵照鄧小平關于治理整頓的方針和要求,率領一個工作組,到七機部下屬的“老大難”單位,北京南苑七機部第一研究院,即現(xiàn)在的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調查研究。

由此,張愛萍展開了歷時8個月的對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yè)領域,急風暴雨般的整頓。

早在1974年11月6日,葉劍英就在西山,召見了在外地治療腿傷剛回來的張愛萍。

見面后,沒有寒暄。葉劍英目光灼灼地盯著張愛萍,激動地說:“整頓國防工業(yè)非你莫屬!”

接著,葉劍英又補充道:“形勢嚴峻,我們不能再耽誤時間了。軍委已經(jīng)決定,你任國防科委主任,陶魯笳改任政委,同時恢復你副總長職務。”

張愛萍“騰”地站起來,拄著手杖,拖著未治愈的傷腿出征了。

張愛萍清楚地認識到:坐到科委機關里指手畫腳一下解決不了問題,只有下去,抓產(chǎn)品、抓型號,先把衛(wèi)星送上去,全局就活了。

整個國防工業(yè)系統(tǒng),七機部是關鍵,一院是關鍵,卡脖子的地方又在二三〇廠,搞平臺的,沒有它,導彈就翻跟頭了,所以二三〇廠是關鍵中的關鍵。仗就要這么個打法。

于是,第三天,張愛萍又到坐落在永定路的二三〇廠及其配套研究單位十三所進行調研。

面對該廠落后的局面,張愛萍毫不動搖,堅持做了10多天的調查,掌握了情況,下定決心:整頓七機部。

3月27日,七機部全體干部大會隆重召開。

在這次會上,張愛萍拄著拐杖上臺講話。他針鋒相對,首先對二三〇廠部分同志提出的問題,一一作了回答。

張愛萍鏗鏘有力地說:

葉帥交代我的任務是要盡快拿出東西來,這是專委的決心,也是中央的決定。

完成任務,二三〇廠是核心,解決得好,武器就上天了。我就是要從這里打開突破口,以點制面,以點帶面,橫掃整個七機部!

接著,張愛萍揭露了二三〇廠存在的貪污盜竊、損公肥私、消極怠工、打架內訌等影響和破壞生產(chǎn)的惡劣現(xiàn)象,并予以無情地抨擊。

對于如何改變目前這種落后局面,張愛萍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整頓。

張愛萍說:

這是鄧小平提出、毛澤東同意的亂中求治的措施,已經(jīng)在鐵路整頓中開始見到成效。

張愛萍提出,要進行思想上的整頓、生產(chǎn)秩序上的整頓,更重要的是對領導、對干部的整頓。

張愛萍從國際形勢的嚴峻,說明整頓的必要,并明確提出:

我們要集中我們國家現(xiàn)有的一切科學技術力量,國民經(jīng)濟的力量,科學研究、試制、生產(chǎn)的力量,在中央、軍委統(tǒng)一領導和組織下,必須爭取在最近二三年內拿出我們的“殺手锏”來!……

這里所說的這個“殺手锏”,就是洲際導彈,就是能把核彈頭發(fā)送到世界任何地方的洲際導彈。

張愛萍安排工作組在二三〇廠進行整頓試點,要求他們盡快做出成績,以點上之果,催面上之花,推動七機部的整頓和發(fā)展。

對整個七機部的整頓,以實現(xiàn)1977年拿出洲際導彈這個目標為主線,抓科研、生產(chǎn),邊破邊立,盡快恢復正常的政治、生產(chǎn)秩序。

于是,在1977年前拿出“殺手锏”,即射程8000公里的洲際導彈,是七機部近期的奮斗目標,也是整頓的中心。

1975年4月21日,按照張愛萍的建議,洲際導彈“東風5號”、“東風4號”兩個方案論證會,在七機部第一研究院的組織下隆重召開了。

在這次論證會上,導彈各系統(tǒng)的專家聚集在一起,討論、論證洲際導彈研制的要求、重點和規(guī)劃。

張愛萍自始至終參加會議。

24日,在聽了3天會后,張愛萍作了一個總結性的發(fā)言。

張愛萍首先明確地提出:

當前要搶時間,失掉了的時間現(xiàn)在要搶回來。

針對當時存在的沒有規(guī)劃,五花八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混亂情況,張愛萍強調“要抓重點”。

張愛萍果斷地說:

首先是把“東5”提到1977年前拿出來,可以打到敵人心臟里。這一條卡死。然后再去搞第二代,再發(fā)展。

與會專家紛紛點頭,贊成張愛萍的指導性意見。

通過討論,會議基本上確定發(fā)展洲際導彈的“三步走”規(guī)劃:

第一步,1977年前拿出洲際導彈“東5”,同時搞“東4”;

第二步,1978年拿出潛地導彈;

第三步,1980年拿出通信衛(wèi)星。

其中,在1977年前,拿出射程為8000公里的洲際導彈,是必須完成的重點。

會后,張愛萍又同錢學森等同志反復商量論證,確定把“三步走”規(guī)劃作為正式方案,上報中共中央、中央軍委。

1975年5月18日,在圓滿完成訪問法國的任務后,一直關注著國防科技整頓的鄧小平回到北京。

5月19日上午,來不及休息的鄧小平就同葉劍英、聶榮臻、陳錫聯(lián)一起,在中央軍委辦公地,聽取張愛萍、汪洋、錢學森等,匯報國防科委工作和七機部整頓的情況。

首先,鄧小平鼓勵大家說:

你們要勇敢地干工作,不要怕說錯話。說錯話,有錯誤,這不要緊。做工作,沒有錯誤不可能,錯了就改嘛!

錢學森匯報了4月21日論證會后,形成的航天“三步走”規(guī)劃,特別強調重中之重是1977年前拿出射程8000公里的洲際導彈。軍委領導一致贊成。

鄧小平聽完匯報后,又作了重要指示。

5月25日,毛澤東、周恩來批準了國防科委關于導彈核武器的研制規(guī)劃。

隨即,第三個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在太原興建。

7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成立導彈工業(yè)總局,簡稱八機總局,對導彈的生產(chǎn)研制工作統(tǒng)一管理。

7月20日至8月4日,中央召開國防工業(yè)重點企業(yè)會議,研究對國防工業(yè)的整頓問題。

8月3日,鄧小平在會上發(fā)言提出整頓國防工業(yè)的三條措施:

第一,一定要建立敢字當頭的領導班子;

第二,要發(fā)揮科技人員的積極性;

第三,一定要關心群眾的生活。

鄧小平補充道:

對于那些“怕字當頭,不干工作,小病大養(yǎng),無病呻吟”的領導干部,索性讓他們好好休息。調整班子一定要讓一些能夠辦事、敢于辦事的同志來負責。

鄧小平還指出,要解決工人的吃菜、吃肉問題。

在會上,李先念還提出建立和健全總工程師、總會計師的責任制,保證企業(yè)的正常生產(chǎn)秩序。

中共中央的這些決策,以及鄧小平的重要指示和國防科委進行整頓的措施,促使國防科技各工業(yè)部形勢進一步好轉。

張愛萍在中央軍委匯報會后,進一步抓緊對七機部的整頓。

張愛萍等在七機部,在一院,在二三〇廠,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貫徹和動員,這些單位和部門都先后召開了“向七一獻禮”的誓師動員大會。

在動員大會上,張愛萍結合傳達鄧小平、葉劍英的指示,重點強調:

一定要在1977年前拿出洲際導彈來。

接著,張愛萍鼓勵大家說:“別的東西失掉是小事,時間失掉了是無法補上的。必須抓緊又抓緊。我們必須進行政治思想、組織、科研生產(chǎn)方面的整頓,提高黨性,團結一致,為完成1977年的任務而奮斗。”指示整頓教育領域

1975年,在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之后,作為教育部部長的周榮鑫,及時地傳達了毛澤東關于學習理論、安定團結、把國民經(jīng)濟搞上去和鄧小平“教育也要整頓”的指示。

同時,教育部還組織大家學習領會,認清當前的形勢,明確政治方向和主要任務。

5月7日上午,周榮鑫同教育部理論研究組同志談話,指出:

根本問題是理論問題,理論問題弄清楚,政策才能掌握好。

同時,周榮鑫還提出作為上層建筑的教育與經(jīng)濟基礎哪些相適應,哪些不相適應?對知識分子隊伍到底怎么看?學校中的問題,關鍵在知識分子還是在領導?大學的任務是什么?能不能說只能從城市到農村,不能從農村來城市?等一系列問題,要求與會者討論。

在六、七月間,周榮鑫組織司局級干部學習班,學習中共中央文件,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關于教育的論述和毛澤東、鄧小平關于教育整頓的指示,結合學習,總結上半年的工作。

周榮鑫連續(xù)出席各司局的討論會、匯報會,發(fā)表許多重要意見。

6月16日,周榮鑫參加了國務院召開的討論經(jīng)濟各部門的十年長遠規(guī)劃和五五計劃工作務虛會。

從7月17日起,教育部增加文教科學規(guī)劃小組,隨后又分成文教和科學技術兩個小組,周榮鑫為文教組召集人。

參加文教組討論的有6個部門:文化部、教育部、衛(wèi)生部、體委、廣播局、計劃生育辦公室。

主要討論共同性的問題,即:

一、知識分子問題。二、方針政策界線。三、體制。四、上層建筑怎樣適應經(jīng)濟基礎,促使生產(chǎn)力發(fā)展。

會議指出:

要從指導思想等方面,解決不少單位不敢提智育、文化,在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中忽視基礎科學,以及只顧當前、不顧長遠等傾向。

1975年9月,鄧小平提出“教育也要整頓”。

整頓的核心是:重新確立教育在國家經(jīng)濟建設和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中的基礎地位。

9月26日,鄧小平主持國務院會議,聽取胡耀邦等按《科學院工作匯報提綱》匯報科學院工作。周榮鑫出席了這次會議。當場聽取了鄧小平關于科學和教育的指示,研讀了胡耀邦、胡喬木等起草的《科學院工作匯報提綱》。

為完成鄧小平提出的教育整頓的任務,周榮鑫決定學習科學院的辦法,起草一個關于教育工作的匯報提綱。報請中央批準后,以此來統(tǒng)一思想,指導教育整頓。

周榮鑫親自領導匯報提綱的起草工作。他在教育部內成立了一個起草小組。

小組成立后,周榮鑫即向他們傳達了鄧小平9月26日,在國務院討論《科學院工作匯報提綱》時的講話,要求大家學習、領會鄧小平講話的精神,把鄧小平的指示貫穿在匯報提綱之中。

在鄧小平的領導下,周榮鑫義無反顧地進行教育整頓,并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周恩來肯定鄧小平工作

1975年7月20日至8月4日,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開國防工業(yè)重點企業(yè)會議,主要研究對國防工業(yè)的整頓問題。

8月3日,鄧小平在此次會議上作《關于國防工業(yè)的整頓》的講話。

鄧小平在講話中說:

一定要建立敢字當頭的領導班子。領導班子問題一定要抓緊解決。

一定要堅持質量第一,特別是軍工產(chǎn)品。沒有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質量難于保證,這方面要很好的整頓。

要發(fā)揮科技人員的積級性,要搞好三結合,科技人員不要灰溜溜的,不是把科技人員叫“老九”嗎?毛主席說,“老九不能走”。這就是說,科技人員應當受到重視。要給他們創(chuàng)造比較好的條件,使他們能夠專心致志地研究一些問題。這對于我們事業(yè)的發(fā)展將會是很有意義的。

一定要關心群眾。這不是說一句話就可以解決的,要做許多踏踏實實的工作。群眾對生活方面的議論是相當多的,不要以為都是講怪話。

我們黨和國家一定要關心群眾生活,現(xiàn)在應該提出這個問題了。

鄧小平的講話,言簡意賅,干脆利落,解決了長期以來困繞國防工業(yè)發(fā)展的幾個關鍵問題。

鄧小平的講話,在國防工業(yè)系統(tǒng)中深入貫徹以后,國防軍工企業(yè)的面貌很快就有了較大的改變。

對搞好農業(yè)在四個現(xiàn)代化中的重要意義。鄧小平指出:

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關鍵是農業(yè)現(xiàn)代化,如果農業(yè)搞得不好,很可能拖了我們國家建設的后腿。

鄧小平強調對各方面的工作都要實行整頓的方針。

他說:

毛主席講過,軍隊要整頓,地方要整頓。工業(yè)要整頓,農業(yè)要整頓,商業(yè)也要整頓,我們的文化教育也要整頓,科學技術隊伍也要整頓。文藝,毛主席叫調整,實際上調整也就是整頓。

我在政治局講了幾個方面的整頓,向毛澤東同志報告了,毛澤東同志贊成。

鄧小平的這段話,共講了八個方面的整頓,他說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里話,在全黨、全軍、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

廣大人民群眾,無不覺得鄧小平講得痛快淋漓,為之拍手稱快。

與此同時,科學、教育、文藝領域等,也相繼進行了整頓。

各科研機構、大中小學校、文藝團體,開始展現(xiàn)出生機和活力,長期被誣蔑為“臭老九”、“臭知識分子”“改造對象”的廣大知識分子,從全面整頓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前途。

尤其是在鄧小平傳達毛澤東指示“老九不能走”的講話貫徹以后,廣大知識分子歡欣鼓舞,奔走相告,工作的積極性也日益提高,各項工作開始逐步走上正常的軌道。

1975年秋,在鄧小平領導的“全面整頓”取得重大成效、全國形勢明顯好轉的時候,周恩來的病情卻愈加嚴重了。

9月7日,周恩來的病情急轉直下。惡性腫瘤致使他的體重由原來的130斤,消耗到只有幾十斤。

9月20日,醫(yī)生不得不再給周恩來動了一次大手術。此時,總理已經(jīng)無力走動了。

但是,周恩來一時一刻也沒有放松對國事、天下事的關注。他的頭腦仍是十分清醒的,他一直關注著鄧小平所領導的各項領域的治理整頓的進展情況。

葉劍英幾乎每天都到醫(yī)院看望周恩來,他們常談的話題是“鄧小平”、“中央”和“軍隊”,身在重病之中,卻牽掛著國家的發(fā)展。

周恩來對他的接班人鄧小平“全面整頓”所取得的顯著成效,感到由衷的高興。

鄧小平也多次探望他這位始終敬重的老戰(zhàn)友、老領導、老兄長。

當醫(yī)生發(fā)現(xiàn)總理的病情已經(jīng)無法挽救時,鄧小平指示醫(yī)療組,要想盡一切辦法,使周恩來“減少痛苦,延長生命”。

10月下旬,為“延長生命”,醫(yī)療組又為周恩來總理進行了手術。

在進入手術室前,躺在手術車上的總理忽然問道:

鄧小平來了沒有?

鄧小平趕快走近手術車,握住周恩來的手。

周恩來望著小平,說:

你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強得多……

這話是對鄧小平講的,也是對周圍其他首長講的,更是對黨、對人民講的。

在周恩來病重期間,鄧小平挺身而出,臨危受命,對鐵路、工交、軍隊、科技、農業(yè)、教育、文藝以及黨組織進行了全面的整頓。

通過整頓,全國形勢明顯好轉。當年國民經(jīng)濟由停滯下降迅速轉向回升,工農業(yè)總產(chǎn)值比上年增長119%,生產(chǎn)嚴重下降的鋼、原煤、棉紗及鐵路貨運量等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與此同時,科學、教育、文藝等領域開始打破嚴重沉寂混亂的局面,出現(xiàn)了新氣象。

在整頓中,各級黨的領導,尤其是黨對軍隊的領導得到加強,各條戰(zhàn)線的生產(chǎn)、工作秩序逐漸好轉,落實干部政策及其他方面政策的工作取得較大進展,全國的社會秩序逐漸趨向安定團結。

整頓帶來的明顯變化,充分證明了鄧小平實行的方針政策的正確性,使人民看到了希望。

重病在身而極力支持鄧小平的周恩來,看到一年來的可喜變化,怎么不感到欣慰呢?他的評價是發(fā)自內心的。這是對鄧小平工作的肯定,更主要的是對鄧小平的堅決支持,這在當時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不幸病逝。

1月15日,鄧小平忍著心中的悲慟,代表中共中央在周恩來追悼大會上致悼詞,深切緬懷老戰(zhàn)友。

正是周恩來竭力地創(chuàng)造條件,才促成了鄧小平的第二次復出。

鄧小平受命于黨和國家危難之際,為扭轉國內政治經(jīng)濟局勢,開撥亂反正之先河,同時也是改革開放的一次大膽嘗試。

所以,鄧小平自己講:

撥亂反正在1975年就開始了,改革也在1975年試驗過一段時間,只不過當時的名稱叫作“整頓”。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國史全鑒》本書編委會編團結出版社

《共和國五十年珍貴檔案》中央檔案館編中國檔案出版社

《鄧小平》袁永松主編紅旗出版社

《鄧小平傳奇》裘之倬著廣東人民出版社

《上將張愛萍》東方鶴著人民出版社

《葉劍英在非常時期》范碩著華文出版社

《中國特區(qū)啟示錄》董濱高小林著武漢出版社

《毛澤東與鄧小平》鄭謙主編湖南出版社

《毛澤東鄧小平對外開放》黎青平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三代領導核心的強國路》李杰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國大決策紀實》黃也平主編光明日報出版社

《中國改革開放史》程思遠著紅旗出版社

《石破天驚》張湛彬著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

《大旗幟》舒以主編改革出版社

《轉折:親歷中國改革開放》吳思李晨著新華出版社

《共和國經(jīng)濟風云》趙士剛主編經(jīng)濟管理出版社

《鄧小平八次南巡紀實》童懷平李成關編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中國改革第一人——鄧小平》衛(wèi)煒王駿李乾元董武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五、全面整頓

●鄧小平對大家說:“今天不拉手了,因為工業(yè)形勢不好。”

●鄧小平說:“機構不要設多了,機構越多越麻煩,不要搞復雜了。”

●葉劍英目光灼灼地盯著張愛萍,激動地說:“整頓國防工業(yè)非你莫屬!”

● 全面整頓鄧小平整頓鐵路系統(tǒng)

在1975年2月25日至3月8日,中共中央召開的全國工業(yè)書記會議上,鄧小平作了整頓鐵路問題的重要講話《全黨講大局,把國民經(jīng)濟搞上去》。

在講話中,鄧小平指出:

怎樣才能把國民經(jīng)濟搞上去?分析的結果,當前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是鐵路。鐵路運輸?shù)膯栴}不解決,生產(chǎn)部署統(tǒng)統(tǒng)打亂,整個計劃都會落空。所以中央下決心要解決這個問題……

關于解決鐵路問題的辦法,鄧小平在會上提出:

一、“還是要加強集中統(tǒng)一”;

二、“建立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增強組織紀律性”;

三、“反對派性”,鐵道部門的人事調動,由鐵道部統(tǒng)一管理。

在會議期間,中央根據(jù)鄧小平講話的精神和會議討論的意見,經(jīng)毛澤東同意,于3月5日作出《關于加強鐵路工作的決定》,以中共中央1975年9號文件形式下發(fā)。

文件提出:

實行全國鐵路以鐵道部領導為主的管理體制以加強集中統(tǒng)一領導,健全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整頓鐵路秩序,同各種破壞行為作斗爭,確保運輸安全正點等5條重大措施。

會后,鐵道部長萬里率工作組,先后到徐州、太原、鄭州、長沙等,在地方的配合下,對問題嚴重的鐵路局進行了重點整頓。

根據(jù)中央決定精神,首先進行整頓的徐州鐵路分局,僅經(jīng)過1個多月的時間便大為改觀,過去21個月未完成國家計劃,4月份提前3天完成了國家計劃。

其他嚴重堵塞的路局也很快全部疏通,全國鐵路平均日裝車數(shù)創(chuàng)歷史最高水平。

鐵道部還在全國鐵路系統(tǒng)大張旗鼓地學習、宣傳、貫徹鄧小平的講話精神。

鄧小平的講話,立場堅定,旗幟鮮明,觀點明確,措施得力,言辭犀利,針對性強,受到鐵路系統(tǒng)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群眾的熱烈歡迎。并在全國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聽了鄧小平的講話精神傳達以后,廣大領導干部挺起了腰桿,說話響了,膽氣足了,魄力大了,敢抓敢管了;廣大職工群眾氣順了,心齊了,干勁大了,大干社會主義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在鐵路整頓見了成效之后,鋼鐵工業(yè)的整頓緊跟著上來。軍隊、軍工、教育、文藝、科技等領域的整頓,也醞釀展開。

到4月份,原來堵塞嚴重的幾個鐵路局都疏通了。全國20個鐵路局,有19個局超額完成裝車計劃。剩下的南昌局雖然沒有完成計劃,情況也有所好轉。

全國鐵路日裝車平均達到537萬車;煤炭日裝車達到179萬車,是5年來第一次超額完成了計劃。

列車安全正點率也大大提高。全國鐵路貨物運輸量,由上年的下降52%變?yōu)樵鲩L129%。

“全面整頓”在鐵路系統(tǒng)取得成效以后,鄧小平又以鋼鐵工業(yè)為“突破口”,狠抓了對整個工業(yè)生產(chǎn)的整頓。鄧小平整頓工業(yè)戰(zhàn)線

1975年2月25日,在北京召開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黨委主管工業(yè)的書記會議。

會議開始這天,國務院主管工業(yè)的領導干部和各省、市,區(qū)的工業(yè)書記聚集在會議廳里。

聽說鄧小平要參加會議并講話,許多人都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特別是那些曾經(jīng)在鄧小平領導下戰(zhàn)斗、工作過的干部,更是對這位老首長重新主持黨和國家的日常工作,而感到由衷的喜悅。

一些人禁不住喜上眉梢,交頭接耳地議論起來;一些人不時地看手表,左顧右盼地環(huán)觀著,希望能快一點見到這位多年未見的老領導。

離開會的時間還差幾分鐘,忽然一個邊門打開了,鄧小平快步走進會議廳。他的身材并不高大,但是體闊肩寬,步伐穩(wěn)健,顯得剛毅有力。

鄧小平神態(tài)安詳?shù)丨h(huán)顧四周。半個世紀斗爭風雨的磨練,使他既不露喜,也不顯憂。對于人們驚喜的目光和熱烈的問候,他只報以含蓄的點頭和瞬間的凝視。

一會兒,幾個省、市領導走上前來,滿面笑容地想與鄧小平握手。

鄧小平卻迅速地舉起右手在空中搖了搖,向大家說:

今天不拉手了,因為工業(yè)形勢不好。

這句話,使全場剎時鴉雀無聲。那些原想與鄧小平握手的干部面面相覷,怔住了,兩眼定定地望著鄧小平。

鄧小平走近大家,站住腳,目光從會場掃過。他看著大家,緩緩地說:

一個國家,沒有物質基礎,形勢不好??!

這種對1975年年初經(jīng)濟形勢的估計,使在場的大多數(shù)工業(yè)書記心中共有的認識,但是用來代替見面的禮節(jié),卻是在場所有的人都沒有想到的。

鄧小平在沙發(fā)上坐下,不緊不慢地劃著火柴,點燃一支煙,開口說道:

現(xiàn)在有一個大局,全黨要多講。大局是什么?三屆人大和四屆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都講了發(fā)展我國國民經(jīng)濟的兩步設想……

也就是說,從現(xiàn)在算起,還有25年時間,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現(xiàn)代農業(yè)、現(xiàn)代工業(yè)、現(xiàn)代國防和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

鄧小平以鐵道系統(tǒng)和冶金工業(yè)整頓的成功經(jīng)驗為典型,全面推開,抓了對整個工業(yè)戰(zhàn)線的整頓。

為了使整個工業(yè)的整頓有章可循,鄧小平指示國家計委,起草一個《關于加快工業(yè)發(fā)展的若干問題》的文件。

在文件起草過程中,鄧小平談了對整頓和發(fā)展工業(yè)的幾點意見:

一是要確立以農業(yè)為基礎,為農業(yè)服務的思想;

二是要引進新技術、新設備,擴大進出口;

三是要加強企業(yè)的科學研究工作;

四是要整頓企業(yè)管理秩序;

五是要抓好產(chǎn)品質量;

六是要恢復和健全規(guī)章制度;

七是要堅持按勞分配原則。

鄧小平的講話,簡明扼要,思路明確,現(xiàn)實針對性很強,這是經(jīng)過較長時間深思熟慮的結果,反映了鄧小平當時對整頓和發(fā)展中國工業(yè)的基本思路和總體看法。

鄧小平的這個講話,不僅對指導文件起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整個中國工業(yè)的整頓和發(fā)展,也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長遠的指導意義。

經(jīng)過鄧小平對工業(yè)戰(zhàn)線的大力整頓,很快就收到了顯著的成效。

7月17日,中共中央轉發(fā)國務院《關于今年上半年工業(yè)生產(chǎn)情況的報告》。

《報告》指出:

3月以來,工業(yè)生產(chǎn)和交通運輸一月比一月好,原油、原煤、發(fā)電量、化肥、水泥、內燃機、低級紙制品、鐵路貨運量等,5、6月份創(chuàng)造了歷史上月產(chǎn)的最高水平。

軍工生產(chǎn)的情況也比較好。

全國工業(yè)總產(chǎn)值,上半年完成全年計劃的474%。

上半年,全國財政收入完?成全年計劃的43%,收支平衡,略有結余。

上半年工業(yè)生產(chǎn)情況的好轉,說明鄧小平開始抓工作以來,對工業(yè)戰(zhàn)線實行的整頓的方針是卓有成效的,是完全正確的。提出整頓鋼鐵工業(yè)辦法

1975年5月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全國鋼鐵工業(yè)座談會。

李先念、鄧小平先后就整頓鋼鐵工業(yè),發(fā)表重要講話。17個省、市、自治區(qū)和11個大鋼廠及國務院有關部委領導,參加了這次座談會。

據(jù)統(tǒng)計,從1975年1到4月份,全國鋼鐵產(chǎn)量比計劃要求少產(chǎn)195萬噸。

四大鋼鐵企業(yè)欠產(chǎn)占全國欠產(chǎn)總數(shù)的一半。

為此,中央在這次會上提出了整頓鋼鐵工業(yè)的任務,要求欠產(chǎn)比較多的幾個大企業(yè),限期扭轉生產(chǎn)下降的局勢。

鄧小平在講話中,提出了整頓鋼鐵工業(yè)的辦法:

從部到廠要建立起強有力的、敢字當頭的、有能力的領導班子,不能軟、懶、散。冶金部的班子軟,要加強一下。

……

落實好政策,把受運動傷害的老工人,老干部、老勞模和技術骨干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把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建立起來,大鋼廠要有單獨的強有力的生產(chǎn)指揮機構。

鄧小平在最后指出:

總之,把鋼鐵生產(chǎn)搞上去有很多工作要做,我看,抓住以上這幾條最重要。

鄧小平的講話,全面總結、概括了鐵路整頓的基本經(jīng)驗,明確提出了鋼鐵工業(yè)整頓的指導思想和基本方針。振聾發(fā)聵,擲地有聲,字里行間,凝聚著一個老共產(chǎn)黨人對黨對人民事業(yè)高度負責的精神,使與會者受到極大地震動,在全國引起了巨大反響。

這次會議確定:

1975年計劃生產(chǎn)2600萬噸鋼的指標不能動,欠產(chǎn)要補上,幾個大鋼廠要限期扭轉局勢。

1975年6月4日,中共中央作出《關于努力完成今年鋼鐵生產(chǎn)計劃的批示》,并轉發(fā)了冶金部黨的核心小組《關于迅速把鋼鐵工業(yè)搞上去的報告》。

經(jīng)過一個月的整頓,到6月份,欠產(chǎn)嚴重的幾個大型鋼鐵企業(yè)逐步向好的方向轉變,全國鋼的平均日產(chǎn)量不僅不再欠帳,而且還超過了全年計劃平均日產(chǎn)水平。鋼鐵工業(yè)的整頓收到了顯著成效。全面整頓軍隊工作

1975年6月24日至7月15日,在北京召開中央軍委擴大會議。

會議由葉劍英、鄧小平主持,這次會議全面部署了對軍隊的整頓工作。

會議以毛澤東提出的“軍隊要統(tǒng)一”、“軍隊要整頓”為指導方針,討論解決軍隊的整頓問題,即改正不正之風和壓縮軍隊定額、調整編制體制、安排超編干部的問題。

與會同志,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極為熱烈的討論。

7月14日,鄧小平,在會議上作了《軍隊整頓的任務》的重要講話。

鄧小平在講話中,以他一貫的敢于揭露矛盾、正視問題、批評錯誤東西的獨特風格,講了五個方面。即:

一、我們軍隊的狀況;

二、軍隊要整頓;

三、軍委的工作;

四、整編中的干部問題;

五、高級干部的責任。

鄧小平在充分肯定我們的軍隊不管是建國以前,還是建國以后到現(xiàn)在,總的狀況是好的,是經(jīng)得起考驗的”的前提下,著重講了軍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鄧小平說:

我想了一下,有5個字:

腫、散、驕、奢、惰。

在講到“驕”這個問題時,鄧小平舉了個例子:

過去軍隊同志坐公共汽車,向來是給老人,帶娃娃的婦女讓座位的,現(xiàn)在有的不讓了。有個戰(zhàn)士坐車,一位婦女抱著娃娃,他不讓座,娃娃哭了他也不理。旁邊有位老人說,雷鋒叔叔不在了。從這個事情上是可以看出問題的。

在講到“奢”這個問題時,鄧小平說:

……有的人追求資產(chǎn)階級生活方式。他們有的鬧享受,鬧待遇,一切都向高級發(fā)展,住房子越多越好。有的甚至公私不分,沒有什么界限了。有的部隊請客送禮,修建樓堂館所。這些現(xiàn)象相當厲害,而且還在發(fā)展,并沒有剎住。

在“惰”這個問題上,鄧小平說:

惰性,不只是在一些人身上存在,甚至有些機關也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高級干部革命意志衰退,追求個人利益,不注意保持革命晚節(jié)。有的人小病大養(yǎng),無病呻吟,官僚主義,工作不努力,不踏實,不深入基層,不親自動手,不動腦筋??棵貢k事,講5分鐘話都要人家寫成稿子照著念,有時還念錯了。這是思想懶惰。

有的人怕字當頭,不敢辦事,不敢講話,怕講錯了挨批。共產(chǎn)黨員為什么怕?為什么不敢講話,為什么不敢負責任?

對上述問題,鄧小平在講話中逐一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尖銳地提出了批評,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軍隊要整頓中,鄧小平指出:

軍隊整頓什么?就是整上面講的“腫、散、驕、奢、惰”那5個字。在軍隊整頓當中,“還要加強干部學習,增強黨性,反對派性,加強紀律性,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傳統(tǒng)作風。”

在軍委的工作中,鄧小平指出:

軍委的工作實際上就是兩件事:第一件是“軍隊要整頓”;第二件是“要準備打仗”。這兩件事都是毛澤東同志講的,我們軍隊工作的綱就是這個。

在整編干部問題,鄧小平指出:

首先自上而下地調整好各級領導班子。我們解決地方問題,包括企業(yè)單位的問題,就是首先解決好領導班子。

鄧小平要求:“領導班子要有威信,敢字當頭,能很好地執(zhí)行黨的方針政策,能很好地工作。”

鄧小平強調,在配備領導班子的時候,“首先要把一二把手選準,要選黨性好、作風好、團結好”、能艱苦奮斗的同志擔任領導班子的一二把手。

在高級干部的責任中,鄧小平指出:

搞好軍隊的責任,首先在我們到會的同志,擴大一點,到軍以上的主要成員。我們這些人把軍隊帶好了,我們黨的一套優(yōu)良傳統(tǒng)就能保持好,軍隊就會非常團結、非常有戰(zhàn)斗力。

幾十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能不能繼承和發(fā)揚,主要靠我們這些老同志的傳、幫、帶。

在講話結束的時候,鄧小平號召與會同志和全軍指戰(zhàn)員,要按照毛澤東同志說的去做:

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爭取更大光榮。

7月15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葉劍英,在會議上作了總結講話,對軍隊整頓問題作了具體部署。

7月19日,經(jīng)毛澤東批準,中共中央向全黨轉發(fā)了中央軍委《關于壓縮軍隊定額、調整編制和安排超編干部的報告》、《葉劍英同志在軍委擴大會議上的總結講話》、《鄧小平同志在軍委擴大會議上的講話》。

會議精神在全軍傳達貫徹以后,受到全軍指戰(zhàn)員的堅決擁護和熱烈歡迎。軍隊工作迅速走上了全面整頓的軌道。

1975年召開的這次軍委擴大會議,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發(fā)展史上,一次具有重大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會議。鄧小平精簡整編軍隊

1975年6月,中央軍委擴大會議召開,在這次會上,鄧小平著重指出了軍隊整頓的工作綱領。

早在同年的2月8日,鄧小平在聽取幾位副總參謀長匯報工作時,強調總參工作第一是抓壓縮定額。

鄧小平指出:

總的精神還是軍隊定額一定要減,節(jié)約下來的錢用在裝備上。辦法是首先搞出個編制來,有了編制,就有了依據(jù),就好統(tǒng)一思想。

2月9日,在新成立的軍委常委會第一次會議上,鄧小平再次重申:

總參的工作次序,第一就是確定編制。這個問題本身就是整頓軍隊,就是為了戰(zhàn)備。

3月3日,鄧小平在軍委常委會議上強調:

編制就是制度,有理無理,第一條就是看你合不合編制。

3月24日,鄧小平在討論兵種領導機關編制的軍委常委會議上,指出:

機構不要設多了,機構越多越麻煩,不要搞復雜了。

不久,在6月召開的這次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鄧小平明確強調,中央軍委的工作就是兩件事:

一是”軍隊要整頓”;二是“要準備打仗”。這就是軍隊工作的綱。軍委要抓編制、抓裝備,還要抓戰(zhàn)略,要按次序來抓。

對于如何抓裝備的問題,鄧小平指出:

國家正在考慮下一個五年計劃、十年計劃,軍隊裝備也要有規(guī)劃??蒲幸咴谇懊?。不單是尖端武器、常規(guī)武器有科研問題,就是減輕戰(zhàn)士身上帶的東西的重量,同樣有科研問題。

在如何抓戰(zhàn)略這個問題上,鄧小平指出:

我們作戰(zhàn),有個戰(zhàn)場問題,還有遇到什么情況怎么打法的問題,這些都要設想到。戰(zhàn)略要研究的問題,不僅是作戰(zhàn)問題,還包括訓練。要把訓練放在戰(zhàn)略問題的一個重要位置上。

現(xiàn)在是合成軍隊作戰(zhàn),空中也有,地面也有,水里也有。這就要求提高干部的指揮水平。對我們指揮作戰(zhàn)的水平不能估計高了。如果不注意軍隊訓練,至少在戰(zhàn)爭初期要相當?shù)姑咕褪橇恕?/p>

還要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F(xiàn)在我們的干部不大會管理部隊。……為了提高干部的指揮水平、管理水平,增加他們的知識,要好好辦學校,包括各總部、各軍兵種、各級的學校,都要辦好。

不打仗,除了搞演習以外,辦一點學校,這總是一個辦法。

在談到軍隊整編中的干部問題時,鄧小平認為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好,一是在軍隊內部的處理問題,一是在地方的安置問題。

鄧小平指出:

有幾十萬干部轉到地方,地方要承擔起來,把他們安置好。這也是我們軍隊自己的事情,所以軍隊對地方要支持,要幫忙。在軍隊內部的問題,就是誰留誰去,誰在職誰不在職。

……留在軍隊的師以上干部,誰在職,誰不在職,誰當顧問,解決好這些問題不容易,工作量很大,要妥善處理。

還有一個干部調整、交流問題。除八大軍區(qū)司令員對調外,省軍區(qū)和有些部門的干部也要交流一下,有些人適當調動一下地方有好處,主要是換一個地方可以多接觸一些人,多了解一些情況,遇事也會謹慎一些。

總之,在一個地方呆久了不好。在步驟上,首先要自上而下地調整好各級領導班子。配備班子的時候,首先要把一、二把手選準,要選黨性好、作風好、團結好的?,F(xiàn)在強調一下艱苦奮斗的作風特別重要,有了這一點,好多事情都會變化,都會好起來。

所以現(xiàn)在選干部,特別是選高級干部,要選艱苦奮斗或者比較艱苦奮斗的。

鄧小平最后強調:

搞好軍隊的責任首先在軍以上干部,這些人把軍隊帶好了,我們黨的一套優(yōu)良傳統(tǒng)就能保持好,軍隊就會非常團結、非常有戰(zhàn)斗力。

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在軍委擴大會議之后,中央軍委向中共中央上報了《關于壓縮軍隊定額、調整編制體制和安排超編干部的報告》。

7月19日,中共中央批轉了報告與實施方案。

關于安排超編干部的方案提出,對超編干部在軍內采用增編副職、增設顧問、做研究工作、送學校培養(yǎng)、離職休養(yǎng)等方法,安排大部分師以上干部和部分團以下干部。其余干部退出現(xiàn)役,由地方安排,轉業(yè)、復員或退休。

關于調整編制體制的方案提出,精簡整編主要是精簡機關,裁并重疊機構,減少保障部隊和普通兵員,保留技術骨干和技術裝備,減少陸軍比例,增大海軍、空軍比例。

從1975年第4季度開始到1976年,各軍區(qū)、各軍兵種按照新編制進行整編。到1976年,全軍總人數(shù)在上一年的基礎上減少了136%。

機構臃腫、兵員膨脹的勢頭得到遏止。人數(shù)減少了,裝備水平卻提高了。軍隊建設呈現(xiàn)出欣欣向榮的景象。治理整頓國防科工委

1975年3月8日,初春的北京,春光明媚,到處一片生機盎然。

這一天,剛剛被任命為國防科委主任的張愛萍,遵照鄧小平關于治理整頓的方針和要求,率領一個工作組,到七機部下屬的“老大難”單位,北京南苑七機部第一研究院,即現(xiàn)在的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調查研究。

由此,張愛萍展開了歷時8個月的對國防科技和國防工業(yè)領域,急風暴雨般的整頓。

早在1974年11月6日,葉劍英就在西山,召見了在外地治療腿傷剛回來的張愛萍。

見面后,沒有寒暄。葉劍英目光灼灼地盯著張愛萍,激動地說:“整頓國防工業(yè)非你莫屬!”

接著,葉劍英又補充道:“形勢嚴峻,我們不能再耽誤時間了。軍委已經(jīng)決定,你任國防科委主任,陶魯笳改任政委,同時恢復你副總長職務。”

張愛萍“騰”地站起來,拄著手杖,拖著未治愈的傷腿出征了。

張愛萍清楚地認識到:坐到科委機關里指手畫腳一下解決不了問題,只有下去,抓產(chǎn)品、抓型號,先把衛(wèi)星送上去,全局就活了。

整個國防工業(yè)系統(tǒng),七機部是關鍵,一院是關鍵,卡脖子的地方又在二三〇廠,搞平臺的,沒有它,導彈就翻跟頭了,所以二三〇廠是關鍵中的關鍵。仗就要這么個打法。

于是,第三天,張愛萍又到坐落在永定路的二三〇廠及其配套研究單位十三所進行調研。

面對該廠落后的局面,張愛萍毫不動搖,堅持做了10多天的調查,掌握了情況,下定決心:整頓七機部。

3月27日,七機部全體干部大會隆重召開。

在這次會上,張愛萍拄著拐杖上臺講話。他針鋒相對,首先對二三〇廠部分同志提出的問題,一一作了回答。

張愛萍鏗鏘有力地說:

葉帥交代我的任務是要盡快拿出東西來,這是專委的決心,也是中央的決定。

完成任務,二三〇廠是核心,解決得好,武器就上天了。我就是要從這里打開突破口,以點制面,以點帶面,橫掃整個七機部!

接著,張愛萍揭露了二三〇廠存在的貪污盜竊、損公肥私、消極怠工、打架內訌等影響和破壞生產(chǎn)的惡劣現(xiàn)象,并予以無情地抨擊。

對于如何改變目前這種落后局面,張愛萍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整頓。

張愛萍說:

這是鄧小平提出、毛澤東同意的亂中求治的措施,已經(jīng)在鐵路整頓中開始見到成效。

張愛萍提出,要進行思想上的整頓、生產(chǎn)秩序上的整頓,更重要的是對領導、對干部的整頓。

張愛萍從國際形勢的嚴峻,說明整頓的必要,并明確提出:

我們要集中我們國家現(xiàn)有的一切科學技術力量,國民經(jīng)濟的力量,科學研究、試制、生產(chǎn)的力量,在中央、軍委統(tǒng)一領導和組織下,必須爭取在最近二三年內拿出我們的“殺手锏”來!……

這里所說的這個“殺手锏”,就是洲際導彈,就是能把核彈頭發(fā)送到世界任何地方的洲際導彈。

張愛萍安排工作組在二三〇廠進行整頓試點,要求他們盡快做出成績,以點上之果,催面上之花,推動七機部的整頓和發(fā)展。

對整個七機部的整頓,以實現(xiàn)1977年拿出洲際導彈這個目標為主線,抓科研、生產(chǎn),邊破邊立,盡快恢復正常的政治、生產(chǎn)秩序。

于是,在1977年前拿出“殺手锏”,即射程8000公里的洲際導彈,是七機部近期的奮斗目標,也是整頓的中心。

1975年4月21日,按照張愛萍的建議,洲際導彈“東風5號”、“東風4號”兩個方案論證會,在七機部第一研究院的組織下隆重召開了。

在這次論證會上,導彈各系統(tǒng)的專家聚集在一起,討論、論證洲際導彈研制的要求、重點和規(guī)劃。

張愛萍自始至終參加會議。

24日,在聽了3天會后,張愛萍作了一個總結性的發(fā)言。

張愛萍首先明確地提出:

當前要搶時間,失掉了的時間現(xiàn)在要搶回來。

針對當時存在的沒有規(guī)劃,五花八門,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混亂情況,張愛萍強調“要抓重點”。

張愛萍果斷地說:

首先是把“東5”提到1977年前拿出來,可以打到敵人心臟里。這一條卡死。然后再去搞第二代,再發(fā)展。

與會專家紛紛點頭,贊成張愛萍的指導性意見。

通過討論,會議基本上確定發(fā)展洲際導彈的“三步走”規(guī)劃:

第一步,1977年前拿出洲際導彈“東5”,同時搞“東4”;

第二步,1978年拿出潛地導彈;

第三步,1980年拿出通信衛(wèi)星。

其中,在1977年前,拿出射程為8000公里的洲際導彈,是必須完成的重點。

會后,張愛萍又同錢學森等同志反復商量論證,確定把“三步走”規(guī)劃作為正式方案,上報中共中央、中央軍委。

1975年5月18日,在圓滿完成訪問法國的任務后,一直關注著國防科技整頓的鄧小平回到北京。

5月19日上午,來不及休息的鄧小平就同葉劍英、聶榮臻、陳錫聯(lián)一起,在中央軍委辦公地,聽取張愛萍、汪洋、錢學森等,匯報國防科委工作和七機部整頓的情況。

首先,鄧小平鼓勵大家說:

你們要勇敢地干工作,不要怕說錯話。說錯話,有錯誤,這不要緊。做工作,沒有錯誤不可能,錯了就改嘛!

錢學森匯報了4月21日論證會后,形成的航天“三步走”規(guī)劃,特別強調重中之重是1977年前拿出射程8000公里的洲際導彈。軍委領導一致贊成。

鄧小平聽完匯報后,又作了重要指示。

5月25日,毛澤東、周恩來批準了國防科委關于導彈核武器的研制規(guī)劃。

隨即,第三個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在太原興建。

7月,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成立導彈工業(yè)總局,簡稱八機總局,對導彈的生產(chǎn)研制工作統(tǒng)一管理。

7月20日至8月4日,中央召開國防工業(yè)重點企業(yè)會議,研究對國防工業(yè)的整頓問題。

8月3日,鄧小平在會上發(fā)言提出整頓國防工業(yè)的三條措施:

第一,一定要建立敢字當頭的領導班子;

第二,要發(fā)揮科技人員的積極性;

第三,一定要關心群眾的生活。

鄧小平補充道:

對于那些“怕字當頭,不干工作,小病大養(yǎng),無病呻吟”的領導干部,索性讓他們好好休息。調整班子一定要讓一些能夠辦事、敢于辦事的同志來負責。

鄧小平還指出,要解決工人的吃菜、吃肉問題。

在會上,李先念還提出建立和健全總工程師、總會計師的責任制,保證企業(yè)的正常生產(chǎn)秩序。

中共中央的這些決策,以及鄧小平的重要指示和國防科委進行整頓的措施,促使國防科技各工業(yè)部形勢進一步好轉。

張愛萍在中央軍委匯報會后,進一步抓緊對七機部的整頓。

張愛萍等在七機部,在一院,在二三〇廠,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貫徹和動員,這些單位和部門都先后召開了“向七一獻禮”的誓師動員大會。

在動員大會上,張愛萍結合傳達鄧小平、葉劍英的指示,重點強調:

一定要在1977年前拿出洲際導彈來。

接著,張愛萍鼓勵大家說:“別的東西失掉是小事,時間失掉了是無法補上的。必須抓緊又抓緊。我們必須進行政治思想、組織、科研生產(chǎn)方面的整頓,提高黨性,團結一致,為完成1977年的任務而奮斗。”指示整頓教育領域

1975年,在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召開之后,作為教育部部長的周榮鑫,及時地傳達了毛澤東關于學習理論、安定團結、把國民經(jīng)濟搞上去和鄧小平“教育也要整頓”的指示。

同時,教育部還組織大家學習領會,認清當前的形勢,明確政治方向和主要任務。

5月7日上午,周榮鑫同教育部理論研究組同志談話,指出:

根本問題是理論問題,理論問題弄清楚,政策才能掌握好。

同時,周榮鑫還提出作為上層建筑的教育與經(jīng)濟基礎哪些相適應,哪些不相適應?對知識分子隊伍到底怎么看?學校中的問題,關鍵在知識分子還是在領導?大學的任務是什么?能不能說只能從城市到農村,不能從農村來城市?等一系列問題,要求與會者討論。

在六、七月間,周榮鑫組織司局級干部學習班,學習中共中央文件,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關于教育的論述和毛澤東、鄧小平關于教育整頓的指示,結合學習,總結上半年的工作。

周榮鑫連續(xù)出席各司局的討論會、匯報會,發(fā)表許多重要意見。

6月16日,周榮鑫參加了國務院召開的討論經(jīng)濟各部門的十年長遠規(guī)劃和五五計劃工作務虛會。

從7月17日起,教育部增加文教科學規(guī)劃小組,隨后又分成文教和科學技術兩個小組,周榮鑫為文教組召集人。

參加文教組討論的有6個部門:文化部、教育部、衛(wèi)生部、體委、廣播局、計劃生育辦公室。

主要討論共同性的問題,即:

一、知識分子問題。二、方針政策界線。三、體制。四、上層建筑怎樣適應經(jīng)濟基礎,促使生產(chǎn)力發(fā)展。

會議指出:

要從指導思想等方面,解決不少單位不敢提智育、文化,在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中忽視基礎科學,以及只顧當前、不顧長遠等傾向。

1975年9月,鄧小平提出“教育也要整頓”。

整頓的核心是:重新確立教育在國家經(jīng)濟建設和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中的基礎地位。

9月26日,鄧小平主持國務院會議,聽取胡耀邦等按《科學院工作匯報提綱》匯報科學院工作。周榮鑫出席了這次會議。當場聽取了鄧小平關于科學和教育的指示,研讀了胡耀邦、胡喬木等起草的《科學院工作匯報提綱》。

為完成鄧小平提出的教育整頓的任務,周榮鑫決定學習科學院的辦法,起草一個關于教育工作的匯報提綱。報請中央批準后,以此來統(tǒng)一思想,指導教育整頓。

周榮鑫親自領導匯報提綱的起草工作。他在教育部內成立了一個起草小組。

小組成立后,周榮鑫即向他們傳達了鄧小平9月26日,在國務院討論《科學院工作匯報提綱》時的講話,要求大家學習、領會鄧小平講話的精神,把鄧小平的指示貫穿在匯報提綱之中。

在鄧小平的領導下,周榮鑫義無反顧地進行教育整頓,并為此做出了巨大努力。周恩來肯定鄧小平工作

1975年7月20日至8月4日,中央軍委在北京召開國防工業(yè)重點企業(yè)會議,主要研究對國防工業(yè)的整頓問題。

8月3日,鄧小平在此次會議上作《關于國防工業(yè)的整頓》的講話。

鄧小平在講話中說:

一定要建立敢字當頭的領導班子。領導班子問題一定要抓緊解決。

一定要堅持質量第一,特別是軍工產(chǎn)品。沒有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質量難于保證,這方面要很好的整頓。

要發(fā)揮科技人員的積級性,要搞好三結合,科技人員不要灰溜溜的,不是把科技人員叫“老九”嗎?毛主席說,“老九不能走”。這就是說,科技人員應當受到重視。要給他們創(chuàng)造比較好的條件,使他們能夠專心致志地研究一些問題。這對于我們事業(yè)的發(fā)展將會是很有意義的。

一定要關心群眾。這不是說一句話就可以解決的,要做許多踏踏實實的工作。群眾對生活方面的議論是相當多的,不要以為都是講怪話。

我們黨和國家一定要關心群眾生活,現(xiàn)在應該提出這個問題了。

鄧小平的講話,言簡意賅,干脆利落,解決了長期以來困繞國防工業(yè)發(fā)展的幾個關鍵問題。

鄧小平的講話,在國防工業(yè)系統(tǒng)中深入貫徹以后,國防軍工企業(yè)的面貌很快就有了較大的改變。

對搞好農業(yè)在四個現(xiàn)代化中的重要意義。鄧小平指出:

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關鍵是農業(yè)現(xiàn)代化,如果農業(yè)搞得不好,很可能拖了我們國家建設的后腿。

鄧小平強調對各方面的工作都要實行整頓的方針。

他說:

毛主席講過,軍隊要整頓,地方要整頓。工業(yè)要整頓,農業(yè)要整頓,商業(yè)也要整頓,我們的文化教育也要整頓,科學技術隊伍也要整頓。文藝,毛主席叫調整,實際上調整也就是整頓。

我在政治局講了幾個方面的整頓,向毛澤東同志報告了,毛澤東同志贊成。

鄧小平的這段話,共講了八個方面的整頓,他說出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心里話,在全黨、全軍、全國引起了強烈反響。

廣大人民群眾,無不覺得鄧小平講得痛快淋漓,為之拍手稱快。

與此同時,科學、教育、文藝領域等,也相繼進行了整頓。

各科研機構、大中小學校、文藝團體,開始展現(xiàn)出生機和活力,長期被誣蔑為“臭老九”、“臭知識分子”“改造對象”的廣大知識分子,從全面整頓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前途。

尤其是在鄧小平傳達毛澤東指示“老九不能走”的講話貫徹以后,廣大知識分子歡欣鼓舞,奔走相告,工作的積極性也日益提高,各項工作開始逐步走上正常的軌道。

1975年秋,在鄧小平領導的“全面整頓”取得重大成效、全國形勢明顯好轉的時候,周恩來的病情卻愈加嚴重了。

9月7日,周恩來的病情急轉直下。惡性腫瘤致使他的體重由原來的130斤,消耗到只有幾十斤。

9月20日,醫(yī)生不得不再給周恩來動了一次大手術。此時,總理已經(jīng)無力走動了。

但是,周恩來一時一刻也沒有放松對國事、天下事的關注。他的頭腦仍是十分清醒的,他一直關注著鄧小平所領導的各項領域的治理整頓的進展情況。

葉劍英幾乎每天都到醫(yī)院看望周恩來,他們常談的話題是“鄧小平”、“中央”和“軍隊”,身在重病之中,卻牽掛著國家的發(fā)展。

周恩來對他的接班人鄧小平“全面整頓”所取得的顯著成效,感到由衷的高興。

鄧小平也多次探望他這位始終敬重的老戰(zhàn)友、老領導、老兄長。

當醫(yī)生發(fā)現(xiàn)總理的病情已經(jīng)無法挽救時,鄧小平指示醫(yī)療組,要想盡一切辦法,使周恩來“減少痛苦,延長生命”。

10月下旬,為“延長生命”,醫(yī)療組又為周恩來總理進行了手術。

在進入手術室前,躺在手術車上的總理忽然問道:

鄧小平來了沒有?

鄧小平趕快走近手術車,握住周恩來的手。

周恩來望著小平,說:

你這一年干得很好,比我強得多……

這話是對鄧小平講的,也是對周圍其他首長講的,更是對黨、對人民講的。

在周恩來病重期間,鄧小平挺身而出,臨危受命,對鐵路、工交、軍隊、科技、農業(yè)、教育、文藝以及黨組織進行了全面的整頓。

通過整頓,全國形勢明顯好轉。當年國民經(jīng)濟由停滯下降迅速轉向回升,工農業(yè)總產(chǎn)值比上年增長119%,生產(chǎn)嚴重下降的鋼、原煤、棉紗及鐵路貨運量等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與此同時,科學、教育、文藝等領域開始打破嚴重沉寂混亂的局面,出現(xiàn)了新氣象。

在整頓中,各級黨的領導,尤其是黨對軍隊的領導得到加強,各條戰(zhàn)線的生產(chǎn)、工作秩序逐漸好轉,落實干部政策及其他方面政策的工作取得較大進展,全國的社會秩序逐漸趨向安定團結。

整頓帶來的明顯變化,充分證明了鄧小平實行的方針政策的正確性,使人民看到了希望。

重病在身而極力支持鄧小平的周恩來,看到一年來的可喜變化,怎么不感到欣慰呢?他的評價是發(fā)自內心的。這是對鄧小平工作的肯定,更主要的是對鄧小平的堅決支持,這在當時具有何等重要的意義!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不幸病逝。

1月15日,鄧小平忍著心中的悲慟,代表中共中央在周恩來追悼大會上致悼詞,深切緬懷老戰(zhàn)友。

正是周恩來竭力地創(chuàng)造條件,才促成了鄧小平的第二次復出。

鄧小平受命于黨和國家危難之際,為扭轉國內政治經(jīng)濟局勢,開撥亂反正之先河,同時也是改革開放的一次大膽嘗試。

所以,鄧小平自己講:

撥亂反正在1975年就開始了,改革也在1975年試驗過一段時間,只不過當時的名稱叫作“整頓”。本書主要參考資料

《國史全鑒》本書編委會編團結出版社

《共和國五十年珍貴檔案》中央檔案館編中國檔案出版社

《鄧小平》袁永松主編紅旗出版社

《鄧小平傳奇》裘之倬著廣東人民出版社

《上將張愛萍》東方鶴著人民出版社

《葉劍英在非常時期》范碩著華文出版社

《中國特區(qū)啟示錄》董濱高小林著武漢出版社

《毛澤東與鄧小平》鄭謙主編湖南出版社

《毛澤東鄧小平對外開放》黎青平著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三代領導核心的強國路》李杰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國大決策紀實》黃也平主編光明日報出版社

《中國改革開放史》程思遠著紅旗出版社

《石破天驚》張湛彬著中國經(jīng)濟出版社

《大旗幟》舒以主編改革出版社

《轉折:親歷中國改革開放》吳思李晨著新華出版社

《共和國經(jīng)濟風云》趙士剛主編經(jīng)濟管理出版社

《鄧小平八次南巡紀實》童懷平李成關編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中國改革第一人——鄧小平》衛(wèi)煒王駿李乾元董武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點擊獲取下一章

手機版